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旧字草书写法
“蝉”字的草书写法如图:
蝉[chán]: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蝉纱。
2.我有一幅书法,看上去很旧了,字写得不错,是一个叫林伯众的人写
据我所知,林伯众是他那个时代杰出的书法家,好好珍惜那幅书法作品吧。以后说不定,会有人高价收购呢!
林伯众(1907—1987),山东莒县人。著名书法家、著名收藏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江苏、南京军区、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重大展览,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并在报刊发表。林伯众的作品深受外国元首、友人的喜爱,众多作品被外国元首、友人收藏,为中外艺术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林伯众与原江苏省委书记柳林、原南京军区政委杜平、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林散之、董伯、史宏贵、徐石桥等多位江苏书界好友,经常互相唱和,鉴赏名家作品、交流书法心得。 林伯众生于1907年11月2日, 6岁入私塾,在私塾读书九年,师从清朝举人王石朋。15岁到临沂山东省立五中学校读书。毕业后,先后到青岛、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做生意,并在这些地方购置了产业。解放后,工作生活主要往返于北京、南京两地,直至1987年4月去世。
编辑本段艺术人生
林伯众幼年时受乡贤清朝进士庄陔兰的影响颇深,嗜好书法,尤擅颜书。在外期间,他饱览了祖国名山胜水,并且辗转收藏了众多名人字画。1966年“**”浩劫开始后,因林伯众出身民族资产阶级家庭,政治上不断受到迫害,精神和肉体受到极大的折磨,所藏大量书籍、字画、碑帖被查抄焚毁,1984年,落实政策后,只有一小部分字画回到手中。 1977年修建**纪念堂时,林伯众曾获邀担任书法艺术指导,因病未能成行,后林伯众为弥补遗憾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寄往**纪念堂,被**纪念堂收藏。1980年4月,林伯众出席了江苏省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大会期间成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他当选为理事,同年秋,与武仲奇等著名书法家一起参加了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协、书协联合召开的江苏省美术、书法、金石工作者座谈会。林伯众代表江苏参加了在庐山举办的全国书法展览,并获一等奖。 鉴于林伯众在全国书法界的重要地位,1982年,他被南京中山陵管理处邀请担任南京中山陵改扩建工程书法艺术指导,并创作《谒陵须知》。1982年,“中日书法艺术作品交流展览”在日本东京开幕,林伯众代表江苏省参展。同年11月应日本东海书道艺术院及三重县日中友协邀请,随江苏省书法代表团访日。此外,林伯众和武仲奇一起获邀为雨花台烈士陵园创作书法,并被雨花台烈士陵园贵宾接待室收藏。**时,众多民国时期的名人坟墓被毁坏,**结束后进行修复,林伯众获邀为他们题写墓碑,其中谭延闿(国民党元老、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的墓碑就是林伯众题写的。 补充资料: 1984年,查抄文物表上登记的字画有:郑板桥中堂一幅、刘墉中堂一幅、对联两幅、唐寅对联一幅、华世奎对联一幅、于右任中堂一幅、谭延闿对联一幅、谭泽闿对联一幅、中堂一幅、曾国藩对联一幅、曾国荃中堂一幅、陆润痒中堂两幅、何绍基中堂一幅、对联一幅、翁同龢中堂一幅、对联一幅、魏家骅对联一幅、王寿朋对联一幅、管廷鹗对联一幅、唐驼对联一幅、张謇中堂两幅、康有为对联一幅、梁启超对联一幅、周岐对联一幅、翁方钢对联一幅、徐悲鸿马中堂一幅、齐白石白菜中堂一幅。而以上仅仅是林伯众收藏的一小部分,其他藏品已散佚不知去向。最后,退还到林伯众手中的字画只剩15件。
3.伶字的旧字型或繁体字怎么写
1)【伶】字繁体写法
【伶】方正北魏楷书繁体写法
【伶】方正隶书繁体写法
【伶】方正流行体繁体写法
【伶】经典繁颜体写法
2)【伶】字旧字形写法
3)繁体字
指汉字简化后被简化字(又称简体字)所代替的原来笔画较多的汉字。那些未被简化的字,则称为传承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法律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传承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同时对方言、繁体字和异体字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并允许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长期存在。非汉字文化圈的欧美国家将繁体字称作Traditional Chinese(传统中文),而简化字则称作Simplified Chinese(简体中文)。
4.书法的永字怎么写好
永”字八法是书法的基本功你要想学好书法 就要从基础开始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
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1.点法 点,也就是“侧”。在书写时需要把毛笔的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
点是汉字的根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
2.挑法 挑,形状像钝角三角形。“策”、“啄”、“ ”三者的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 3.横法 横,也就是“勒”。
所谓“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横画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因此得名。
横有平横、凹横、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4.竖法 竖,也就是“努”。
在书写时笔锋犹如拉弓射箭,因此得名。 竖有直竖、右弧竖、左弧竖、腰细竖、腰粗竖、上尖竖、下尖竖等。
5.撇法 撇,也就是“掠”。一般习惯称为“撇”。
撇有直撇、弧撇、腰细撇、腰粗撇、弯头撇、弯尾撇等 6.捺法 捺,也就是“磔”。在书写时好像曲折的水波。
捺有直捺、弧捺、尖头捺、方头捺、长捺、短捺等。 7.厥法 厥,笔画形状像人弯腰的姿势,因此得名。
古人又称为“勾裹法”。 厥有直厥、弧厥、高厥、矮厥、斜厥等。
8.钩法 钩,笔画形状“如长空之新月”。与“ ”末端相似。
古人又称为“戈法”。 钩有直钩、弧钩、高钩、矮钩、斜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