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楷体字怎么写
要想写好楷体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2.我想要一个蒙古的蒙繁体字行楷
“蒙”字没有繁体字 读音:mēng,méng,měng 笔划:13 部首:艹 结构:上下结构 笔顺:横、竖、竖、点、横撇/横钩、横、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释义: 1.草名 即菟丝。
旋花科。一年生缠绕寄生草本。
茎很细,呈丝状,黄白色,随处生有吸盘,附着在豆科、菊科、藜科等植物上。叶退化,开白色小花。
2.指蒙童。如:蒙幼(蒙昧幼稚的儿童);蒙稚(幼稚无知);蒙馆(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地方);蒙学(即蒙馆);蒙塾(即蒙馆) 3.云气 秋天虽是昼夜停匀时候,究竟日出日入,有蒙气传光,还觉得夜是短的。
——《老残游记》 4.遮蔽;覆盖 葛生蒙楚。——《诗·唐风·葛生》 5.葛生蒙棘。
以幕蒙之。——《左传·昭公十三年》 蒙络摇缀。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时蒙卷轴。——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6.欺骗,隐瞒 上下相蒙。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7.承继,继承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汉·贾谊《过秦论》 8.蒙受 以蒙大难。
——《易·明夷》。郑注:“遭也。”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蒙其赏赐。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9.敬词。承蒙 昨日蒙教。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过蒙拔擢,岂敢盘桓。——李密《陈情表》 10.幼稚,暗昧不明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易·蒙》 11.阴暗 曰蒙,恒风若。——《书·洪范》。
传:“蒙,阴暗也。” 12.引申为蒙昧无知 民非蒙愚也。
——《战国策·韩策》 13.自称谦词。犹愚 蒙之所见,及此而已。
——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 14.通“蒙”,盲目失明。 循蒙招尤。
——《素问·五藏生成篇》 15.细雨的样子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诗·豳风·东山》 造句: 1.窗上蒙上了一层水汽。
2.这毯子没能把床全部蒙上。 3.外面蒙着一层厚厚的防水毛毡。
组词:蒙保、蒙络、蒙魌、发蒙、蒙公、杳蒙、蒙杂、蒙鄙、蒙巾、蒙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