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加竖式怎么写
连加竖式有两种写法,以15 + 59 + 16=90为例,如下图所示:竖式,指的是每一个过渡数都是由上一个过渡数变化而后,上一个过渡数的个位数乘以2,如果需要进位,则往前面进1,然后个位升十位,以此类推,而个位上补上新的运算数字。
扩展资料:竖式计算的方法:加法相同数位对齐,若和超过10,则向前进1。(位数要对齐。)
如:435+697———1132减法相同数位对齐,若不够减,则向前一位借1当10。如:756-569————187乘法一个数的第i位乘上另一个数的第j位就应加在积的第i+j-1位上。
除法如42除以7。从4开始除〔从高位到低位〕。
除法用竖式计算时,从最高位开始除起,如:42就从最高位十位4开始除起;若除不了,如:4不能除以7,那么就用最高位和下一位合成一个数来除,直到能除以除数为止;如:42除7中4不能除7,就把4和2合成一个数42来除7,商为6.求算术平方根1、因为每次补数需要补两位,所以被开方数不只一个数位时,要保证补数不能夹着小数点。例如三位数,必须单独用百位进行运算,补数时补上十位和个位的数。
参考资料:竖式-百度百科。
2.小学二年级连加连减竖式计算怎么写过程
对齐位数,个位数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然后,
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给你举个例子:
下图中,
左边是连加,
后面是连加的分解。
过程就是标注有没有进位,有进位把进位写上。
3.三个数连加竖式怎么写
相同数位对齐,若和超过10,则向前进1。如图所示:
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对齐十位,百位对齐百位,以此类推,三个数相加的和超过10,则向前进1。
扩展资料:
竖式计算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列一道竖式计算,使计算简便。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若和超过10,则向前进1。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若不够减,则向前一位借1当10。
参考资料:竖式计算-百度百科
4.小学二年级连加连减竖式计算过程怎么写
对齐位数,个位数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然后,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算数:
指算术;承认有效。见《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绩 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
算术是数学中最古老、最基础和最初等的部分。它研究数的性质及其运算。“算术”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是全部数学的统称。至于几何、代数等许多数学分支学科的名称,都是后来很晚的时候才有的。 国外系统地整理前人数学知识的书,要算是希腊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最早。《几何原本》全书共十五卷,后两卷时候人增补的。全书大部分是属于几何知识,在第七、八、九卷中专门讨论了数的性质和运算,属于算术的内容。 现在拉丁文的“算术”这个词是由希腊文的“数和数(音属,shû三音)数的技术”变化而来的。“算”字在中国的古意也是“数”的意思,表示计算用的竹筹。中国古代的复杂数字计算都要用算筹。所以“算术”包含当时的全部数学知识与计算技能,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九章算术》以及失传的许商《算术》和杜忠《算术》,就是讨论各种实际的数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5.【小学二年级连加连减竖式要注意什么
1 小数位数对齐2加减号写对 用简便方法给你一个教案1.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并提问:“谁能说一说整数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 使学生明确整数连加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值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讨论例3怎样列连加竖式.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板书.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前两个加数怎样写,教师先板书: 6.08 12.3 这时提问:“第三个加数9.72怎么写?”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结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连加列竖式的经验,说出小数连加列竖式也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进行计算.教师把板书写完整,并告诉学生运算符号与整数连加竖式的写法一样,也要写在最下面一个加数的左边.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订正时,再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验算之前,教师可以提问:“整数连加怎样验算?”再向学生说明,小数连加与整数连加的验算方法一样,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然后让学生验算.教师巡视,检查学 生验算时,列的竖式对不对,最后集体订正. 2.做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先做第1小题,检查学生列的竖式是否正确.算完之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佯算的.重点纠正出错的地方. 做第2小题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分步列式计算.可以让学生先试着列式,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7题. 1.做第3题,做题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提问:“怎样 理解‘装订图书比修理桌椅少节约了3.7元’这句话?”然后再让学生分步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做第4题,向学生说明除了第l小题,其它小题都要分步列式计算.教师对个别问 题可直接纠正,对比较普遍的问题要在集体订正时重点说一说. 3.做第5题,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把每步计算的得数填在方框内: 4.做第6题,让学生把得数直接填在书上,先不要求速度.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学生以后在口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还可以再出下面一些题目,要求在 3分内完成. 4.6十2.7= 6.9—2.5= 0.38十0.45= 2—1.4= 3.5十0.6= 0.6—0.7= 0.48—0.29= 7.4十2= 0.05十0.39= 5.做第7题,做题之前,教师要说明题意,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再计算.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教师行间巡视,检查学生复名数改写成小数是否正确.订正时,让计算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提醒学生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 注意什么?”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出示图片“连加 连减”)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提问: (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三种方法的优劣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都记录下来.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 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 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方法一: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方法一: 优点: 1、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费时间. 2、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方法二: 优点: 1、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方法三: 优点: 1、更省时间. 2、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2.教学例2 (1)直接出示例2 52-20-1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 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 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
6.三个数连加摞在一起的竖式一共有多少个加号
三个数连加摞在一起的竖式一共有(两)个加号。
15 + 59 + 16
= 74+ 16
= 90
竖式见图:
加法列竖式:列竖式口诀
位数相同直接写,位数不同先写大。
加号写在第二前,横线划在第二下。
数字之和横线下,横式也要把和加。
例如:
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若和超过10,则向前进1。(位数要对齐。)如:
435
+697
———
1132
扩展资料
三个数相加列竖式:
(1)先写第一个数,然后写加号,再写第二个数,再写加号,最后写第三个数,写完第三个数后,画一条横线。
再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做竖式加法时,我们要做到: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