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住 院 志
患者xxx,男性,67岁,汉族,已婚,教师,北京籍,主因“咳嗽、咳痰伴左侧胸痛2个月”门诊于2003年11月25日以“左侧胸痛原因待查”收入院。
患者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量少,为白粘痰。无发热、胸闷、憋气,无喘息发作,逐步出现左侧胸痛,以吸气及咳嗽时为著。就诊于校医院,查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肋间神经痛,予螺旋霉素、川贝枇杷露治疗,未见好转。后胸痛加重,于左转体时疼痛较剧。遂于两周前于我院就诊,查血沉109mm/hr,后复查为104 mm/hr。胸片(2003.11.18)示“右中肺可疑结节影,左侧胸腔积液,肺气肿,左肺改变不除外支扩”。予口服利复新1周后,咳嗽、胸痛有所改善。现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自觉乏力,偶盗汗,自测体温,午后偏高,口干多饮,饮食、睡眠正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大便习惯无改变,自觉消瘦(未测体重)。
既往史:31年前(73年)患“颈部淋巴结结核”,于北医三院服用链霉素后,致前庭功能损伤。12年前(91年)患“急性肺炎”,体温高达40度伴胸痛,于空军总院住院抗感染后痊愈。6年前发现“肝囊肿”。9年前(94年)被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但患者无慢性咳嗽、咳痰病史,未治疗。3年前(2000.5)因肺结核于我院住院治疗,出院后服用药半年。2年前(2001年)发生“右侧视网膜剥脱”,右眼视力弱。多年“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病史,具体时间不祥。“前列腺增生,颈椎病”,未予治疗。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病史,否认肝炎病史及接触史,澳抗阳性。链霉素致前庭功能损伤,无食物过敏史。无外伤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不详。
个人史:教师,生长于北京。否认疫水接触史。不嗜烟酒。
婚育史:适龄结婚,爱人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体 格 检 查
T 36.3℃ P 85次/分 R20次/分 BP 140/80mmHg
发育正常,体型消瘦,神志清楚,步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外形正常,颜面无浮肿,双眼睑无下垂、水肿,睑结膜略苍白,无充血、水肿,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角膜透明,眼球无外凸、内陷,调节辐辏反射正常。耳外形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双乳突无压痛。鼻外形正常,无异常分泌物,副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发绀,口周无疱疹,口腔粘膜无溃疡,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无抵抗,颈静脉无充盈,颈动脉无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左侧胸廓略塌陷,双侧呼吸运动一致对称,无触觉语颤减弱,未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清,左肺下界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下角线第10间,右肺下界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双肺呼吸音粗,无语颤减弱,未闻及湿性罗音,未闻及干性罗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见异常搏动,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侧第V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可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85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未扪及包块,肝脾未触及,Murphys,sigh阴性,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未闻及杂音。肛门、外**未查。脊柱、四肢发育良好,活动度好,双下肢无浮肿,无杵状指。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Barbinskin's征(-),双Hoffmann's征(-),kernig's征(-)。
辅 助 检 查
胸片(2003.11.18):右中肺可疑结节影,左侧胸腔积液,肺气肿,左肺改变不除外支扩。
血沉(2003.11.18)109mm/hr。
初步诊断:
左胸痛原因待查
肺结核?
支气管扩张?
慢性鼻炎
慢性咽炎
右侧视网膜脱落
肝囊肿
颈椎病
前列腺增生
医生签名:
格式贴上来就变换了
2.
住 院 志 患者xxx,男性,67岁,汉族,已婚,教师,北京籍,主因“咳嗽、咳痰伴左侧胸痛2个月”门诊于2003年11月25日以“左侧胸痛原因待查”收入院。
患者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量少,为白粘痰。无发热、胸闷、憋气,无喘息发作,逐步出现左侧胸痛,以吸气及咳嗽时为著。
就诊于校医院,查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肋间神经痛,予螺旋霉素、川贝枇杷露治疗,未见好转。后胸痛加重,于左转体时疼痛较剧。
遂于两周前于我院就诊,查血沉109mm/hr,后复查为104 mm/hr。胸片(2003.11.18)示“右中肺可疑结节影,左侧胸腔积液,肺气肿,左肺改变不除外支扩”。
予口服利复新1周后,咳嗽、胸痛有所改善。现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自觉乏力,偶盗汗,自测体温,午后偏高,口干多饮,饮食、睡眠正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大便习惯无改变,自觉消瘦(未测体重)。
既往史:31年前(73年)患“颈部淋巴结结核”,于北医三院服用链霉素后,致前庭功能损伤。12年前(91年)患“急性肺炎”,体温高达40度伴胸痛,于空军总院住院抗感染后痊愈。
6年前发现“肝囊肿”。9年前(94年)被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但患者无慢性咳嗽、咳痰病史,未治疗。
3年前(2000.5)因肺结核于我院住院治疗,出院后服用药半年。2年前(2001年)发生“右侧视网膜剥脱”,右眼视力弱。
多年“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病史,具体时间不祥。“前列腺增生,颈椎病”,未予治疗。
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病史,否认肝炎病史及接触史,澳抗阳性。链霉素致前庭功能损伤,无食物过敏史。
无外伤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不详。
个人史:教师,生长于北京。否认疫水接触史。
不嗜烟酒。 婚育史:适龄结婚,爱人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体 格 检 查 T 36.3℃ P 85次/分 R20次/分 BP 140/80mmHg 发育正常,体型消瘦,神志清楚,步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外形正常,颜面无浮肿,双眼睑无下垂、水肿,睑结膜略苍白,无充血、水肿,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角膜透明,眼球无外凸、内陷,调节辐辏反射正常。耳外形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双乳突无压痛。
鼻外形正常,无异常分泌物,副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发绀,口周无疱疹,口腔粘膜无溃疡,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颈无抵抗,颈静脉无充盈,颈动脉无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
左侧胸廓略塌陷,双侧呼吸运动一致对称,无触觉语颤减弱,未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清,左肺下界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下角线第10间,右肺下界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
双肺呼吸音粗,无语颤减弱,未闻及湿性罗音,未闻及干性罗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见异常搏动,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侧第V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可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85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未扪及包块,肝脾未触及,Murphys,sigh阴性,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未闻及杂音。肛门、外**未查。
脊柱、四肢发育良好,活动度好,双下肢无浮肿,无杵状指。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Barbinskin's征(-),双Hoffmann's征(-),kernig's征(-)。
辅 助 检 查 胸片(2003.11.18):右中肺可疑结节影,左侧胸腔积液,肺气肿,左肺改变不除外支扩。 血沉(2003.11.18)109mm/hr。
初步诊断: 左胸痛原因待查 肺结核? 支气管扩张? 慢性鼻炎 慢性咽炎 右侧视网膜脱落 肝囊肿 颈椎病 前列腺增生 医生签名: 格式贴上来就变换了。
3.病例如何写
写病例要注意以下方面:1. 要客观真实 首先,客观真实就是描述的内容需要是总结出来的客观事实。
实际临床上遇到的患者,他们描述症状使用的日常白话,一来并非标准的医学语言,二来即使使用了医学用语描述也不代表患者明白该含义。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所谓“晕厥查因”的病人,诊断思路的第一步永远都是明确是否晕厥,而这里症状的客观描述是需要写病历的医生自己去定义的,头晕、眩晕、晕厥的区别,不能指望病人去理解。
再比如腹泻,患者可能不懂什么是腹泻,他告诉你他拉肚子,那么医生就需要通过询问总结归纳到诊断学上,他是否真属于腹泻,还是比较多的血便?就需要进一步询问,次数、含水量、有无粘液、有无脓血,有无未消化食物、颜色等等。询问病人时需要使用能够和各式不同病人交流沟通的日常语言,而落实到书写,必须是一定是同行之间交流的,书面语言和格式 另一方面,客观意味着不能曲解事实。
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低年资医生或者实习生问病史时病人回答了,想当然地就认为是自己理解的意思,而别的医生(经常是上级)去问则是另外一个结果。保证客观真实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病人描述完一段病史后,就简单复述一下证实自己的理解是否存在问题。
另外很常见的一个不客观的情况就是写病历时才发现病史漏问,然后出于害怕失去病人的信任或者怕被护士和上级觉得自己是菜鸟而捏造,尤其在描述阴性症状时总想自己不至于蒙错了吧。但其实这是最容易被认真的上级医师训的原因之一。
2. 要具体详细 这影响到每一个环节。再以上文的问诊的腹泻举例,除了要明确是否是腹泻,还要继续问有无腹痛、恶心、呕吐?要问是如何发生的,有诱因么?如何发展的,可以自行缓解么?治疗过么?伴有发烧么?头晕么?等等。
在书写病例的时候,问诊获得信息的详细程度,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相信再看下面这个。
以胸痛为例,胸痛是心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在心内科病房里都是门诊筛入院的冠心病,很多实习生和住院医在病房里问得不详细还没啥问题,写的病历不详细自然也不觉得有啥不对,但一到急诊就全都原形毕露了。对冠心病的诊断,可以完全依靠病史进行诊断,问诊就是基本功。
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很多都写,但是发作的规律、缓解的特征、症状的时间变化规律都影响到对病因的判断,却容易被遗漏,忘了这些,到门诊自然遇到带状疱疹、胸肌劳损这些就纷纷误诊了。另外,即使明确是冠心病,发作的频率、持续的时间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诊断以及危险分层的。
到了风湿免疫科更甚,任何一个遗漏的伴随症状都可能导致疾病诊断的修正。跟着课本的病历模板问是保险的,但不明白里面的道理、没犯过错的话最终还会越来越懒,临床知识扎实到知道所问所写每一个细节的意义在哪才是做到具体详细的保障。
用药治疗经过也一样。首先,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是对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例如烦死人的结核;然后就是对这个病人的病情有判断,尤其肾病综合征和自身免疫病的病人,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减量过程的事件以及对曾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的反应对入院后用药选择至关重要。
最后,每个科都有标准模板以外的内容,需要每一个写病历的医生,医学生去用心补充,才能保证在每个科学有所成。例如在内分泌对DM的大小血管并发症、外周神经植物神经并发症的相关内容,风湿免疫科的各关节描述,对继发性高血压病人各相关症状的询问等等。
3. 要高度提炼 太流水账的病历对阅读者来说简直是折磨,要逐行的去寻找病历中的重点。有时候仅仅主诉就可以告诉别人这个患者是什么病,多长时间。
如,反复咳痰、喘息15年,加重伴气促2天。这就是主诉了,主诉,一定要经过提炼,而且算上标点符号不能超过20个字数,这点非常考验一个医生的归纳和总结,考验着书写者对疾病的认识,对具体病人的认识,写好了,非常能够看出水平。
真要说病历锻炼医生锻炼得最明显的,就是这些写主观内容的部分。高度总结高度提炼又不失原意,这是锻炼的目标。
譬如首程,很多人都喜欢从现病史复制粘贴,好一点的,则是对现病史进行缩写,复制粘贴后删删减减也能搞定。但是,无论是从锻炼的效果、易读性甚至时间花费都不如另一个办法。
曾有科室要求,病例特点的现病史不能超过三行,无论什么病,都是三行。刚开始觉得非常不习惯,总觉得三行根本不足以说清病情;但到熟练后就明白,根据自己的主要诊断来写病例特点,三行经常是足够有余了,再复杂的什么症状待查,也不必超过五行。
只要脑子清楚,不用复制粘贴,直接一句话说完,是最快又最锻炼对病情快速掌握的方法。例如,SLE(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样的就抓住“多器官受累,出现了什么提示器官受累的症状”,气促的抓住鉴别诊断的最主要特征,肾病综合症的抓住诊断标准和并发症,肝硬化的抓住病因和并发症。
写好一份病历,掌握这三点是十分必要的,客观真实要求病历书写者求真,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具体详细,则要求病历书写者首先在书写病例时,尽可能做到细。
4.病例如何写
写病例要注意以下方面:1. 要客观真实首先,客观真实就是描述的内容需要是总结出来的客观事实。
实际临床上遇到的患者,他们描述症状使用的日常白话,一来并非标准的医学语言,二来即使使用了医学用语描述也不代表患者明白该含义。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所谓“晕厥查因”的病人,诊断思路的第一步永远都是明确是否晕厥,而这里症状的客观描述是需要写病历的医生自己去定义的,头晕、眩晕、晕厥的区别,不能指望病人去理解。
再比如腹泻,患者可能不懂什么是腹泻,他告诉你他拉肚子,那么医生就需要通过询问总结归纳到诊断学上,他是否真属于腹泻,还是比较多的血便?就需要进一步询问,次数、含水量、有无粘液、有无脓血,有无未消化食物、颜色等等。询问病人时需要使用能够和各式不同病人交流沟通的日常语言,而落实到书写,必须是一定是同行之间交流的,书面语言和格式另一方面,客观意味着不能曲解事实。
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低年资医生或者实习生问病史时病人回答了,想当然地就认为是自己理解的意思,而别的医生(经常是上级)去问则是另外一个结果。保证客观真实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病人描述完一段病史后,就简单复述一下证实自己的理解是否存在问题。
另外很常见的一个不客观的情况就是写病历时才发现病史漏问,然后出于害怕失去病人的信任或者怕被护士和上级觉得自己是菜鸟而捏造,尤其在描述阴性症状时总想自己不至于蒙错了吧。但其实这是最容易被认真的上级医师训的原因之一。
2. 要具体详细这影响到每一个环节。再以上文的问诊的腹泻举例,除了要明确是否是腹泻,还要继续问有无腹痛、恶心、呕吐?要问是如何发生的,有诱因么?如何发展的,可以自行缓解么?治疗过么?伴有发烧么?头晕么?等等。
在书写病例的时候,问诊获得信息的详细程度,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相信再看下面这个。
以胸痛为例,胸痛是心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在心内科病房里都是门诊筛入院的冠心病,很多实习生和住院医在病房里问得不详细还没啥问题,写的病历不详细自然也不觉得有啥不对,但一到急诊就全都原形毕露了。对冠心病的诊断,可以完全依靠病史进行诊断,问诊就是基本功。
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很多都写,但是发作的规律、缓解的特征、症状的时间变化规律都影响到对病因的判断,却容易被遗漏,忘了这些,到门诊自然遇到带状疱疹、胸肌劳损这些就纷纷误诊了。另外,即使明确是冠心病,发作的频率、持续的时间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诊断以及危险分层的。
到了风湿免疫科更甚,任何一个遗漏的伴随症状都可能导致疾病诊断的修正。跟着课本的病历模板问是保险的,但不明白里面的道理、没犯过错的话最终还会越来越懒,临床知识扎实到知道所问所写每一个细节的意义在哪才是做到具体详细的保障。
用药治疗经过也一样。首先,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是对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例如烦死人的结核;然后就是对这个病人的病情有判断,尤其肾病综合征和自身免疫病的病人,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减量过程的事件以及对曾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的反应对入院后用药选择至关重要。
最后,每个科都有标准模板以外的内容,需要每一个写病历的医生,医学生去用心补充,才能保证在每个科学有所成。例如在内分泌对DM的大小血管并发症、外周神经植物神经并发症的相关内容,风湿免疫科的各关节描述,对继发性高血压病人各相关症状的询问等等。
3. 要高度提炼太流水账的病历对阅读者来说简直是折磨,要逐行的去寻找病历中的重点。有时候仅仅主诉就可以告诉别人这个患者是什么病,多长时间。
如,反复咳痰、喘息15年,加重伴气促2天。这就是主诉了,主诉,一定要经过提炼,而且算上标点符号不能超过20个字数,这点非常考验一个医生的归纳和总结,考验着书写者对疾病的认识,对具体病人的认识,写好了,非常能够看出水平。
真要说病历锻炼医生锻炼得最明显的,就是这些写主观内容的部分。高度总结高度提炼又不失原意,这是锻炼的目标。
譬如首程,很多人都喜欢从现病史复制粘贴,好一点的,则是对现病史进行缩写,复制粘贴后删删减减也能搞定。但是,无论是从锻炼的效果、易读性甚至时间花费都不如另一个办法。
曾有科室要求,病例特点的现病史不能超过三行,无论什么病,都是三行。刚开始觉得非常不习惯,总觉得三行根本不足以说清病情;但到熟练后就明白,根据自己的主要诊断来写病例特点,三行经常是足够有余了,再复杂的什么症状待查,也不必超过五行。
只要脑子清楚,不用复制粘贴,直接一句话说完,是最快又最锻炼对病情快速掌握的方法。例如,SLE(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样的就抓住“多器官受累,出现了什么提示器官受累的症状”,气促的抓住鉴别诊断的最主要特征,肾病综合症的抓住诊断标准和并发症,肝硬化的抓住病因和并发症。
写好一份病历,掌握这三点是十分必要的,客观真实要求病历书写者求真,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具体详细,则要求病历书写者首先在书写病例时,尽可能做到细致。
5.如何写好病历
写病例要注意以下方面:1. 要客观真实首先,客观真实就是描述的内容需要是总结出来的客观事实。
实际临床上遇到的患者,他们描述症状使用的日常白话,一来并非标准的医学语言,二来即使使用了医学用语描述也不代表患者明白该含义。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所谓“晕厥查因”的病人,诊断思路的第一步永远都是明确是否晕厥,而这里症状的客观描述是需要写病历的医生自己去定义的,头晕、眩晕、晕厥的区别,不能指望病人去理解。
再比如腹泻,患者可能不懂什么是腹泻,他告诉你他拉肚子,那么医生就需要通过询问总结归纳到诊断学上,他是否真属于腹泻,还是比较多的血便?就需要进一步询问,次数、含水量、有无粘液、有无脓血,有无未消化食物、颜色等等。询问病人时需要使用能够和各式不同病人交流沟通的日常语言,而落实到书写,必须是一定是同行之间交流的,书面语言和格式另一方面,客观意味着不能曲解事实。
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低年资医生或者实习生问病史时病人回答了,想当然地就认为是自己理解的意思,而别的医生(经常是上级)去问则是另外一个结果。保证客观真实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病人描述完一段病史后,就简单复述一下证实自己的理解是否存在问题。
另外很常见的一个不客观的情况就是写病历时才发现病史漏问,然后出于害怕失去病人的信任或者怕被护士和上级觉得自己是菜鸟而捏造,尤其在描述阴性症状时总想自己不至于蒙错了吧。但其实这是最容易被认真的上级医师训的原因之一。
2. 要具体详细这影响到每一个环节。再以上文的问诊的腹泻举例,除了要明确是否是腹泻,还要继续问有无腹痛、恶心、呕吐?要问是如何发生的,有诱因么?如何发展的,可以自行缓解么?治疗过么?伴有发烧么?头晕么?等等。
在书写病例的时候,问诊获得信息的详细程度,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相信再看下面这个。
以胸痛为例,胸痛是心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在心内科病房里都是门诊筛入院的冠心病,很多实习生和住院医在病房里问得不详细还没啥问题,写的病历不详细自然也不觉得有啥不对,但一到急诊就全都原形毕露了。对冠心病的诊断,可以完全依靠病史进行诊断,问诊就是基本功。
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很多都写,但是发作的规律、缓解的特征、症状的时间变化规律都影响到对病因的判断,却容易被遗漏,忘了这些,到门诊自然遇到带状疱疹、胸肌劳损这些就纷纷误诊了。另外,即使明确是冠心病,发作的频率、持续的时间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诊断以及危险分层的。
到了风湿免疫科更甚,任何一个遗漏的伴随症状都可能导致疾病诊断的修正。跟着课本的病历模板问是保险的,但不明白里面的道理、没犯过错的话最终还会越来越懒,临床知识扎实到知道所问所写每一个细节的意义在哪才是做到具体详细的保障。
用药治疗经过也一样。首先,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是对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例如烦死人的结核;然后就是对这个病人的病情有判断,尤其肾病综合征和自身免疫病的病人,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减量过程的事件以及对曾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的反应对入院后用药选择至关重要。
最后,每个科都有标准模板以外的内容,需要每一个写病历的医生,医学生去用心补充,才能保证在每个科学有所成。例如在内分泌对DM的大小血管并发症、外周神经植物神经并发症的相关内容,风湿免疫科的各关节描述,对继发性高血压病人各相关症状的询问等等。
3. 要高度提炼太流水账的病历对阅读者来说简直是折磨,要逐行的去寻找病历中的重点。有时候仅仅主诉就可以告诉别人这个患者是什么病,多长时间。
如,反复咳痰、喘息15年,加重伴气促2天。这就是主诉了,主诉,一定要经过提炼,而且算上标点符号不能超过20个字数,这点非常考验一个医生的归纳和总结,考验着书写者对疾病的认识,对具体病人的认识,写好了,非常能够看出水平。
真要说病历锻炼医生锻炼得最明显的,就是这些写主观内容的部分。高度总结高度提炼又不失原意,这是锻炼的目标。
譬如首程,很多人都喜欢从现病史复制粘贴,好一点的,则是对现病史进行缩写,复制粘贴后删删减减也能搞定。但是,无论是从锻炼的效果、易读性甚至时间花费都不如另一个办法。
曾有科室要求,病例特点的现病史不能超过三行,无论什么病,都是三行。刚开始觉得非常不习惯,总觉得三行根本不足以说清病情;但到熟练后就明白,根据自己的主要诊断来写病例特点,三行经常是足够有余了,再复杂的什么症状待查,也不必超过五行。
只要脑子清楚,不用复制粘贴,直接一句话说完,是最快又最锻炼对病情快速掌握的方法。例如,SLE(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样的就抓住“多器官受累,出现了什么提示器官受累的症状”,气促的抓住鉴别诊断的最主要特征,肾病综合症的抓住诊断标准和并发症,肝硬化的抓住病因和并发症。
写好一份病历,掌握这三点是十分必要的,客观真实要求病历书写者求真,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具体详细,则要求病历书写者首先在书写病例时,尽可能做到细致入微,任何能够有利于确诊患者疾病的信息都不能放过。高度提炼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