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二年级连加连减竖式计算过程怎么写
对齐位数,个位数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然后,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算数:
指算术;承认有效。见《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绩 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
算术是数学中最古老、最基础和最初等的部分。它研究数的性质及其运算。“算术”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是全部数学的统称。至于几何、代数等许多数学分支学科的名称,都是后来很晚的时候才有的。 国外系统地整理前人数学知识的书,要算是希腊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最早。《几何原本》全书共十五卷,后两卷时候人增补的。全书大部分是属于几何知识,在第七、八、九卷中专门讨论了数的性质和运算,属于算术的内容。 现在拉丁文的“算术”这个词是由希腊文的“数和数(音属,shû三音)数的技术”变化而来的。“算”字在中国的古意也是“数”的意思,表示计算用的竹筹。中国古代的复杂数字计算都要用算筹。所以“算术”包含当时的全部数学知识与计算技能,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九章算术》以及失传的许商《算术》和杜忠《算术》,就是讨论各种实际的数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2.小学二年级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怎么写过程
对齐位数,个位数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然后,
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给你举个例子:
下图中,
左边是连加,
后面是连加的分解。
过程就是标注有没有进位,有进位把进位写上。
3.一年级加减脱式计算怎么写
脱式计算即递等式计算,把计算过程完整写出来的运算,也就是脱离横式的计算。在计算混合运算时,通常是一步计算一个算式(逐步计算,等号不能写在原式上),要写出每一步的过程。一般来说,等号要往前,不与第一行对齐。
比如:8-3+2=5+2=72+4-3=6-3=3
在乘除法连续计算时中,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扩展资料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含有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由于有的计算题具有它自身的特征,这时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4.小学加法口诀应该如何记
再论要不要学生熟记加法口诀邱学华 早在30年前, 我已发表“要不要熟记加法口诀?”一文,提出让学生背加法 口诀的观点。
当时曾引起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关注和争论。可是中国人一向是唯上 唯书,由于课本不改,没有加法口诀,结果是涛声依旧。
30年来,小学数学教材虽几经变革,但始终没有引进加法口诀,课本中只有 乘法口诀, 没有加法口诀。 近年来正在讨论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什么的问 题,时机来了,重提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一线希望。
我写此文再表达我的观点,以 引起大家的思考与讨论。 一、提出熟记加法口诀的起因 1979—1980年,我们在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对小学生口算能力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不如表内乘、除法。
见下表: 口算内容 20以内加减法 表内乘除法 后者比前者快% 参加人数 7017 7110 平均成绩(5分钟内做对题数) 76.1 93.3 22.60% 从表上看出计算“表内乘除法”的速度超过“20以内加减法”22.6%,按理 说20以内加减法简单,计算结果大都是一位数,书写方便,而表内乘除法复杂, 计算结果大都是两位数,书写也费时。为什么表内乘除法的计算速度反而要快 22.6%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表内乘除法用口诀,学生看到两个数相乘(除)能立 即反应出结果,而20以内加减法没有口诀,学生看到两个数相加(减)必须在头 脑里有一个思考过程,反应就慢了。
从笔算计算的错误分析中,也可以发现:乘除法一般不会算错,大都错在20 以内加减法上。 2010年, 我们对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再调查, 测试题和评分标准与1980年相同, 结果见下表: 口算内容 20以内加减法 表内乘除法 后者比前者快% 参加人数 1717 1581 平均成绩(5分钟做对题数) 49.1 74.8 52.3% 从上表看出,虽然2010年与1980年相比,小学生口算能力有所下降,但是表 内乘除法的计算速度, 大大超过20以内加减法的趋势没有改变,而且差距越来越 大。
其主要原因,表内乘除法有乘法口诀下降幅度小,20以内加减法不用加法口 诀,下降幅度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由于学生熟记乘法口诀,运用口诀计算 乘除法,大大提高计算速度,为什么计算加减法就不可以用加法口诀呢? 二、怎样运用加法口诀 大家只知道有乘法口诀, 不知道还有加法口诀。
古人流传下来只有乘法口诀, 目前尚未查到有加法口诀, 大概以为加减法比较简单不需要口诀了。小学教科书 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加法口诀。
我是在1980年前后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调查中, 发现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速度大大慢于表内乘除法的现象,从中得到启示,才提 出引进加法口诀的设想,并付之实践,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显著教学效果。 加法口诀局限在20以内进位加法,因为20以内不进位加法,由于数目小,一 般掌握了数的组成分解, 经过反复练习可达到熟练计算。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一 共才20句,如下: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 九二11 九三12 九四13 九五14 九六15 九七16 九八17 八三11 八四12 八五13 八六14 八七15 两个八16 七四11 七五12 七六13 两个七14 六五11 两个六12 两个九18 口诀的写法作了改革, 采用前面两个汉字表示加数, 后面阿拉伯数字表示和。 这样可以分清哪是加数,哪是和。
最后一句不用九九18,而用两个九18,同乘法 口诀统一起来。20句加法口诀中包含了4句乘法口诀,可以减轻以后熟记乘法口 诀的负担。
有人担心加法口诀会同乘法口诀混淆,其实不必要担心。因为: (1)学20以内加减法要时隔半年后再学表内乘除法; (2)两者形式不同,加法口诀是大数在前小数在后(如九四13) ,乘法口诀是小 数在前,大数在后(如四九36) ; (3)两者的得数相差甚大(如八六14,六八48) 。
实验班中很少有学生产生两者混淆的现象。 应用口诀时看到两个数相加,不分前后都用同一句口诀,如: 8+6= 6+7= 6+8= 7+6= 都用同一句口诀 八六14 都用同一句口诀 七六13 今后在乘法中也采用同样的思路,看到两个数相乘,不分前后,都用同一句 口诀,如:7*9 9*7都用七九63这句口诀。
这样加法和乘法运用口诀都采取同 样的思路,以减轻学生思维的负担。 利用加法口诀做20以内退位减法。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我主张先形成减法的 概念,再用破十法说明12-8=4的道理,然后用加法口诀做减法: 12-8=4(想八四12)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来说,20以内退位减法是个难题,用“破十法”思维 过程比较复杂,用加法口诀做减法,想加做减,立即反应出计算结果,这就化难 为易了。 这样把做加减法的思路同做乘除法的思路统一起来。
用加法口诀做减法,想 加做减;用乘法口诀做除法,想乘做除。所以说,熟记了加法口诀,大有用处, 不但解决了进位加法的问题, 连退位减法的难点也迎刃而解了,真是一箭双雕的 好办法。
运用加法口诀在计算笔算加减法更显示出神通广大的作用。 它既能够提高计 算速度,又能防止错误。
我们用最难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举例: 1、进位加法的难点是学生往往会把进位数忘了。因为课本上采用的是“后 加法”, 也就是十位上两个数相加以后再加个位上的进位数,从而使进位的思维 暂时停顿, 容易把进位数。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小学加法计算过程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