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务员考试申论大作文结尾怎样写
公务员考试申论大作文结尾有很多这写法,这里简单举例两种:
一、一般结尾方式(总结各分论点内容并重申主题)
1、这种方法即在文章结尾之处总结文章2-4段的各段段旨句,并且重申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据材料主题进行升华。
2、如2013年黑龙江省考“新时代工人”这篇文章,结尾部分可以总结各项解决工人安身立命、尊严与梦想的各分论点段旨句。
3、结尾示例:“工人作为生产的重要实践主体,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要继续发挥新时代工人的力量,唯有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方可助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进而为实现中国梦插上翅膀。”
二、修辞式结尾(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为文章收尾)
1、这种结尾方法可以打造个性化色彩,给文章的结尾增添亮点,体现考生的语言功底与创造性思维。
2、如2014年黑龙江省未成年人心灵保护的结尾方法可以运用比喻式修辞手法结尾:“‘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青少年就如同幼苗,如果根基不稳则难以枝叶繁茂,而在成长过程中如不及时消除隐患,终将成为‘垮掉的一代’。因此,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而这种呵护不仅要从身体上进行呵护,更要从心灵上予以正确引导。”
三、以上两种方法是申论考试中实用性较强的结尾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结尾加入引言,或者使用排比句式结尾。希望各位考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使文章的结尾也能够更规范、精彩。
2.申论结尾怎么写比较出彩
平时经常用“凤头猪肚豹尾”六个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这句话当然也适合申论文章的写作。 申论文章尤其强调结尾部分不能拖泥带水,要响亮有力。同时要言简意赅,要有一个响亮有力“豹尾”。
这里重点强调一点:与其它文章不同的是,申论文章在结尾不提倡引人深思、发人思考、留有引起思考的问题。申论文章不强调其可读性,当然不需要像一些艺术性的文章在结尾留有悬念。有些小说,甚至结尾又重新制造的悬念,给人感觉结尾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申论文章也不提倡像新闻稿件、新闻综述、杂文、普通议论文那样,结尾给人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感觉。申论文章要求将该论述的问题论述清楚、透彻。所以建议考生结尾以概括、总结、点题为主。
3.请问如何写好申论的结尾
您好, 中政行测 和 中政申论 备考平台为您解答!
结尾是申论大作文的必备构成之一,没有结尾,就是结构不完整。这里给大家一个例子,也是在一些批改中经常给大家提出的,需要联系相关时代主题进行论述,这样既能体现自身的行政理论素养,也能达到深化主旨的目的。这里可以看一下例子: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因此,必须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将反对三俗文化与弘扬主流文化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在完善文化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广泛利用一切社会力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这样的结尾就是联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精神文明建设等宏观政策来重申弘扬主流文化的论点,收束了全文,突出了中心论点,更体现了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
如仍有疑问,欢迎向"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和"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提问,我们会及时解答。
4.申论最后大作文到底应该怎么写
其实申论大作文的核心就是“申发论述”,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引申试卷给定资料中的相关核心信息,结合题干要求,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形成一篇议论文的形式。那么议论文的核心就是论点了,选择好正确、准确、乃至深刻的中心论点,以及能够支持中心论点的若干分论点,然后需要通过大量论据去论证清楚每一个分论点,这样才能保证议论文中心议题的正确性。在文章的最后需要一个总结性的结尾。
因此比较传统的申论文章是五段三分式结构。第一段开头通过描述材料主题并加以分析引出中心论点。接下来2到4段成列不同的分论点,每一个分论点的选取都要能达到支持中心论点的目的。而且每一个分论点后面需要充分的论据来论证,包括事理分析论证和事例列举论证两方面。结尾部分通过简洁的表述对全文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回扣文章中心议题,并做适当升华。这样就是一篇合格的议论文。
5.“申论”的最后一段怎么写好
我在步知公考申论花木君的帖子搬过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会背景范畴1,有付出,就会有收获。2,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3,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4,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幸福不会从天降。
5,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6,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虚胖不行。
7,要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政治建设范畴1,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
2,不能让党纪党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应”。3,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
4,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5,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6,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7,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把反腐利剑举起来,形成强大震慑。
文化发展范畴1,“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2,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3,“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4,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
生态文明范畴1,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2,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3,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4,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
5,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民生发展范畴1,“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3,“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4,“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5,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6,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7,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8,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9,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10,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1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12,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
13,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14,“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15,发扬钉钉子精神。
16,“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 法治建设范畴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3,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4,法律本来应该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5,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6,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
6.申论结尾怎么写比较出彩
平时经常用“凤头猪肚豹尾”六个字来谈写作。
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这句话当然也适合申论文章的写作。
申论文章尤其强调结尾部分不能拖泥带水,要响亮有力。同时要言简意赅,要有一个响亮有力“豹尾”。
这里重点强调一点:与其它文章不同的是,申论文章在结尾不提倡引人深思、发人思考、留有引起思考的问题。申论文章不强调其可读性,当然不需要像一些艺术性的文章在结尾留有悬念。
有些小说,甚至结尾又重新制造的悬念,给人感觉结尾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申论文章也不提倡像新闻稿件、新闻综述、杂文、普通议论文那样,结尾给人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感觉。
申论文章要求将该论述的问题论述清楚、透彻。所以建议考生结尾以概括、总结、点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