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剡”字的拼音
剡 1、yǎn 2、shàn 3、Shàn
剡的中文解释
一、剡 yǎn
基本字义
1. 尖,锐利:“曾枝~棘”。
2. 削,刮:~木为楫。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刀,炎声。本义:削)
2. 削;削尖
剡,锐利也。——《说文》
古者剡耜而耕。——《淮南子·泛论》
曾枝剡棘。——《楚辞·橘颂》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3. 又如:剡章(削牍写成奏章。泛指写奏章);剡麻(缀缉麻缕)
4. 举,举起
视可,司间,案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也。——《荀子》
5. 举荐 。如:剡荐(上书举荐)
〈形〉
1. 锐利
曾枝剡棘,圆果搏兮。——《楚辞》
2. 又如:剡利(锐利);剡耜(锋利的耒耜);剡剡(锐利貌);剡锋(锐利的锋刀);剡注(古代五射之一)
二、剡 shàn
基本字义
1. 〔~溪〕水名,在中国浙江省。
三、剡 Shàn
详细字义
〈名〉
1. 古县名 。西汉置,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如:剡中(剡县一带);剡客(指东晋戴逵。后泛指隐士);剡楮,剡纸(因用剡地所产藤、竹制造,故名)
2. 水名,即 剡溪。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2.“剡”字的拼音
剡 1、yǎn 2、shàn 3、Shàn剡的中文解释一、剡 yǎn基本字义1. 尖,锐利:“曾枝~棘”。
2. 削,刮:~木为楫。详细字义〈动〉1. (形声。
从刀,炎声。本义:削)2. 削;削尖 剡,锐利也。
——《说文》古者剡耜而耕。——《淮南子·泛论》曾枝剡棘。
——《楚辞·橘颂》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3. 又如:剡章(削牍写成奏章。
泛指写奏章);剡麻(缀缉麻缕)4. 举,举起 视可,司间,案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也。——《荀子》5. 举荐 。
如:剡荐(上书举荐)〈形〉1. 锐利 曾枝剡棘,圆果搏兮。——《楚辞》2. 又如:剡利(锐利);剡耜(锋利的耒耜);剡剡(锐利貌);剡锋(锐利的锋刀);剡注(古代五射之一)二、剡 shàn基本字义1. 〔~溪〕水名,在中国浙江省。
三、剡 Shàn详细字义〈名〉1. 古县名 。西汉置,在今浙江嵊县西南。
如:剡中(剡县一带);剡客(指东晋戴逵。后泛指隐士);剡楮,剡纸(因用剡地所产藤、竹制造,故名)2. 水名,即 剡溪。
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3.剡怎么读
剡字有2种读音,分别是:yǎn shàn 五笔输入:oojh部首:刂字体结构:左右结构笔画:10笔顺编号:4334433422释义:剡 [Shàn]1.古县名 。
西汉置,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如:剡中(剡县一带);剡客(指东晋戴逵。
后泛指隐士);剡楮,剡纸(因用剡地所产藤、竹制造,故名)2.水名,即 剡溪。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
剡 [yǎn]1.(形声。从刀,炎声。
本义:削)2.削;削尖。又如:剡章(削牍写成奏章。
泛指写奏章);剡麻(缀缉麻缕)3.举,举起。4.举荐 。
如:剡荐(上书举荐)5.锐利。又如:剡利(锐利);剡耜(锋利的耒耜);剡剡(锐利貌);剡锋(锐利的锋刀);剡注(古代五射之一)扩展资料一、读音为yǎn时,相关组词:1.剡摲[yǎn chàn] 削尖。
2.刻剡[kè yǎn] 雕刻。3.剡耜[yǎn sì] 锋利的耒耜。
4.剡硾[yǎn zhuì] 指剡纸。硾,捶捣剡藤造纸。
5.剡奏[yǎn zòu] 古代大臣奏事,预先写在削好的木简上。后因称向皇帝进言、上书为剡奏。
6.剡剡[yǎn yǎn] 起行。二、读音为shàn时,相关组词:1.剡客[shàn kè] 指东晋戴逵。
后泛指隐士。2.剡溪[shàn xī] 水名。
曹娥江的上游,在浙江东部。3.剡纸[shàn zhǐ] 纸名。
因用剡地所产藤、竹制造,故名。4.剡中[shàn zhōng] 指剡县一带。
5.剡溪藤[shàn xī téng] 指用剡藤所造的纸。6.剡溪兴[shàn xī xīng] 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的兴致。
4.剡县的剡怎么读
剡的读音是yǎn和shàn。剡组词有:剡溪、剡中、剡注、剡剡、剡藤、剡荐、剡锋等。
一、剡溪 [ shàn xī ]
水名。曹娥江的上游。在浙江嵊县南。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二、剡中 [ shàn zhōng ]
指剡县一带。
南朝·宋·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诗:“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三、剡剡 [ yǎn yǎn ]
1、起行貌。
《礼记·玉藻》:“弁行,剡剡起屦。”孔颖达疏:“剡剡,身起貌也。急行欲速,而身屦恒起也。”
2、闪烁貌。
宋·陆游《予行蜀汉间怅然有感》诗:“麦陇雪苗寒剡剡,柘林风叶莫飕飕。”
3、锐利貌。
宋·曾巩《离齐州后》诗之三:“文犀剡剡穿林笋,翠靥田田出水荷。”
4、风微起貌。
宋·王安石《晚兴和冲卿学士》诗:“剡剡风生晚,娟娟月上初。”
四、剡藤 [ yǎn téng ]
剡溪出产的藤可以造纸,负有盛名。后因称名纸为剡藤。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纸则有越之剡藤苔牋。”
5.剡这个字怎么读
剡Shàn〈名〉古县名 [Shan county].西汉置,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如:剡中(剡县一带);剡客(指东晋戴逵.后泛指隐士);剡楮,剡纸(因用剡地所产藤、竹制造,故名)水名,即剡溪.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 [Shan River]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另见yǎn剡yǎn(形声.从刀,炎声.本义:削)削;削尖 [sharpen]剡,锐利也.——《说文》古者剡耜而耕.——《淮南子·泛论》曾枝剡棘.——《楚辞·橘颂》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又如:剡章(削牍写成奏章.泛指写奏章);剡麻(缀缉麻缕)举,举起 [lift up]视可,司间,案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也.——《荀子》举荐 [recommend].如:剡荐(上书举荐)剡yǎn锐利 [sharp]曾枝剡棘,圆果搏兮.——《楚辞》又如:剡利(锐利);剡耜(锋利的耒耜);剡剡(锐利貌);剡锋(锐利的锋刀);剡注(古代五射之一)另见 shàn。
6.剡王中的剡字怎么读
Shàn
剡 剡
Shàn
〈名〉
古县名 [Shan county]。西汉置,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如:剡中(剡县一带);剡客(指东晋戴逵。后泛指隐士);剡楮,剡纸(因用剡地所产藤、竹制造,故名)
水名,即剡溪。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 [Shan River]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另见yǎn
剡
yǎn
<;动>
(形声。从刀,炎声。本义:削)
削;削尖 [sharpen]
剡,锐利也。——《说文》
古者剡耜而耕。——《淮南子·泛论》
曾枝剡棘。——《楚辞·橘颂》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又如:剡章(削牍写成奏章。泛指写奏章);剡麻(缀缉麻缕)
举,举起 [lift up]
视可,司间,案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也。——《荀子》
举荐 [recommend]。如:剡荐(上书举荐)
剡
yǎn
<;形>
锐利 [sharp]
曾枝剡棘,圆果搏兮。——《楚辞》
又如:剡利(锐利);剡耜(锋利的耒耜);剡剡(锐利貌);剡锋(锐利的锋刀);剡注(古代五射之一)
另见 shàn
剡
yǎn
<;姓>
剡氏,甘肃宁县一代,新装东剡村众多剡氏家族。
7.剡字如何拼
"剡"有三种读法:yǎn shàn Shàn 一、剡 yǎn部首笔画部首:刂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五笔86:OOJH 五笔98:OOJH 仓颉:FFLN笔顺编号:4334433422 四角号码:928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261基本字义1. 尖,锐利:“曾枝~棘”。
2. 削,刮:~木为楫。详细字义〈动〉1. (形声。
从刀,炎声。本义:削)2. 削;削尖 [sharpen]剡,锐利也。
——《说文》古者剡耜而耕。——《淮南子·泛论》曾枝剡棘。
——《楚辞·橘颂》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3. 又如:剡章(削牍写成奏章。
泛指写奏章);剡麻(缀缉麻缕)4. 举,举起 [lift up]视可,司间,案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也。——《荀子》5. 举荐 [recommend]。
如:剡荐(上书举荐)〈形〉1. 锐利 [sharp]曾枝剡棘,圆果搏兮。——《楚辞》2. 又如:剡利(锐利);剡耜(锋利的耒耜);剡剡(锐利貌);剡锋(锐利的锋刀);剡注(古代五射之一)3. 另见 shàn二、剡 shàn基本字义1. 〔~溪〕水名,在中国浙江省。
三、剡 Shàn详细字义〈名〉1. 古县名 [Shan county]。西汉置,在今浙江嵊县西南。
如:剡中(剡县一带);剡客(指东晋戴逵。后泛指隐士);剡楮,剡纸(因用剡地所产藤、竹制造,故名)2. 水名,即 剡溪。
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 [Shan River]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3. 另见 yǎn。
8.剡 这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啊
剡
yǎn(1)(形声。从刀,炎声。本义:削)
(2)削;削尖 [sharpen]
剡,锐利也。――《说文》
古者剡耜而耕。――《淮南子·泛论》
曾枝剡棘。――《楚辞·橘颂》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3)又如:剡章(削牍写成奏章。泛指写奏章);剡麻(缀缉麻缕)
(4)举,举起 [lift up]
视可,司间,案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也。――《荀子》
(5)举荐 [recommend]。如:剡荐(上书举荐)
yǎn(1)锐利 [sharp]
曾枝剡棘,圆果搏兮。――《楚辞》
(2)又如:剡利(锐利);剡耜(锋利的耒耜);剡剡(锐利貌);剡锋(锐利的锋刀);剡注(古代五射之一)
另见 shàn
剡1
shàn〈名〉
(1)古县名 [Shan county]。西汉置,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如:剡中(剡县一带);剡客(指东晋戴逵。后泛指隐士);剡楮,剡纸(因用剡地所产藤、竹制造,故名)
(2)水名,即剡溪。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 [Shan River]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