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无阿弥陀佛梵文怎么写
梵文写法:णमो अमिताभ 或者 Namas Amitābhā
Namo”mitābhāya buddhāya又,Namo”mitayus buddhāya,又作南无阿弥陀佛陀耶,译曰归命无量光觉,无量寿觉。归命于无量寿觉及无量光觉也。
“南无”,是梵文णमो(或नमो,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译作“南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的名称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如南无三宝等。“阿弥陀佛 [8] ”,是梵文अमिताभ(Amitābhā)的音译,密教称甘露王,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为“接引佛”,意译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阿弥陀经》称,信徒只要一心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并深信不疑,死后就可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扩展资料:
净土门称之为六字名号。归命者,众生一心仰赖阿弥陀佛,即众生之信心也。无量寿觉或无量光觉者,佛助一切众生行体成就也。盖众生之信心与阿弥陀佛助众生之行体皆具足于此六字内。此谓机法一体之南无阿弥陀佛也。真言之口传以此名号为陀罗尼,为金刚界五佛。
另梵本阿弥陀经谓,阿弥陀有无量寿(梵amita^yus ,音译作阿弥多廋遮)、无量光(梵amita^bha ,音译作阿弥多婆)二义,玄奘译之称赞净土经亦准此区分;然鸠摩罗什译之阿弥陀经均译为‘阿弥陀’而不别之,又支娄迦谶、支谦、慈贤等历代译经家亦然。
此外,深励之阿弥陀经讲义谓,古来翻译阿弥陀之梵语为无量寿、无量光,全称为‘归命无量寿觉’,即南无阿弥陀廋晒佛陀耶(梵namo amita^yus/ebuddha^ya ),亦即表示归敬无量寿佛;若以阿弥陀婆耶(梵amita^bha^ya )表之,则为归依无量光佛之意。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南无阿弥陀佛
2.郑育芳梵文是什么
释迦如来之演化天竺也。未尝不俯就假言而说之。然一涉密咒。必用真言。以密咒纯从诸佛功德藏流出。非假言所能代表也。其时天竺人发音符号。最称具足。以通俗梵字纪录佛之真言。尚觉相肖。转流他处。每因音符未备。诸多迁就。未免失真。故欲学密咒。必先习梵字。
梵字韵母十六。声母三十三。韵之中有平韵。有重韵。有随韵。有止声。平韵有短有长。重韵有简有复。声之中有发声。有半韵。有硬吹气声。有软吹气声。发声有五类。类各有五势。缀音之法。又有种种规矩。一一精究纯熟。然后取梵文密咒而读之。自能逼肖真言。较诸译本之依稀仿佛。功效相差甚远。
佛典之谈梵字。屡见不一。而译音每苦不能一一吻合。此势之无可如何者也。[悉昙字记]述缀音只例甚详。而声韵要领未及精究。故标准之音尚难确定。欧洲学者争研古代梵文。允称明晣。近日英法德日各有专书。欲考梵音。不患无所措手矣。
密部诸经。多以咒音不正为忌。为其妨碍功效也。或问吾国先例。有习六字大明咒误读[吽]作[牛]。而功效不虚。后勉遵善友之教。改正其音。功效反失。此理维何。答曰。其人初惟皈敬于佛。藉六字以摄心。所得功效。乃一心不乱之小果。非大明咒特别功能。厥后勉强改正。未免含有疑心。疑念作梗。功效自失。此一定之理也。世人专念大悲等咒。初未尝灌顶。而咒音有多乖舛。间亦有效者。大都收效于一心不乱也。
真言二字。意义不可不讲。法界活动力随物作响。流为自然之音。钟声铛铛。鼓声咚咚。皆纯音也。含识之伦。其笑也嘻嘻。其哭也呜呜。亦钝音也。就人身论之。播音之口。因部位之殊。流出之纯音互相差异。所表之法界作用。其境自然不同。喉也。颚也。龈也。齿也。唇也。舌也。鼻也。交相发动。成为法界外迹之种种符号。佛之言语。恒称法界性而为音。音无不纯。谓之真言。人类始亦纯音。迨社交日杂。随事立名。假借牵合。不一而足。言语渐失天然符号。流为假言矣。
3.什么是梵文
梵文
拼音 fan第四声 wen第二声
(संस्कृतम्)(samskŗtam),不仅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的经典语言(悉昙体)。梵文佛典起初是书写于贝多罗树叶上,故又称“贝叶经”。 梵文为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约公元前1000年)名称。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礼仪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来。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唐僧(唐三藏法师)玄奘取经时的经书是用梵文写的。
梵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随着佛经的翻译,很多梵文词汇进入了汉语,如:佛、菩萨、菩提、涅盘、觉悟、禅定、刹那等。新疆的焉耆回族自治县最初叫ageni,源于古印度的“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