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债务人死亡起诉书怎么写
1、将遗产继承人或者保管人列为被告。
2、如果债务人死亡的,债务消失,债权人丧失债权请求权。另外,如果债务人有遗产的,其继承人在其继承的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的,继承人不需要承担偿还责任,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除外。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第三十三条 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2.债务人死亡诉状诉状如何写有法律效力
民 事 起 诉 状 原告:王xx,男,汉族,19xx年x月x日出生,住安徽省xx市xx区xx路x幢xx室 被告:张xx,女,19xx年x月x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xx市xx区xx镇xx路xx号(系死者洪xx之妻) 被告:洪xx,男,19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xx市xx区xx办事处xxx号,联系电话:x(系死者洪xx长子) 被告:洪xx,男,19xx年xx月x日出生,住安徽省xx市xx区xx幢xx室,联系电话:xxxx(系死者洪xx次子) 诉讼请求: 1、依法判令三被告立即连带偿还原告借款人民币500000元及相应利息(自2011年9月1日起至该款实际付清期间按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计息); 2、依法判令各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 原告同洪xx系朋友关系,洪xx因家庭生产经营和投资周转的需要于2011年2月17日向原告借款500000元(按月息3%计算,约定于2012年2月17日归还)。洪xx收到原告给付的款项后,将款项用作家庭经营及房地产开发等投融资行为,对于洪xx的借款事情,其家庭成员均知晓和认可。
后洪xx由于身体的原因在外接受治疗,相关利息付至2011年9月份就未予继续支付。 该借款到期后,原告多次向洪xx催要,由于洪xx身体状况非常不好,一直未予归还。
20xx年x月xx日,洪xx因病逝世。由于其亲属至今尚处在悲痛状态之中,有关原告款项的归还问题,至今尚未有现实、可行的办法予以解决。
为保障原告债权的实现,维护原告合法权益,特具状至贵院,恳请贵院能依法支持原告诉讼请求。 此致 xx市xx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王xx 年 月 日 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追讨借款而起诉的,被告就不能是已死去的债务人了,而应该是债务人的继承人或其他债务人。
这属于民事案件,因此起诉状也要按照民事诉讼起诉状的格式要求书写。
3.民事被告诉状怎么写
答辩状是被告(人)、被反诉人、被上诉人、被申请(诉)人针对起诉状、反诉状、上诉状、再审申请(诉)书的内容,在法定期限内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回答和辩驳的文书,是诉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之一。答辩状是法律赋予处于被告地位的案件当事人的一种权利,其有处置答辩权的自由,可以答辩,也可以沉默。但由于答辩状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答辩状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正当合法权益;有利于人民法院在全面了解案情的基础上,判明是非,做出正确的判决,因此应该对答辩权给予足够重视,积极以答辩状的形式提出答辩。
你可以百度答辩状格式,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修改,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律师帮助你。
如果有自己针对同一法律关系的诉讼请求,那么百度反诉状。
4.死亡赔偿金起诉状怎样写
死亡赔偿金起诉状,是属于民事起诉状的一种,具体可以参照一下格式写。
民事起诉状
原告:姓名,户籍地址,证件号码,联系地址,联系方式。
委托代理人:姓名,证件号码,工作单位,联系地址,联系方式。(无委托代理人可以不写)
被告:姓名,户籍地址,证件号码,联系地址,联系方式。
因 交通事故。 交警部门在 年 月 日队该事故作出 号事故责任认定(裁定书)不服向本院起诉。
诉讼请求:
1.请求撤消 交警部门在 年 月 日队该事故作出 号事故责任认定(裁定书)(部分或全部认定或裁定)
2.判决原告赔偿相关费用 元(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伙食费营养费残疾/死亡赔偿金 元;被抚养人生活费 元;鉴定费 元;营养费 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元)(注有财产损失也可列明)
事实理由:
具体事发经过。
此致
人民法院
起诉人
起诉日期
最后请记住,交通事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需要向法院提供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裁定)书
5.民事诉状 被告: 怎么写
【民事诉状 被告: 怎么写】
被告的民事诉状即:答辩状(如果不是反诉的话,反诉的诉状写法如同原告起诉状)
所谓答辩状,顾名思义,就是答复和辩驳的书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告收到原告起诉状后,在15日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提出答辩。答辩状的内容,必须针对起诉状提出的事实和理由,抓住关键进行答复和辩驳。篇幅不必长,但必须抓住重点,中心突出。特别是要抓住起诉状中那些与事实不符、证据不足、缺少法律依据等内容,进行系统辩驳。在辩驳中,申述自己的理由和观点,提出证据,阐明法律依据,以便法院审理时,借以判别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符合事实,是否有法律依据,从而作出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