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写文言文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
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
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被(遭受,覆,盖,通“披”) 兵(武器,军事) 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 床(一种坐具) 存(思念、爱抚) 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 豆(古食器) 多(称赞) 伐(功业,自夸) 访(咨询) 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讽(背诵,委婉劝告) 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 封) 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 购(悬赏捉拿) 河 (专指黄河) 恨(遗憾) 集(栖止) 几(希望) 假(借 给,借助,宽容) 江(专指长江) 揭(高举) 就(靠近, 完成) 窃(表自谦) 穷(困窘,竭尽) 劝(勉励) 却 (退,推辞,回头) 去(离开,相距) 让(礼让,责备) 稍(渐渐) 少(稍微) 身(自身) 是(这) 适(前往) 树(种植,培养)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纵横) 独立(单独或孤独站立,超群不凡)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来往) 放心(散失了的志意) 非常(意外情况)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 逢迎(迎接) 感激(感动奋发) 光景(光阴) 故事(往昔的事,旧例) 横 行(纵横于四方而无所阻挡) 交通(勾结,彼此相通) 结束(整装,装束) 经济(治理国家) 舅姑(公公与婆婆) 具体(具备形体)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可怜(可爱,可惜)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美人(妃嫔) 莫非(没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实(它的果实,他[或它]的实际) 妻子(妻子和儿女) 亲戚(父母家人,族内外亲属)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 (指剑,指法律条文) 山东(崤山以东,太行山以东,华山以东) 身体(亲自实行) 首领(头和脖子) 书记 (主管文书的官员) 虽然(虽然这样,即使这样) 提纲 (抓住纲领) 同志(志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现) 文法(法令或法令条文) 文章(法律条文,文彩) 无 赖(无所依恃,无聊) 无论(不要说) 无日(没多少日子)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县官(指天子,指朝廷或官府) 消息(消失和生长) 行李(外交使者) 形容 (形体和容貌) 学者(学习的人) 颜色(容貌) 野人 (居住在郊野的种田人) 一贯(用同一原则、理论贯彻始终) 一再(一次和两次) 以为(把……看作,使……成为) 殷勤(诚挚而恳切) 因为(因此作……) 影响 (影子和声响) 鱼肉(残害与欺凌) 于是(在这……) 丈夫(成年男子,泛指男人) 丈人(对男性长者的尊 称) 爪牙(武臣,泛指辅佐之人) 政治(政事) 指示 (指出来让看) 智力(智慧和力量) 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祖父(祖辈和父辈) 左右(侍从人员)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
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遇、援、责、直、至、致、质、著、卒、族。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
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
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同音。
2.如何写文言文
只要你能准确读懂一般的文言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读和写,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关键是有没有敢于实践的勇气。我长期从事文言文写作,刚开始也不知道如何着手,写了几篇之后,发现读和写是一个道理,舍得下功夫,必定有收获。
刚开始时,可以从议论、写景入手,驾轻就熟以后,再进行人物、事件的记叙,然后再到文学创作,写作面进一步扩展到诗词、赋、骈文等更广的领域。
为了让你树立信心,送你一篇我的文言文作品:
《扇乡》
江南西道产白檀,有巧匠采之制为扇,刻画精致,略具檀香,世之达官富商,抑或公孙嬖出者,莫不以百金求之。偶得,饰之以玉坠,纳之以锦囊,虽寒腊莫释于手者。是故,山乡以香扇驰名遐迩,世代乡民皆精于此道,历数百年不衰。
百年下,西域有手表传入中华,盖因其时尚脱俗,时人不惜数十万金为之一掷。贪官墨吏,更谐其“代表”之音,如蝇之逐腐,动辄以数十枚为计数,购金屋以藏之,随日月而更替,以显“与时俱进”之意。此风之下,檀香扇堪同蔽履,扇乡因之中落矣。乡民为生计所迫,或雀栖北阙,或萍漂南海,渐次背井离乡。
扇乡非一乡之所谓也。其南村曰南塘,乃昔之香扇集散地。南塘西有公馆,始建于前朝,极尽画栋雕梁之美。今人去楼空,梁蠹柱倾,颓墙之内,蓬蒿过人。一村仅余者,一叟、一犬、二鸡焉。
叟,乃昔之村长,盛年难舍桑梓,偕发妻艰守祖业。自妻故,日与狐兔为伴。今老迈力衰,不堪鸮啸狼嚎,每至日昏,早塞蓬门。忽一日,蒲扉方启,有美少年揖于门左,曰:“老丈钧安。此处方圆凡十数里,屋舍千百而乏居者,未知何故?晚生之族民,正无蔽身之所,欲重金以税之,未知钧意?”叟曰:“此处无民可扰,老朽几二十载无处闲话矣,苟且安之,不计值。”少年曰:“晚生黄姓,小字伟儿,忝为族长。祖居九华,世代托庇于地藏。今地藏金身,为文物商高价鬻与英吉利人,继尔幽锢于花旗之保险箱,不得出,村舍亦为旅游开发之推土机所夷。伟儿偕一众余生,颠沛至此,虽非踽踽,然十不足其一也。苟得老丈假以栖息之所,延吾族以残喘,恩同再造。”
自此,南塘始现人语。但逢朔望,黄伟儿预置箪食壶浆于废亭,邀叟登临对酌。
一日,三杯既下,叟放目废园,满眼萧煞,烛光摇曳处,流萤隐隐于蓬蒿之杪,秋虫唧唧于败墙之根,感从中来,乃抚须长吟:“夜静星初现,秋低月未明。舍空人迹杳,园废鸟孤鸣。露早萤难去,霜迟雁不行。有心光祖业,无奈度残生。”黄伟儿赞一声,继而曰:“老丈忧思凝重,未知何故?”叟曰:“初逢之际,君已存疑,今为君释也。”遂将扇乡兴亡事,细细白与黄伟儿。黄沉吟有许,叹曰:“吾族素以小术称世,终害之于术也。方羡世人以实业兴邦,孰料竟尔步吾族之后尘。弃本逐末,虚华幻境也。”倏而曰:“老丈欲兴祖业,而憾于乏人,吾等冀实业兴族,而困于技艺,大可两全也。”叟闻言未语,捉壶引颈狂饮之。少顷,放声曰:“来!”至家,叟于卧榻之侧出一椟,肃容曰:“此乃《制扇要笈》,宋元以降,历为村长所握。村长,德才兼备者居之。老朽老矣,寄望君以一方苍生为要,兴一方事业也。”黄惶恐而长跪,受。
非一日,得闻东山伐檀丁丁,叟老怀大慰。
居无何,黄伟儿领高轿谒叟,请移趾鉴扇。至一大屋,条案一字排开,分列各色样品。叟注目细览,择其一反覆端详,叹为观止。赞曰:“此一品,为老夫多年侵润,极有心得。不意后生了得,几可与老夫齐肩。”忽而面色微变,举扇一嗅再嗅,曰:“虽品相极佳,何以……”再嗅之,曰:“何以全无檀香之气,反类欧美老妇人之体膻味?”黄伟儿长揖曰:“晚生惶愧,前辈息怒,容禀。”即令人升座。坐次,黄伟儿低眉曰:“乞前辈恕罪,方敢明言。”叟曰:“何罪之有?”黄曰:“吾辈实非人类,狐也。得前辈收留一载有余,向所匿者,非相欺也,实自卑尔。”既而曰:“愚窃思,香扇之于手表,孰雅孰俗,不辩自明。然如此雅物何至败于手表?”叟曰:“君之虑,吾之惑也。愿聆高论。”黄曰:“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财,铜臭也;色,体臭也;酒,粪臭也;官位,行尸之臭也;即便专家之言,亦多具尾窍之臭。时人失分辨之能,方以追腥逐臭为时尚矣。”叟抚掌大笑,曰:“快哉!人言狐类狡黠,果不虚。”黄续曰:“‘行情’既明,唯适而应之。晚生得红高粱以人尿兑酒之启发,于扇料熏蒸之工艺,略添狐尿些许,几经试验,方成欧美款式。晚辈已遣营销经理亲自出马,不日当有佳音。”
言未已,有人来报:经理来电,所携样品售罄,订单纷增,尤以宫式为俏,诸小三翘首以待,望上调产量,不至迟误云云。
3."今天"一词, 在古文中应当怎么写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今言如之者,楼主不知道的用法,应该是属于比较少见的吧。
最后,我想如果古人要写今天天气晴朗,适合播种。
而且,从上文可以看出,楼主有一定的古文造诣,盖音谬也。”这里的今时现在的意思~
还有《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貌似古代都比较少日记形式的文~~
有的话也不说“今天”干了啥啥~而是直接把事实摆上~
比如《游褒禅山记》就直接说“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应该也只会说:“晴,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水波不兴。”
都没有说今天如何如何,而是直接交待下背景,然后直接开始记事。距洞百余步
4.如何写一篇古文
懂得古代汉语的意思,最好读读四书五经,这些都是古代文人必读的。
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然无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忿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这是篇讽刺的,还是要要其他的可以上中国文学网上察,其实要写古文也可以根据范文来改写成自己的,我也只是了解了一些古文写法,要写出来不花两三天是不可能写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