1.赋应该怎么写
1,押韵,必须押韵,可以通韵
2,格式整齐,语句对仗,可以写成散句,不能写成散文
3,意思流畅,文字清新,切忌堆砌辞藻,无病呻吟,歌功颂德,掺杂太多现代白话
4,必须要有一定的内容,不能满篇像花间词不知所云
5,对古文的运用和对词语的锻炼,必须符合规则,不能自己瞎写,乱写,搞得别人根本看不懂
6,少用生僻字,尽量简短,少一点铺排,多一点真实
7,文字和诗意两者不可兼得,舍文字而取诗意也。
内容和思想难以兼顾,舍思想而重内容也
赋是诗的前身,也是诗的一种体裁,不能为了东拼西凑,影响了诗意
赋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学体裁,不能为了故弄玄虚,突出高大正伟光正的鲜明旗帜,影响了赋的内容
2.赋怎么写呀
赋的格式 一些文章中也略及赋的体制问题。
比如《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辞赋家的传,汉代刘向、刘歆的《七略》中的《诗赋略》。那里能涉及到一些。
至於具体的关於赋的论文, 可参阅班固《两都赋序》: 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於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
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於郊庙。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
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臯、王襃、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於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
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且夫道有夷隆,学有粗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
故臯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於孔氏,列於诗书,其义一也。稽之上古则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
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
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睠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雒邑之议。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
昔邵公称∶“公卿献诗,师箴瞍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
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其归途,实相枝干。
故刘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至如郑庄之赋《大隧》,士蔿之赋《狐裘》,结言扌豆韵,词自己作,虽合赋体,明而未融。
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则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
於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遂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
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秦世不文,颇有杂赋。
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播其风,王扬骋其势,臯朔已下,品物毕图。
繁积于宣时,校阅于成世,进御之赋,千有余首,讨其源流,信兴楚而盛汉矣。 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
既履端於倡序,亦归余於总乱。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写送文势。
按《那》之卒章,闵马称乱,故知殷人辑颂,楚人理赋,斯并鸿裁之寰域,雅文之枢辖也。至於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斯又小制之区畛,奇巧之机要也。
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夸谈,实始淫丽。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鵩鸟》,致辨於情理;子渊《洞箫》,穷变於声貌;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张衡《二京》,迅发以宏富;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
及仲宣靡密,发篇必遒;伟长博通,时逢壮采;太冲安仁,策勋於鸿规;士衡子安,底绩於流制,景纯绮巧,缛理有余;彦伯梗概,情韵不匮:亦魏、晋之赋首也。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
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
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所以追悔於雕虫,贻诮於雾縠者也。 赞曰∶赋自诗出,分歧异派。
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抑滞必扬,言旷无隘。
风归丽则,辞翦荑稗。 -------------------------------------------------- 赋 作者:陶秋英 文章来源:论坛作品 更新时间:2004-05-24 文体名。
“赋”的含义,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左传》里多有某人赋某篇的记载。
“赋”是诵说的意思,不指文体。《汉书·艺文志》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也是指这个涵义。
《周礼·春官宗伯·大师》中有“六诗”的提法,《毛诗序》称之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据郑玄的注解,“赋”是铺的意思,即“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也不指文体。不过《诗经》中铺陈言志的手法,对于赋体的形成是有影响的。
所以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赋用作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其中分别铺写了云、蚕、礼、知、箴五种事物,可以说是由铺陈发展到以赋名篇的肇始。
但是,赋作为文学体制,则可追溯到楚辞。战国中期屈原的《离骚》、《九歌》等篇章,当时并不曾以赋题称,到西汉刘向、刘歆领校秘阁图书时,为屈原编集,始称之为“屈原赋”25篇,《汉书·艺文志》予以著录,同时还著录有“宋玉赋”16篇、“唐勒赋”4篇。
楚辞与赋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后代文体分类常以辞赋合称,并认屈原为辞赋之祖。但楚辞与汉以后的正宗大赋在精神和体貌上又有所不同,所以后人也有将辞与赋加以区分的。
要而。
3.赋怎么写呀
赋的格式 一些文章中也略及赋的体制问题。
比如《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辞赋家的传,汉代刘向、刘歆的《七略》中的《诗赋略》。那里能涉及到一些。
至於具体的关於赋的论文, 可参阅班固《两都赋序》: 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於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
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於郊庙。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
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臯、王襃、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於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
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且夫道有夷隆,学有粗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
故臯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於孔氏,列於诗书,其义一也。稽之上古则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
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
赋的格式 一些文章中也略及赋的体制问题。比如《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辞赋家的传,汉代刘向、刘歆的《七略》中的《诗赋略》。
那里能涉及到一些。至於具体的关於赋的论文, 可参阅班固《两都赋序》: 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大汉初定,日不暇给。
至於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於郊庙。
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臯、王襃、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
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於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
且夫道有夷隆,学有粗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故臯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於孔氏,列於诗书,其义一也。
稽之上古则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
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睠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雒邑之议。
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昔邵公称∶“公卿献诗,师箴瞍赋”。
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
总其归途,实相枝干。故刘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至如郑庄之赋《大隧》,士蔿之赋《狐裘》,结言扌豆韵,词自己作,虽合赋体,明而未融。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
然则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於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遂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汉初词人,顺流而作。
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播其风,王扬骋其势,臯朔已下,品物毕图。繁积于宣时,校阅于成世,进御之赋,千有余首,讨其源流,信兴楚而盛汉矣。
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既履端於倡序,亦归余於总乱。
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写送文势。按《那》之卒章,闵马称乱,故知殷人辑颂,楚人理赋,斯并鸿裁之寰域,雅文之枢辖也。
至於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斯又小制之区畛,奇巧之机要也。 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夸谈,实始淫丽。
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鵩鸟》,致辨於情理;子渊《洞箫》,穷变於声貌;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张衡《二京》,迅发以宏富;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及仲宣靡密,发篇必遒;伟长博通,时逢壮采;太冲安仁,策勋於鸿规;士衡子安,底绩於流制,景纯绮巧,缛理有余;彦伯梗概,情韵不匮:亦魏、晋之赋首也。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
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所以追悔於雕虫,贻诮於雾縠者也。
赞曰∶赋自诗出,分歧异派。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抑滞必扬,言旷无隘。风归丽则,辞翦荑稗。
-------------------------------------------------- 赋 作者:陶秋英 文章来源。
4.昆十四中与云南民族中学相比哪所好
就我来觉得,从历年的分数上来说明显14分数要高一些,就可以初步估计出那所学校比较好了,我就是14中的高中生,并且十四中有他的办学 特色,虽然苦一点,但对人生来说的确是一笔比较大的财富,但名族中学管理还是没有14中的好,就拿我们那一届来说,文科班一次模拟考高分段就比名族中学的多了很多~~所以如果要我推荐,我觉得14中还是好的,值得去信赖。
并且老师是非常负责的,每天晚上晚自习老师都在,也不会出现下课后找不到班主任的情况, 十四中活动很多,每年都有足球赛,篮球赛,艺术节,元旦艺术节,合唱,诗歌朗诵,英语演讲,语文演讲,并且社团很多,如果你来了,在你做好吃苦的准备后我觉得 14中是个很不错的地方。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