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创作手记啊
好书推荐:叶圣陶《稻草人》
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推荐理由:《稻草人》是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的中国第一部原创短篇童话集,这部辑录了32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童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已创作的路。《稻草人》的文字很浅明,没有什么不易明了的地方。这童话集里附有不少美丽的插图,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会非常喜欢的。
2.编导手记怎么写
貌似没有限定什么书
多看些专题片吧
看看别人的解说词如何写的
还有体验别人的创作思维
电视节目中的解说词和写作还是有区别的
编导思维要连贯
要明确自己想表达什么
然后才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前期的拍摄工作和采访
你可以在之前写写手记
这样可以给你的节目内容定定位
以免到时混乱
编导在节目中是主导力量
所有人都是根据你走的
这就是本人在电视台期间独自担任两期节目编导的感受
唉!!
静静加油吧!
一定要好好混啊!
3.什么是创作手记啊
好书推荐:叶圣陶《稻草人》
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推荐理由:《稻草人》是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的中国第一部原创短篇童话集,这部辑录了32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童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已创作的路。《稻草人》的文字很浅明,没有什么不易明了的地方。这童话集里附有不少美丽的插图,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会非常喜欢的。
4.关于《小时代1.0》的九篇创作手记
小时代创作手记.创作手记·一 小时代的创作,从某个意义上来说,算是一种巧合吧。
因为一开始的自己,并没有打算创作这个故事。内心里精心构架的,是另外一部架空虚构的奇幻小说,并且,同样也是线索众多、构架庞大。
而在启动这个奇幻小说之前,自己想写一个小的短篇故事,讲一讲大学生的生活,校园感受和爱情友情。 一开始对《小时代》的定位,是校园爱情小说。
结果,写到后面,公司的人开玩笑地称呼《小时代》是一部“推理悬疑恐怖的商战财经后宫BL激情八点档”……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过吧,《小时代》一开始只是被设定为林萧和简溪的简单爱情故事。呵呵。
所以说,计划总是赶不上变换的。 比如顾里同学,就是硬生生从一个小配角开始,人气飙升,最后抢走了女主角的风头。
更别说宫洺了,他就是一匹半路杀出来的黑马。 创作手记·二 关于《小时代》纷繁众多的人物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第三话开始,就让我头大。
这是我人生里第一次写了人物关系这么复杂的小说。以前的小说里面,主角几乎不会超过四个。
一般都是男一、男二,女一、女二的结构,写完整部小说。 但是在《小时代》里,却几乎设计了大概十条线索同时推进。
然后用林萧作为关键角色,来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框架。所以,林萧成为了一个最关键的人物。
她把以四个女孩子为核心的小团体,和以宫洺为核心的代表社会上层的那个团体,牵扯在了一起,然后引发了无数荒谬的悲痛的恶搞的故事。 《小时代》也第一次出现了众多个性鲜明的配角,他们成功地抢走了大批的粉丝,并且,很多的fans立场并不坚定。
在论坛上,经常都可以看见两个月以前还在高呼“简溪万岁!治愈系王子!”的读者,转眼就发帖子说“简溪去死吧!我们爱崇光!”这样的戏码。 公司的女编辑们开玩笑说,《小时代》就是创造了一个团的男人,各色各样,任君选择。
而男编辑们(为数不多)则说,《小时代》里就不能有正常一点的女性么,遇见了顾里这种,估计连骨头都剩不下。 创作手记·三 《小时代》里,看上去都是一群匪夷所思的人,好像很夸张,不像生活离得人。
但实际上,他们才是最现实的吧,至少在我心中是这样的。 我们都经过了单纯而懵懂的少年时期,我们从大学毕业出来,开始辛苦地找工作,开始面对职场上的斗争和纷扰,开始面对这个物质世界失去耐心,开始越来越多的抱怨,和越来越多的呐喊。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风花雪月的爱情,而是考虑什么时候结婚,结婚是否要买新的房子,或者只是和父母同住?结婚后要小孩吗?但是要小孩的话,小孩的生活和教育,花费有计算规划过吗? 我们自己的生活呢?我们希望去旅游,我们希望穿好看的衣服,我们希望在社会里得到尊重,有自己的价值。 所有这些东西,都转化成了我们内心里,物质和精神的对抗。
很残忍对不对? 但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长大后的人生呢。 青草气味洋溢的校园时代,在我们的双脚迈出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就永远地打上了“回忆”的标签。
我们只能去怀念,但是,生活还是要滚滚向前。 创作手记·四 所有的女性角色里面,我最喜欢的恐怕要算是顾里了吧。
虽然林萧贵为第一女主角,但是其实有好多的戏剧张力,好多的人生观念,我都是透过顾里,来表达的 她本身就具有一种分裂的特质,内心非常地感性,但是同时大脑却非常的理性。她每一次面队问题的时候,都会像是计算机计算两个地方的直线最短距离一样,选择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去解决。
这也注定了她身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悲剧。 但是,这种分裂的特质却具有一种特别的美感,很是吸引人 其实这个角色的诞生初期,我并没有想过她会受到这么多读者的欢迎,所以,渐渐地,在她身上放可越来越多的情节和戏码。
我想,她承载着一种憧憬,是读者们投射到她身上的憧憬。想成为她,想成为完美的她。
就算看上去遥不可及的人,但是,也想成为她。 而且,我自己对顾里也是有溺爱的。
也许是因为,顾里的某些地方,特别地像自己。像现在生活状态下的自己。
如果说我以前比较像简溪和林萧的话,那么现在,可能就比较像顾里和宫洺了。 生活赋予了我各种各样的感受,而这些感受,通过顾里的口,来说给每一个人听。
创作手记·五 所有的男性角色里面,我比较喜欢写的人物,有三个,一个是简溪,一个是宫洺,一个是Neil。 第一个,简溪,在第一季的前半部分,是当之无愧的男一号种子选手。
人气高的无法无天。我可以理解,因为这就是所有女孩子心中温柔的白马王子。
我们在学校里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对这样的男生产生过憧憬。他干净的外表,他温柔的谈吐,他的浪漫和专情。
好像一切都是按照最完美的标准打造出来的。 但是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永远都停留在校园时代,更不是一步童话剧。
生活里每天都在上演吵架分手、欺骗被判,太多太多的这样的失望,充斥着我们的生命。而简溪,成为了某一种代表。
他代表着我们对感情世界的一种美好向往,但同时也代表着这种不切实际的向往在生活里的不堪一击。 所以,他的身上有很多的悲剧,有很多的失望,有很多让人叹息的地方。
这也成为了《小时代》里,悲剧意味最浓重。
5.小时代限量版里附赠的创作手记里的内容都是些什么
创作手记·一 小时代的创作,从某个意义上来说,算是一种巧合吧。
因为一开始的自己,并没有打算创作这个故事。内心里精心构架的,是另外一部架空虚构的奇幻小说,并且,同样也是线索众多、构架庞大。
而在启动这个奇幻小说之前,自己想写一个小的短篇故事,讲一讲大学生的生活,校园感受和爱情友情。 一开始对《小时代》的定位,是校园爱情小说。
结果,写到后面,公司的人开玩笑地称呼《小时代》是一部“推理悬疑恐怖的商战财经后宫BL激情八点档”……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过吧,《小时代》一开始只是被设定为林萧和简溪的简单爱情故事。呵呵。
所以说,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 比如顾里同学,就是硬生生从一个小配角开始,人气飙升,最后抢走了女主角的风头。
更别说宫洺了,他就是一匹半路杀出来的黑马。 创作手记·二 关于《小时代》纷繁众多的人物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第三话开始,就让我头大。
这是我人生里第一次写了人物关系这么复杂的小说。以前的小说里面,主角几乎不会超过四个。
一般都是男一、男二,女一、女二的结构,写完整部小说。 但是在《小时代》里,却几乎设计了大概十条线索同时推进。
然后用林萧作为关键角色,来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框架。所以,林萧成为了一个最关键的人物。
她把以四个女孩子为核心的小团体,和以宫洺为核心的代表社会上层的那个团体,牵扯在了一起,然后引发了无数荒谬的悲痛的恶搞的故事。 《小时代》也第一次出现了众多个性鲜明的配角,他们成功地抢走了大批的粉丝,并且,很多的fans立场并不坚定。
在论坛上,经常都可以看见两个月以前还在高呼“简溪万岁!治愈系王子!”的读者,转眼就发帖子说“简溪去死吧!我们爱崇光!”这样的戏码。 公司的女编辑们开玩笑说,《小时代》就是创造了一个团的男人,各色各样,任君选择。
而男编辑们(为数不多)则说,《小时代》里就不能有正常一点的女性么,遇见了顾里这种,估计连骨头都剩不下。 创作手记·三 《小时代》里,看上去都是一群匪夷所思的人,好像很夸张,不像生活里的人。
但实际上,他们才是最现实的吧,至少在我心中是这样的。 我们都经过了单纯而懵懂的少年时期,我们从大学毕业出来,开始辛苦地找工作,开始面对职场上的斗争和纷扰,开始面对这个物质世界失去耐心,开始越来越多的抱怨,和越来越多的呐喊。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风花雪月的爱情,而是考虑什么时候结婚,结婚是否要买新的房子,或者只是和父母同住?结婚后要小孩吗?但是要小孩的话,小孩的生活和教育,花费有计算规划过吗? 我们自己的生活呢?我们希望去旅游,我们希望穿好看的衣服,我们希望在社会里得到尊重,有自己的价值。 所有这些东西,都转化成了我们内心里,物质和精神的对抗。
很残忍对不对? 但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长大后的人生呢。 青草气味洋溢的校园时代,在我们的双脚迈出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就永远地打上了“回忆”的标签。
我们只能去怀念,但是,生活还是要滚滚向前。 创作手记·四 所有的女性角色里面,我最喜欢的恐怕要算是顾里了吧。
虽然林萧贵为第一女主角,但是其实有好多的戏剧张力,好多的人生观念,我都是透过顾里,来表达的。 她本身就具有一种分裂的特质,内心非常地感性,但是同时大脑却非常的理性。
她每一次面队问题的时候,都会像是计算机计算两个地方的直线最短距离一样,选择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去解决。这也注定了她身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悲剧。
但是,这种分裂的特质却具有一种特别的美感,很是吸引人 其实这个角色的诞生初期,我并没有想过她会受到这么多读者的欢迎,所以,渐渐地,在她身上放可越来越多的情节和戏码。 我想,她承载着一种憧憬,是读者们投射到她身上的憧憬。
想成为她,想成为完美的她。就算看上去遥不可及的人,但是,也想成为她。
而且,我自己对顾里也是有溺爱的。 生活赋予了我各种各样的感受,而这些感受,通过顾里的口,来说给每一个人听。
创作手记·五 所有的男性角色里面,我比较喜欢写的人物,有三个,一个是简溪,一个是宫洺,一个是Neil。 第一个,简溪,在第一季的前半部分,是当之无愧的男一号种子选手。
人气高的无法无天。我可以理解,因为这就是所有女孩子心中温柔的白马王子。
我们在学校里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对这样的男生产生过憧憬。他干净的外表,他温柔的谈吐,他的浪漫和专情。
好像一切都是按照最完美的标准打造出来的。 但是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永远都停留在校园时代,更不是一步童话剧。
生活里每天都在上演吵架分手、欺骗被判,太多太多的这样的失望,充斥着我们的生命。而简溪,成为了某一种代表。
他代表着我们对感情世界的一种美好向往,但同时也代表着这种不切实际的向往在生活里的不堪一击。 所以,他的身上有很多的悲剧,有很多的失望,有很多让人叹息的地方。
这也成为了《小时代》里,悲剧意味最浓重的一个部分之一。 创作手记·六 三个我最喜欢描写的男性角色里,出去简溪之外,第二个就是宫洺了。
他在《小时代》里,算是一个奇特的存在了。一开始书写。
6.采访手记怎么写
采访手记的写作,应注意一下问题:
1、拟定一个生动的标题。采访记录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它是可以正式发表在新闻媒介上的,因此需要有一个生动、醒目的标题,其标题的制作方法同其它新闻文体标题的制作方法相似,这里我们就不再多讲。
2、对采访材料进行剪裁。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和采访主题,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当然,一般采访手记的写作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但也不排除为了文章表达层次的需要,一些材料要做使当的调整和归纳。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3、注意环境的观察和人物的细节描写。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4、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相结合。采访记录一般采用对话式,读多了会让读者产生厌倦。在写采访手记时,我们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
5、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新闻文体都是以叙事为主,将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除了交代采访过程以外,可以将作者对事件的分析和看法、作者的对事件的感受写入文中,也就是叙事和抒情、议论、描写相结合。
6、可引入背景材料。在文中可以将个人经验、相关研究资料或者是相关历史资料写入,可以使采访手记写得更为深刻。下面,我为大家找两个例子看一下:《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和《在台北看到什么--大陆记者赴台采访手记》
7.戴敦邦的创作手记
吾以画为生,画以吾为友,自成年以来,醒梦诱惑,几乎尽在一个“画”字。
此种澹然生涯,或许在旁人眼里,犹似闲云野鹤,无拘无束,其实个中甘苦,唯心独知。春光秋阴画卷裹,情丝意绪笔墨中。
这多年来,吾之所绘,大凡二类。一是任务之作--恪守职责,谨尽义务,虽有即兴得意之墨,而大抵循源依本,中规中矩,不敢以谬误人。
至若应卯应酬,偶尔为之,搁笔辄不记怀。 二是以中国古代文史为题材之作--始缘于书报界嘱 约,恰合吾素常志趣,于是渐成创作重心所在,用力亦勤。
作中国画,案前省不了砚池、水盂、笔洗、笔筒之类,故画界同道喜以“坛坛罐罐”谑称自家作品。今奉于读者面前的,就是经吾反覆摩挲、伴吾度过无数寒暑晨昏的旧坛土罐。
集内之作,皆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上自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诗经》《楚辞》 ,中及唐诗宋 词,下逮元明清戏曲小说;以名著插图为多,有组画、独幅画、长卷、人物造型等形式,共计一百六十余幅;创作时间为一九七○至一九九七年间,略以所本原著问世次第编列。中国的绘画与文字,同根孪生,诞于生产劳动,萌于生活记号。
如象形、虫书,描摹实物 形状,亦字亦画。溯寻现行众多汉字结构形成过程,也不难发现其对图画抽象的轨迹。
世界上唯汉字与绘画,有此天作之合的奇特姻缘。 中国的绘画,与文学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
绘画与文学都是独立的艺术创作样式,各具表现特质,然又都是创造美、传播美的活动,相互颇饶沟通。就作者言,多不胜举,如东晋顾恺之,既是画家,又是诗赋作家;唐代王维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向受称羡;宋代苏轼、黄庭坚等,诗书画俱佳。
就作品言,唐宋以来许多诗文名篇,原本就是题画之作,于是题画渐渐成了文学创作的独特题材。不过初时题赞图画的诗文,或另纸书写, 或书于卷一侧空白处,大抵还是各行其道。
至明代,始盛行诗书画的拥抱,就是把诗文直接题于画面。作者题诗词章句于画面,藉以宣泄绘画形象所未能尽达的情感胸臆。
例如,唐寅的一帧仕女画,因为有了“大都谁不逐炎 凉”的题诗,也便使此画顿增一层耐人咀嚼的深意。自古以诗意、画境为美之极致,而汉字与图画的天然亲缘关系,又使得汉字书法能经线条的抑扬顿挫、字体结构的变化组合,显示其艺术欣赏价值。
不妨说,中国书法已具 现代审美意义的抽象绘画艺术特征。精妙的书法,给画面注入了一份别致的灵气。
诗书画的有机融合,拓宽了图画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书画的审美意趣。当然,其主体仍还是画。
这里有必要话及事情的另一面:历代有些在文 坛颇具影响的作家,并不工于绘画,却爱论画,兴之所至,也喜画上几笔。他们看重于画上书题文辞,有意无意欲以此遮补画之不足。
由于忽视绘画表现手段,缺乏敏锐捕捉、生动刻画大千万物形象的绘画能力和艺术个性, 故其所作,图像空泛。古代绘画日趋程式化和概念化倾向的出现,与此种“文人画”的行世不无关系。
文学作品,无论是抒发情感,演绎故事,还是描写性格,塑造形象,总以表现人物为轴心。人物画在唐宋以 后的画坛上却不占主导地位。
古代人物画,强调封建教化功能,所绘多为圣贤忠良、道释神仙造像,其中虽有神采灵动的万功之作,但总体上只是提供让人顶礼膜拜的偶像符号,实在无法满足人们艺术欣赏的需要。此外,表 现仕宦贵族、隐逸之士的力作也不多见,而以下层凡众生活为题材的画卷更是罕见。
明末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的崛起,给人物画坛带来了清新空气。清初吴伟业题刘源《凌烟阁功臣图》 云:“四十年来谁不朽?北有崔青蚓(崔子忠),南有陈章侯……陈生落魄走酒肆,好摹伧父屠沽流,笑偿王妪钱十万,稗官墨戏行觥筹。”
如果说吴氏所咏还算客观,那么刘源对陈老莲的责难,正反映了那种长期来固有的偏见 :“独惜陈章侯精墨妙笔,不以表著忠良,而顾有取于绿林之豪客(指水浒人物),则何为者也?”殊不知陈老莲冲破传统,以其富于创新的妙笔,去表现“伧父屠沽”平民生活,绘画民众喜闻乐见的小说戏曲,拓展人物画的题 材,正是其难能可贵不同凡响之处。上面所言,乃吾编画集时闪过的片断想法。
这些问题的全面透彻论述,绝非这里所能承担。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历经大浪淘沙而光芒四射的艺术瑰宝。
画集与之结缘,无疑是沾了不少的光,好比是有了现成题目方向而作文章。集内之作,即表达吾对原著的理解,或者说是以绘画形式演绎的读后感。
常言“诗贵含蓄”,诗句若一览 无余,不如无诗;然若无诗,也便失却含蓄的载体。诗画一理,画虽较诗更为直观形象,同样亦尚含蓄耐看。
古典文学名著拥有广泛读者,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联想千差万别。吾之“读后感”,既欲发 表自己体会,又不妨碍观者的各自理解和想象,是为一难。
古典名著所写的时代生活,毕竟距今遥远,如何恰当把握再现原著精神,又为一难。囿于自身素养底蕴,只能力求忠于原著,尽心勉力而为。
画集中,或有持萤烛象得首失尾之弊,尚祈读者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