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佗拜师学艺》读后感
《华佗拜师学艺》读后感
刚读过“华佗拜师”的故事(杨蕾编,中外民间故事,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后,感受很深。
特作一“读后感”。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这一点在华佗身上得到了验证。华佗的师傅是个老郎中,此人脾气古怪,与众不同,颇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几分傲骨。别的师傅招收学徒可以顺便把他们当作佣人来用(如倒尿、洗衣之类),此乃当时之风气。而此老郎中却有“求真、务实”之性情,作了如下对联并在那一求学之风不正的年代独树一帜:
不倒尿,看水穿石悟诀窍
莫洗衣,见病如亲学功夫
华佗正是在这样严厉与高尚的老郎中的手底下久经磨练,并最终学有所成。
到了瓜熟蒂落之时,老郎中语重心长地告诉华佗他一生的最高律令:
一是熟读医术,多临症;
二是对病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并接着对华佗说“你如今两条都已具备,有独立行医的能力了。”我们分手说“Bye Bye”吧!
华佗挥别他的眼泪,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他的老师并在不久的将来以他的成绩应验了中国的一句古话“青出于蓝胜于蓝”。
作为教师的我们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律令呢?
要想取得华佗那样的成绩,我们必须做到:
一是熟读教学法书,多上课;
二是对学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我认为,这是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了。
愿每一位老师都向这两条律令看齐,不断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2.华佗拜师学艺故事简介
华佗是东汉末年安徽省亳县城北小华庄人,全家人仅靠父亲教书,母亲养蚕织布为生。可是当时,宦官当道,捐税徭役繁重,加之兵荒马乱,瘟疫流行,家家顾命不得,谁还有心叫孩子上学?这样一来,华佗家的生活就更拮据了。
一天,华佗的父亲带他到城里“斗武营”(即当地富豪斗拳比武的地方)看比武。回家后忽然得了肚子疼的急病,医治不及,死了!华佗娘俩悲痛欲绝,设法把父亲安葬后,家中更是揭不开锅了。那时华佗才七岁,娘把他叫到跟前说:“儿呀!你父已死,我织布也没有本钱,今后咱娘俩怎么生活呀?”华佗想了一想说:“娘,不怕,城内药铺里的蔡医生是我爸爸的好朋友,我去求求他收我做个徒弟,学医,既能给人治病,又能养活娘,不行吗?”娘听了满心欢喜,就给华佗洗洗脸,换了件干净的衣服,让他去了。
华佗拜了师傅,就跟蔡医生学徒,不管是干杂活,采草药,都很勤快卖力,师傅很高兴。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你已学了一年,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得了些药性,以后就跟你师兄抓药吧!”华佗当然乐意,就开始学抓药。谁知师兄们欺负华佗年幼,铺子里只有一杆戥秤,你用过后我用,从不让他沾手。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责怪起师兄,必然会闹得师兄弟之间不和,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华佗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将师兄称好的药逐样都用手掂了掂,心里默默记着分量,等闲下时再偷偷将自己掂量过的药草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这样天长日久,手也就练熟了。有一回,师傅来看华佗抓药,见华佗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心里很气愤,责备华佗说:“你这个小捣蛋,我诚心教你,你却不长进,你知道药的份量拿错了会药死人的吗?”华佗笑笑说:“师傅,错不了,不信你称称看。”蔡医生拿过华佗包的药,逐一称了份量,跟自己开的份量分毫不差。再称几剂,依然如此,心里暗暗称奇。后来一查问,才知道是华佗刻苦练习的结果,便激动地说:“能继承我的医学者,必华佗也!”此后,便开始专心地教华佗望闻问切。
一次,丁家坑李寡妇的儿子在涡河里洗澡被淹坏了,李氏飞奔来找蔡医生,蔡医生见孩子双眼紧闭,肚子胀得象鼓,便叹气说:“孩子难救了。”李氏听了哭得死去活来。华佗过去摸了摸脉,低声对师傅说:“孩子可能还有救!”蔡医生不信。华佗叫人牵头牛来,先把孩子伏在牛身上控出水,然后再放平孩子,用双腿压住孩子的腹部,提起孩子的双手,慢慢一起一落地活动着,约摸一刻钟工夫,孩子渐渐喘气,睁开了眼。华佗又给开了剂汤药,把孩子治好了。华佗起死回生的消息象风一样的传开了。蔡医生羞愧地对华佗说:“你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没本事教你了,你出师开业去吧!”华佗出了师,也不开业,却游学徐土一带,寻访名医,探求医理,给人治病。
据说华佗死后,亳县盖的华祖庵,就是李氏为纪念华佗救活自己的孩子而捐钱修盖的。
3.华佗学医读后感最后一段怎么写
众所周知,华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医。今天我读了《千古神医华佗》后,华佗那崇高的医德和精益求精的求医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华佗从小就有着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当一名医生,于是,他从小就开始潜心学习医术,刻苦钻研,从不偷懒。虽然在学医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由于他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了千古神医。这也正应了那句俗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的梦想是长大后当一名人民的音乐家,在舞台上尽情的表演,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因此,我从现在开始,也要像华佗那样做以为有心人。
华佗的心地十分善良。在行医生涯中,他不管男女老少,不分贫穷富贵,都会免费为人们接触病痛。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体现了高尚的医德。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下的一些医生,他们对病人的痛苦视而不见,漠不关心,向病人索要“红包”,唯利是图。与华佗相比,他们不觉得自惭形秽,相形见绌吗?
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在施行外科手术时不会感觉到痛苦,比欧洲发明的麻醉剂整整早了一千六百多年。他所发明的“五禽戏”是人们锻炼身体的好方法,是医学界的宝贵遗产。我想,华佗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有这么多的发明创造,与他在医学研究方面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是分不开的。如果有朝一日,我的梦想也能成真的话,我也要像华佗那样开拓创新,创作出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现在,人们只要一提起华佗,可谓是家喻户晓。华佗为何如此深受人们的爱戴与怀念呢?我想这与他一生坚持在民间行医,关心百姓疾苦,为祖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有关。我终于明白,一个人如果为人民做了好事,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4.华佗拜师有什么道理
我们要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才能不断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华佗拜师学艺,不耻下问的故事,就体现了这一点。
华佗拜师故事
华佗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他技术全面,精通医道,尤于外科,曾发明全身“麻沸散”用于剖腹开背、切除胃肠等大手术,特别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谦虚好学。华佗拜师学艺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
一次,华佗给一个年轻人看病,经望、闻、问、切之后,认为患者得了头风病,可是他一时又拿不出来治疗此病的药方,急得束手无策,病人也很失望。
后来,这位病人找到一位老医生,很快就把病治好了。华佗听后很是惭愧,便打听到老中医的住处,决心去拜师学艺。但华佗当时名噪四方,唯恐老中医不肯收他为徒,于是改名换姓,来到老中医门下,恳求学医。老中医见华佗心诚,就收他为徒。
从此,华佗起早贪黑,任劳任怨,虚心好学,终于获得了治头风病的绝技。当华佗满师归来时,这位老中医才明白眼前这个徒弟就是名医华佗,他一把拉住华佗的手说:“华佗啊,你已是名扬四海,为何还要到我这里受苦?”华佗把来意告诉了老中医,并说:“山外有山,学无止境。人各有所长,我不懂的地方就应该向您学习。”
5.华佗传读后感
华佗,中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被称为“神医”。《后汉书》、《三国志》都载入了《方技传》,反映了统治阶级对科技的轻视。华佗不慕爵禄,潜心研究学习医药,所以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反映了中国公元2世纪的医学水平。 华佗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
成名后的华佗为人治病不分对象,不论场所,这也反映了他专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行医,对外科、内科、妇科、针灸、寄生虫病和医疗体育保健等方面,都有独道的见解和精湛的医术。他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施行剖腹手术的外科医生。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他发明了一种能全身麻醉的药物即麻沸散。而欧美使用全身麻醉术是十九世纪初的事,比中国推迟了一千六百多年。
华佗高明之处,就是能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华佗除系统地接受古代的医疗经验外,还能很好地重视和应用民间的医疗经验。他一生游历了不少地方,到处采集草药,向群众学习医药知识。在向民间找药的同时,还从民间搜集了不少单方,经常用这些单方来治病。
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还永远怀念他。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辅功滇嘉鄄黄殿萎东联的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
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6.《华佗学医》的读后感的作文
《华佗学医》 ——读后感 众所周知,华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医。
今天我读了《千古神医华佗》后,华佗那崇高的医德和精益求精的求医精神令人肃然起敬。0 华佗从小就有着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当一名医生,于是,他从小就开始潜心学习医术,刻苦钻研,从不偷懒。
虽然在学医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由于他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了千古神医。这也正应了那句俗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的梦想是长大后当一名人民的音乐家,在舞台上尽情的表演,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因此,我从现在开始,也要像华佗那样做以为有心人。
0 华佗的心地十分善良。在行医生涯中,他不管男女老少,不分贫穷富贵,都会免费为人们接触病痛。
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体现了高尚的医德。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下的一些医生,他们对病人的痛苦视而不见,漠不关心,向病人索要“红包”,唯利是图。
与华佗相比,他们不觉得自惭形秽,相形见绌吗?0 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在施行外科手术时不会感觉到痛苦,比欧洲发明的麻醉剂整整早了一千六百多年。他所发明的“五禽戏”是人们锻炼身体的好方法,是医学界的宝贵遗产。
我想,华佗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有这么多的发明创造,与他在医学研究方面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是分不开的。如果有朝一日,我的梦想也能成真的话,我也要像华佗那样开拓创新,创作出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0 现在,人们只要一提起华佗,可谓是家喻户晓。华佗为何如此深受人们的爱戴与怀念呢?我想这与他一生坚持在民间行医,关心百姓疾苦,为祖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有关。
我终于明白,一个人如果为人民做了好事,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华佗拜师读后感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