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虎丘给些资料 作文也可以(最好)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此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
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 虎丘古迹很多,传说丰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韵,堪称“吴中第一名胜”。
虎丘的著名景观有:断梁殿、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天下第三泉、孙武亭、望苏台等。 入虎丘后,沿山路而上,一路可见著名的虎丘十八景。
这些名胜古迹都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也就是虎丘塔。
虎丘塔是建于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砖塔,共7层,高47.5米。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
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已达2.3米(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其塔顶偏离4.4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碗罕见的艺术珍品。
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镌刻着四个大字:“虎丘剑池”。据说这四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
另有传说,现在的虎丘二字已非颜氏原书,而是后人补书刻上去的,所以在当地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所谓剑池是在崖壁下有一窄如长剑的水池。
吴王阖闾墓可能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 山上有一石井,传为唐代陆羽所挖,称为“陆羽井”。
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
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五泉”。 虎丘云岩寺塔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初建成木塔,后毁。
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
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
虎丘塔现高47.5米,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亩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春秋时吴王阖闾在此修城建都,死后墓地即在虎丘。而后秦始皇曾登丘览胜;西楚霸王项羽又在此率8000子弟起兵反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曾凿山引水,并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为秀美。
宋代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诚为憾事。” 虎丘,风景幽奇,风光如画,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历史。
《吴地记》曰:“山绝崖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宋朱长文 《虎丘山有三绝》为:“望山之形,不越岗陵,而登之者,风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近邻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续,万景都会,四边穹窿,北垣海虞,震泽沧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剑池泓淳,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
明代可流芳《虎丘有九宜》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所以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各有致趣。
虎丘塔是云岩寺的塔,称云岩寺塔。该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据地方志记载,隋文帝就曾在此建塔,但那是座木塔,现虎丘塔即在木塔原址上建筑的。塔身平面呈八角形,高7层,砖身木檐。
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毁坏。原来的高度已无法知道,现存的塔身高47.5米。
现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塔中心垂直线已达2.34米,斜度为2.48度。 虎丘塔已有1000多年历史,今天,这座耸立于虎丘的山巅的千年古塔,已成为古城苏州的标志。
虎丘剑池 苏州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望去,“别有洞天”圆洞门旁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每个字的笔画都有三尺来长,笔力遒劲。
据《山志》等书记载,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
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也有人说这句话是指阖闾之墓的秘密。
进入“别有洞天”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象为之一变。举目便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
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即便是炎夏也会觉得凉飕飕的。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
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此情此景显得十分奇险。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下来。
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这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
剑池广约六十多步,深约二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
2.最近被老师逼着要交一篇介绍景点的作文,我想介绍虎丘,谁能帮帮我
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经吟诵道“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因此虎丘成为旅游者的神往之地。
景区现有面积100公顷,保护区面积475.9公顷,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旅游窗口,虎丘屡获殊荣,先后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AAAA级风景区,并于2001年12月份通过了ISO9001—14001双体系认证。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
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占地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令人留连忘返;千人石气势磅礴,留下了“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的佳话。
位于虎丘西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群鸟绕塔盘旋,蔚为壮观。近两年又恢复了“虎丘十景”中的“西溪环翠”和“书台松影”两处景点,2005年又完成了虎丘山灯光亮化一期工程,千年斜塔在夜色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成为苏州古城夜景的新亮点。
虎丘,还是苏州民间集会的重要场所,根据吴地“三市三节”的历史,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每年春季都举办艺术花会,展出牡丹、郁金香、比利时杜鹃、百合等大批名贵花卉17万盆,数百个品种;秋季举办民俗风情浓郁的民俗庙会,展演南北交融的民俗节目,深受游客喜爱,一年两会已成为苏州特色旅游项目中的热点节目。景区还在2004年春节推出了春节特色花展,主展催花牡丹,随着景区灯光亮化工程的顺利竣工,景区还将推出中秋赏月灯会等特色游览活动。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时,向五湖四海的游人展现了一幅吴地文化与江南山水完美结合的秀美画卷,是华东众多旅游景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门票:40元 (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军人持有效证件可免费参观,没有学生票)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
此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
" 虎丘古迹很多,传说丰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韵,堪称“吴中第一名胜”。 入虎丘后,沿山路而上,一路可见著名的虎丘十八景。
这些名胜古迹都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也就是虎丘塔。
虎丘塔是建于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砖塔,共7层,高47.5米。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
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已达2.3米(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其塔顶偏离4.4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碗罕见的艺术珍品。
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镌刻着四个大字:“虎丘剑池”。据说这四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
另有传说,现在的虎丘二字已非颜氏原书,而是后人补书刻上去的,所以在当地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所谓剑池是在崖壁下有一窄如长剑的水池。
吴王阖闾墓可能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 山上有一石井,传为唐代陆羽所挖,称为“陆羽井”。
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他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
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五泉”。[编辑本段]虎丘云岩寺塔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初建成木塔,后毁。
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
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
虎丘塔现高47.5米,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亩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春秋时吴王阖闾在此修城建都,死后墓地即在虎丘。而后秦始皇曾登丘览胜;西楚霸王项羽又在此率8000子弟起兵反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曾凿山引水,并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为秀美。
宋代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诚为憾事。” 虎丘,风景幽奇,风光如画,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历史。
《吴地记》曰:“山绝崖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宋朱长文 《虎丘山有三绝》为:“望山之形,不越岗陵,而登之者,风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近邻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续,万景都会,四边穹窿,北垣海虞,震泽。
3.短文只介绍了虎丘十八景的两处景色,你还知道哪些
①在我们校园的东南角上,有一个美丽的花坛。
②每当万紫千红的春天来临时,花坛里的桃树就伸展出无数条枝丫来。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着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如果你拨开茂密的花丛,还会发现另一些小生命——树旁的小草。这些小生命虽然弱小,但朝气蓬勃,充满了活力。
③夏日来临,花坛又换了另一番景象。一株株清秀挺拔的柳树屹立在花坛四周,就像一个个新娘,头上垂挂着一串串碧绿的珍珠,迎风飘扬。当同学们被烈日晒得汗流夹背时,就会很自然地来到这些柳树下避暑,不过片刻,就会感到浑身清凉舒爽,刚才那种热意,早已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④阵风萧瑟的秋天,花坛里到处是枯枝败叶,可就在这落叶中间,几株菊花随风摆动,不时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花坛中的菊花虽然为数不多,但受到我们同学的赞赏,因为它有着傲霜斗雪的性格。
4.我要写作文<游山塘街>麻烦高人介绍一下 从虎丘走要经过哪些山塘街
《 一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山塘街是我们旅游的第一个景点。
这条名誉姑苏的第一名街,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真正让人感受到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怀。在山塘街,有一条宽不过八米,长七里有余的水巷横贯全街,因此山塘街也称“七里山塘”,这条水巷是白居易在苏州任刺使时为了便于灌溉和交通而开凿,据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山塘街的路是用条形的金刚石铺成,古朴而又粗糙,似乎在诉说着它千年的尘韵,隔着鞋底,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时空与心灵的呓语。房屋多是前门临街,后门临水,青瓦白墙翼角高翘依水就势,赭色的门窗别具匠心,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透出一股端庄明丽的明清气息和江南宅园的空灵。
两岸的杨柳低垂,一艘艘画舫穿过一座座小桥。隔不远,便有一步步石阶临水,越过时空的隧道,似乎让我隐约看到,谁家的女子正在岸边捣衣浅眉吟唱,似一首诗又如一幅画。
??山塘街古风尤存,它沉定了千年的文化蕴涵。山塘桃花坞木刻年画——《百子图》、百年好合万寿无疆的喜庆木刻年画,手工精致,色彩艳丽;还有那散发着古色古香的苏扇随街可见,人物虫鸟惟妙惟肖。
最负胜名的要数苏绣,不仅图案秀美,而且色彩和谐,含蓄雅致如江南女子。在山塘街,我们参观了《江南衣馆》,欣赏了苏绣极品——清朝官太太的会客衣,还有陈列在此的许多清代刺绣,每一件刺绣藏品都价值不菲。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英姿刺绣艺术馆》,悬挂在展馆中央的是陈逸飞先生的画作——《浔阳遗韵》,年轻的绣娘邹英姿,用她灵巧的纤指绣出了一幅幅巧夺天工的绣品,最巧的那幅《双面绣》,两面的景致绣得不差毫厘,栩栩如生,精巧的绣工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上海县志》曾记载,“苏绣之巧,写生如画,他处无在”,感叹苏女纤巧的柔指如此让人心醉。
现代绣娘的作品远销海外,如今成了传递文化和链接友谊的桥梁。 ?山塘街有一个古戏台,高大约七八米,上下两层,梁柱古朴,其上层摆放着一组架子鼓及打击乐器,透出一丝时尚的气息。
在下层,有几个婀娜多姿的苏女怀抱琵琶,幽雅地评弹。如织的游人,懂与不懂都驻足聆听,品味着那分悠扬的古韵。
??山塘街不会寂寞,那紧锁的朱漆大门上刻着的“樱花亭”和“蔷薇院”,影印出从前多少青楼女子和****公子的韵事,难怪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道出此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之地”。 ?山塘街是繁华的,自唐代以来,它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地,“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的市井景象依然长存,各类商品琅琅满目,在水巷,随时可以看到装满货物的船只,摇橹来来往往。
??走近山塘,让我感受到古城的风韵;走近山塘,让我感受到那份雅致和恬淡。山塘飘着南国的清香,时时游弋在我的梦乡。
《 二 》 凌晨的苏州河畔,下着大雨。靠在床上,听着雨声,被该死的报告搅得郁闷的心情,渐渐好起来。
在电脑里随便翻出一些前两天刚刚去苏州的照片,那是在山塘街,纯正的古典韵味,让人真正的有了苏州的感觉。 对于苏州,我终究是好感的。
几年的大学生活以及后来的工作基本都在这个城市。但是居住了这么多年,却很少能感受到千年老苏州的味道。
到处都是现代建筑,一些仿古的建筑更是不伦不类。去一些园林,大多商业化极浓,昂贵的门票也不过换来一次走马观花。
在整个城市的规划中,园区、新区,相城区、吴中区发展日益加快,俨然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哪里的千年姑苏的韵味啊。说得严重一些,金鸡湖与苏州乐园可能比四大园林更有名气。
记得毕业后不久,一个朋友的工作单位是专门修复山塘街。听说修复工程完全按照历史原貌。
对于这种修复的工程,我从来没有兴趣,或者说从不相信。这年头,凡是修复大多都是商业行为。
凡是商业行为,修复就不纯粹了。想想当年山塘街,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苏州名胜虎丘山的望山桥,长约七里,苏州俗语说“七里山塘到虎丘”。
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岂是想修复就能修复了。
现代社会的人们只要不再破坏,我也就心满意足。 五一期间,来了一个朋友,不知道怎么地,竟然想去山塘看看,或许是因为免费开放的缘故吧。
不去还好,一去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这山塘街,竟然跟我想象中的苏州一摸一样。
古老的石桥,柔和的水道,形形色色的店铺……仿佛真的置身古代。于是,如获珍宝一般,拿着自己手中的相机,不断的拍下一路风景。
繁华往昔的山塘,如今只是一处游赏的地方。修复,只是现代人的一次游戏。
还好如此逼真,让我可以凭吊苏州的古老。在被现代风暴隐没的古城,或许真应该多几处山塘。
此时,心情开始矛盾以来了。到底是修复,还是单纯的保护?我想,时间不会停止,古老终究要逝去,倘若单纯的保护,终归是要消失。
假如修复能在商业与文化保护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我想我是大力的支持的! 流水静静流淌,见证着千年历史的变迁。在这河上,曾经映照繁华,映照古朴,还会回荡用吴中软语唱出的歌曲……不。
5.苏州虎丘的历史资料,最好有神话传说,越多越好
典故传说
断梁殿
所谓断梁,便是说有一根梁是断的,那么让我们抬起头来仔细看一下这座殿门的正梁,它 虎丘
不是用一根整木,而是分两段接合而成的,中间有明显的拼缝。在这里有一个传说,说是乾隆皇帝南巡时,下令修建虎丘庙门,时间非常的紧迫,准备上梁的时候,才发现原先准备作为大梁的大木料已经被作为顶梁锯成了两截。由于限期的临近,无法另外寻找到木料,老木匠赛鲁班得到艺人的指点,用此巧构终于如期的完工。乾隆皇帝非常的高兴。
憨憨泉
相传梁代僧人的憨憨法师,是庙里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但是他耳朵灵心眼好,有一次他挑水经过这里,踩在了青苔上摔了一跤,他就想到是不是这个下面有泉水,于是他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村民们见他瞎折腾,就笑他傻,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成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一股清泉喷到了憨憨法师的脸上,顿时感到一阵清凉,他的双眼又重见了光明,这个时候,憨憨法师发现那个农夫果然是变成了一只青蛙,久久的守在了古井旁。
试剑石
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抓来当时最有名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要求他们一百天内铸造出天下独一无二的宝剑,王命难为,干将夫妇来到苏州当时的相门外日夜不停的冶炼,现在贯穿苏州古城东西的大道,故称干将路,就是为了纪念他们。但三个月过去了,仍未如火纯青,紧要关头,莫邪跳入炉中,化作一缕青烟,终于铸成了干将、莫邪一对雌雄宝剑。干将按期来到了海涌山,将雌剑莫邪献给了吴王。吴王挥剑试刃,将身旁大石一劈为二,就是您看到的这块巨石了。但是吴王是个暴君,当他正想提剑杀死干将,以确保宝剑举世无双时,干将却早有准备,拔出雄剑干将,那把剑突然化为青龙,干将骑着龙直上云霄,成为了剑神。
孙武亭
孙武初来吴国时,经伍子胥引见,以兵法十三篇觐见吴王阖闾,吴王看过兵法后非常高兴,命令他在后宫小试兵法,孙武把宫女分列两队,在千人石上进行操练,由阖闾的二名宠姬担任队长。可是宫女们视练兵为游戏,孙武重申军纪。第二次操练时,宫女依然我行我素,尤其是两位队长,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孙武喝令执法官立即将两个队长斩首示众。吴王见孙武要斩两名宠妃,急忙派人前往上前阻止,但孙武毫不留情,他说,“我既受命为将,就要按军法办事,否则就是对大王的失职。”说完立刻派人将两名宠妃斩首,孙武继续操练,宫女们都迅速的站好队列,表情严肃、动作准确,吴王看后连连点头称好,成语“三令五申”就是出自此典故。
千人石
关于千人石的传说有两种,一说是吴王夫差为先王阖闾治丧,在地宫内埋藏了3000宝剑和许多其它的财宝,为了保守秘密,夫差在石上杀害了上千名筑墓的工匠,故称千人石。第二种传说是近代的高僧,竺道生,人称生公,满腹经纶,悟性极高,但是他超前的观点未能被当时的寺庙住持所接纳,他只能在法堂之外讲经,没想到的是,巨石上却有千多人列坐听讲,所以千人石又叫千人坐,便是由此而来。
枕石
枕石
据说苏州才子唐伯虎携秋香游虎丘,走累了,就枕靠着大石头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正巧 虎丘
呢,这天的另一个苏州才子祝枝山也来到虎丘,无意当中看到唐伯虎的这幅样子,就把他推醒,调侃了一番后,在石头上挥毫写下了“枕石”两字。唐祝两位由枕石想到枕头,由枕头想到夫妇同眠共枕,由此又联想到了生儿育女,就把小石头朝枕石抛去,如果小石子掉下来就会得女,如果小石子留在枕石上就将得子,结果是祝枝山先抛,石头滚了下来,后来祝夫人果然是生了个女儿。唐伯虎是后抛,石子是留住了,唐夫人也果
6.去虎丘荷花池作文六百字
在姥姥家附近的小山坡上,有一个荷花池,
荷花池作文600字
每到夏天的假期,我就会到那里去玩,这个五一假期也不会例外。
荷花池里的荷花好像早已经知道我要来欣赏它,早早地就结出了花苞,这一丛、那一簇,美丽极了!
极目远眺,荷花池里不仅有荷花,还有荷叶呢!一片片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玉盘,衬托着荷花。在荷叶下面,几只蝌蚪正在乘凉呢,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花池的旁边还有什么呢?没错,就是柳树。一根根柳条,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还有几根柳条垂在荷花池上,引来了许多的“游客”来观看这美丽的风景。这一幕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咏柳》:“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从近向远看,荷花池就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精美画卷,
7.关于写名胜古迹的作文
虎丘(关于介绍景点类的作文)
著名的虎丘座落在江南名城苏州,距今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今年春节时我们全家慕名参观了这座著名的景区。
进入虎丘北大门,跨过石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的小山,有块石头上刻着“虎丘”两个大字,虎丘公园就是因此得名。当听到爸爸说我们要爬上这个小山时,吓得我腿都站不直了。我爬几步歇一下的上到了山顶后,我真希望有一张床在那等着我啊!
虎丘山顶屹立着歪斜的云岩寺塔,我看它可是比意大利有名的比萨斜塔还要斜一些。绕过云岩寺塔从另一面下山走到山脚就是“剑池”了。“剑池”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它的形状像一把剑;另一种解释是说剑池里藏着一千把宝剑。
剑池的前方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它叫“孙武练兵场”在这里参观的游客没有一个说不好的。广场边上有几个千奇百怪的石头,其中一块巨大的石头从中间被劈为两截,所以叫“试剑石”;还有一块石头长得像一个大桃子,所以被取名叫“寿桃”,真是有意思极了。
虎丘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因为时间晚了,我们只好告别了它,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次来参观它。
8.描写虎丘塔的作文
虎丘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记得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
这个双休日,好不容易让妈妈带我到了苏州,虎丘是一定要去的。 下车之后,站在山门朝远处眺望,只见林木郁郁葱葱,万绿丛中偶尔出现一点红色的焰火,那大概是枫树吧。
寺院在树木的掩映下,显得风韵别致。虎丘山并不高,在这里见不到起伏的山坡,也没有嶙峋的山崖,完全不像我到过的一些名山大川,高峰突起山岭连绵。
在古老的苏州,古老的虎丘能有诺大的名声,并不是因为景物,而是因为历史传说。 这短短的一段山道上,就有东晋憨憨僧开凿的憨憨井,有吴王阖闾的试剑石,还有一块“枕头石”,说的却是风流才子唐伯虎在此休息的事。
我最喜欢试剑石了,一块大石头从中裂开,裂开的断面笔直光滑,传说吴王手持莫邪剑经过这里,看到这块石头光滑坚硬,决定用来试试手中的宝剑,于是挥手一劈,这块石头就从中裂开了,两千年风吹日晒,没有变样。这条裂缝有三个指头宽,一米多长,如果合拢来还是一块完整的石头。
我走过去用手摸了摸,然后竖起手掌当做宝剑喀地一砍。妈妈笑了:“你你手刀很厉害啊,石头都劈开了。”
走到山道的尽头,空阔的地方有千人石。北面的石壁上镌刻着“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据说这是颜真卿的手笔,我揣摩了一番,果真是铁画银钩,非同寻常。
沿着石壁旁的小道一脚跨进洞门,迎面就是森森的寒气,一泓碧波轻轻荡漾,剑池很小,但深邃不可见底,四周石壁合抱着,剑池狭窄犹如一把长剑插入石壁。相传两千多年前的一代霸主吴王阖闾就葬在这里,陪葬的有鱼肠剑和其他宝剑三千把。
我问导游:“这个传说是真实的吗?”导游说,1955年的时候,苏州市政府为了抢修虎丘古塔,曾抽干了剑池池水,终于找到了阖闾幽宫的墓门。我好奇把手伸到碧水里,感觉到秋天泉水的清冷,心里却为那三千多把宝剑感到惋惜。
虎丘最有趣的是斜塔了,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达两米多,号称世界第二斜塔。我站在塔下往上观望,感觉那塔正缓缓地向我倒来,吓得我赶紧把眼光移到别的地方。
听闻在塔中曾经发现许多罕见的艺术珍品,然而我们进塔去没看到什么艺术品,四壁都是空荡荡,上面有一些裂痕。虎丘塔不准游人攀登,据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斜塔正在维修中。
我又站到远处观望,虎丘塔在周围高大的树木中并不显得突出。我看过许多雄伟的宝塔,从来没有像虎丘斜塔这样寒碜的。
可它却那样闻名,不知是因为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是那“斜”得巍巍欲倒给人的视觉带来美感呢? 虎丘的地方虽小,却是五步一景,十步一重天,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着实让我着迷。你好!shaorunjia2001真心为您解答~~~亲,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如果我做错了欢迎大家指出我的错误,毕竟我不是万能的】~如还有新的问题,请好评和采纳后重新另外起一题向我求助,答题不易,敬请谅解~~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祝学习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怎么写介绍虎丘给别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