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法落款年份怎么写
书法的落款形式比较多,常见的如下:
1. 壬辰年冬月XX书;
2. 壬辰年冬月XX书于X地;
3. 书写内容+壬辰年冬月XX书;
4. 书写内容+壬辰年冬月XX书于X地。(如:李白诗静夜思 壬辰年冬月张三书于北京)
至于农历年份,是按“干支纪法”排列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如去年是辛卯年,今年就是壬辰年,明年就是癸巳年。
2.蔡邕年历表
父蔡棱。
《后汉书》本传:”父棱,亦有清白行,諡曰贞定公。” 章怀太子李贤注引“邕祖蔡携碑云:‘……长子棱字伯直,处俗孤党,不协於时,垂翼华发,人爵不升。
年五十三卒。’《諡法》曰:清白守节曰贞,纯行不差曰定。”
《元和姓纂》卷八“济阳考城县”条:“携生棱、质,棱生邕。质始居陈留,分为济阳,因为郡人。”
王僧虔《答高祖论书启》:“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善篆隶,采斯喜之法,《贞定直父碑文》,犹传於世。
篆者师焉。” 《贞定直父碑》,见《初学记》十八、《太平御览》卷四百零九。
母袁氏。《后汉书》本传:“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母卒,庐於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惠栋曰:“《先贤行状》:伯喈母,袁曜卿之姑女。”其家族以孝悌著称,三世不分居。
《后汉书》本传:“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蔡邕《与人书》曰:“邕薄祜,早丧二亲。
年逾三十,鬓发二色。叔父亲之,犹若幼童。
陆则对座,食则比豆。” 其叔父蔡质,灵帝时曾为尚书,推荐蔡邕入朝为郎中,校书东观。
详熹平元年条。汉桓帝刘志元嘉二年(152)壬辰 二十岁蔡邕师事胡广。
《后汉书》本传:“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惠栋曰:“《邕别传》曰:邕与李则游学,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性通敏兼人举一反三。”案《后汉书·邓张徐张胡列传》:“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
六世祖刚,清高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宫辟之。
值王莽居摄,刚解其衣冠,县府门而去,遂亡命交址,隐于屠肆之间。后莽败,乃归乡里。
父贡,交址都尉。”胡广卒於汉灵帝建宁五年(172),时年八十二岁。
逆推,本年胡广六十二岁。汉桓帝刘志永兴元年(153)癸巳 二十一岁作《琅琊王傅蔡公碑》仅见《蔡邕集》。
文称:“君讳朗,字仲明。……迁河南中尉琅琊王傅,乃从经术之方。
……年五十八,永兴六年夏卒。”文中记载蔡朗乃陈留圉人,应是蔡邕的本家。
案:永兴仅二年。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将此系於永兴二年。
王昶《蔡邕年表》系于永兴元年。或“元”与“六”,形近而误?故系于本年。
汉桓帝刘志永寿二年(156)丙申 二十四岁作《玄文先生李子材碑》又见《艺文类聚》三十七,作《玄文先生李休碑》。文称:“玄文先生名休,字子材。
南阳宛人也。
……年既五十,苗胤不嗣。以永寿二年夏五月乙未卒。”
汉桓帝刘志延熹二年(159)己亥 二十七岁被征入京师,行至偃师,称疾而归。作《释诲》。
见《后汉书》本传:“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杨雄(《解嘲》)、班固(《答客戏》)、崔駰(《达旨》)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秋,作《述行赋》又见《艺文类聚》二十七。《述行赋》云:“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
是时梁冀新诛,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贵於其处。又起显阳苑於城西。
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
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璜以余能鼓琴,白朝廷,敕陈留太守发遣余。
到偃师,病不前,得归。心愤此事,遂托所过,述而成赋。”
序中所述背景是这样的:这年七月,郎中汝南袁著撰《诣阙上疏》,请抑损梁冀擅权。涿郡崔琦以文章为梁冀所善,琦作《外戚箴》、《白鹄赋》以风。
结果两人均被梁冀所杀。见《后汉书·梁冀传》。
八月,梁冀自杀。常侍单超等五人皆以诛冀有功,并封列侯。
专权选举。又立掖庭民女亳氏为皇后,数月间,后家封者四人,赏赐巨万。
是时地数震裂,众灾频降。李云作《露布上书移副三府》。
桓帝得奏书震怒,下令逮捕李云,当时弘农五官掾杜众认为,李云忠贞受到猜忌,上书愿与李云同日而死。桓帝愈怒,遂并下廷尉。
陈蕃作《救李云疏》。见《后汉书·杜栾刘李刘谢传》。
更重要的是,蔡邕的恩师太尉胡广因为与梁冀的关系而被免为庶人。所有这些宫廷内部斗争,蔡邕均有所耳闻。
与之对照的,却是“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为此,激愤而成此篇,实是有感而作。
文中称:“贵宠扇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
穷变巧於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颇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味道。
作《汝南周巨胜碑》、仅见《蔡邕集》。严可均题曰《汝南周勰碑》。
文称:“君讳勰,字巨胜。陈留太守之孙、光禄勋之子也。
……至延熹二年,乃更辟门延宾,享宴娱乐。及秋而梁氏诛灭。
十二月君卒。……享年五十,不登期考。
遐迩叹悼,痛心失图。乃相与建碑勒铭”云云。
《后汉书·周勰传》:“勰字巨胜,少尚玄虚。……至延熹二年乃开门延宾客,游谈宴乐。
及秋而梁冀诛,年终而勰卒,时年五十。蔡邕以为知命。”
汉桓帝刘志延熹三年(160)庚子 二十八岁作《陈留东昏库上里社碑》,称颂陈留所出三公:秦池子华、汉陈平、虞延、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