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的“齐、楚、秦、燕、赵、魏、韩”分别具体是现在什么地方
1。
秦国:今陕西大部、甘肃东部、内蒙古一小部分,后来势力扩展到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最后灭掉了其他六国,统一中国。国都:咸阳(今陕西西安咸阳一带)2。
齐国:今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一小部分。 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3。
楚国:今湖北、湖南大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河南南部、贵州一小部分。国都:郢(今湖北江陵,后迁至寿春,在今安徽寿县)4。
燕国: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一小部分。国都:蓟(今北京)5。
赵国:今山西大部、河北中西部、河南一部、内蒙古部分地区。国都:原来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来迁到邯郸(今河北邯郸)6。
魏国:今河南大部、山西东南部。国都:开始是安邑(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后来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7。
韩国:今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国都:原先在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灭郑国后迁到新郑(今河南郑州)。
2.甲骨文的齐怎么写
甲骨文的文笔顺:丶一ノ丶
文
wén ㄨㄣˊ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 刺画花纹:~身。
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3.战争时期的小英雄故事760字
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在战火中成长——中国抗日小英雄的传奇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 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
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 “消息”树上的小哨兵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
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
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
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
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
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
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
4.齐字繁体怎么写
齐字繁体:齐
拼音:[qí]、[jì]、[zī]、[zhāi]
释义:
[qí]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
4. 全;完全:~全。人到~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
[jì]
1.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后作“剂”。
2. 药剂:处~不过数种。后作“剂”。
3.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
4. 成功;成熟:事能得~。后作“济”。
[zī]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zhāi]
1. 同“斋”。
2. 斋戒:~三日而后行。
3. 庄敬:~庄。~严。
5.齐会战斗的战争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一部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进犯日军实施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
1939年1月,第120师主力从晋西北挺进冀中平原后,与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第3纵队兼)协同作战,连续挫败日军三次围攻。4月18日,师部率独立第2旅(辖第4、第5、第716团)转移至河间东北坞家村、卧佛堂、齐会、郭官屯地区,与独立第1旅(辖第1、第2、第3、第715团)会合,休整待机。
6.战争时期的小英雄作文
我心中的英雄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不怕困难,英勇过人, 值得敬佩,而又仰慕的人.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他能给自己树立榜样,能让自己产生前进的动力,我心中也有英雄,他就是放牛郎——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他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还含着笑,他的血染红蓝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被王二小的爱国精神所震撼。王二小用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换来了家乡的安全,为**赢得了宝贵的时机,而他自己,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为了人民和**牺牲了,他的牺牲令我们难忘,他有宁死不屈,与敌人拼搏到底的精神,他面对着敌人的子弹毫无畏惧,视死如归。这都是因为他心里装着祖国。这种爱国精神是多么宝贵啊!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这是像王二小这样千千万万个英雄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啊!而作为一个少先队员,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难道不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吗?当祖国需要我们出力的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吗?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