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论文怎么写啊
查看文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论文--宝黛爱情的永恒矛盾2007-05-25 12:29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带有其独特的魅力并且有什么东西在深深吸引着人们吸引着我。这种魅力可能和他们爱情中存在着的某种永恒的矛盾有关。而要正确看待这种矛盾还要先看他们各自的性格。
宝玉是整个《红楼梦》的灵魂人物,作者在他的身上寄托了很多东西。小说中宝玉以一个极具叛逆个性的人物形象登场,他的这种叛逆个性取决于他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的条件——他是一个生于显赫家世的富贵闲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宝玉逐渐产生了对上流社会生活的排斥感。家庭和社会在他身上寄托的过重的要求更造成了他的叛逆的态度。他一反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漠视侮蔑的传统态度,真心的尊重女性。他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但在这样的世态下不必接触社会的结婚前的女孩子还有纯粹的灵性,还保留了一些人的本性和理想,但是她们终究是要嫁人的,接触了社会后纯粹的性情会不可避免的消失,理想和会逐渐被磨灭。所以他认为女人在结婚前是最女人最美好的日子,所以很是珍惜,留恋眼前美好的东西。宝玉的这种思想已经使他彻底摆脱了情欲和占有欲,成为女孩子的守护神。他爱护,关心每个人,表现出了他的博爱情绪。
黛玉也在守望,不过她与宝玉守望的目标不同,她守望着像童话般的爱情。黛玉是爱情的化身与象征,他自始至终追求着心灵想契合的爱情模式,但其实心灵相契合的爱情境界却着是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理想中的乌托邦。黛玉本身也知道这一点但还是坚持了她的这份理想和追求,并以生命为代价进行了这种坚持。她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也不去向别人乞求,只关心宝玉与自己是否真的知心相爱。
宝玉的“博爱”与黛玉对爱的偏执的极端的追求形成了一种永恒的矛盾。脂砚斋评价两个人的爱情矛盾是“情不情——情情”。黛玉的“情情”是只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自己喜欢同时也喜欢自己的人身上,她坚持着一种平等的爱情观,她同时又对对方的感情有很高的要求;宝玉的“情不情”是把感情寄托在一切美好的事物身上,他不讲平等爱情。
而当这两个人相爱时,就会不断产生难以化解的矛盾。宝玉一直想让无法放心的黛玉放心,黛玉无法相信宝玉的那一份爱情。表面上看来两个人志趣相投,但是实际上却持有着完全相反的爱情观。所以他们的所有争吵都没有任何喜剧性,也没有矛盾化解这一说。
黛玉不停地求问,考证宝玉的心思,宝玉则总在被动地答问。黛玉的恋爱心理是:喜欢你,不一定要说出口,但是你应该知道。你喜欢我,也可以不说出口,但应该要让我知道。
宝玉在守望着一切美好的事物,黛玉却只守望着那一份要求完美的爱情。黛玉不允许她的爱情有任何的妥协,动摇,犹豫甚至欺骗,必须是原原本本,心心相印。所以她永远不可能实现她的理想爱情,永远无法放下一颗心去爱。但她仍会固执的坚持这一份理想。
2.大四论文打算写古代文学史方向
先全面了解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啊。由诗词歌赋开始,诗经——无疑是最重要的,孔曰:“不学诗,不得言”;词和歌的发展影响稍弱点,稍涉猎即可。赋可以多下点功夫,一种极美却极难写好的题材,流行期大致在春秋战国至两晋,曹操的儿子曹植就是写赋高手。及唐宋,又是一个高峰期。
这个有了解后,你可以从这些题材的发展及没落着手,找出其中的原因。是本身有问题,还是难度太大,或时代发展。
当然,你也可以反证,如果古代文学仍然存在,在当今社会有没有立足空间。
这是个大致的思路,你也可以顺着往下想。还需要更多的,我们再讨论
3.汉语言文学论文
首先,你要确定自己的选题方向,是文学的、语言的、还是教育、文艺理论等等什么的,确定下你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向。
然后查找资料,再考虑具体的内容。 其次,在导师定下来之后,要和他/她取得联系,把你的想法和他/她沟通一下,让老师帮助你确定具体的小方向及题目,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要多听听他/她的思路,会对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幸运的话和老师谈完你的写作大纲就出来了:) 最后,就是针对题目找资料了,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应该是经常演练的吧,就不多说了:)。
4.论文《中国文化简史》怎么写
详情参见,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
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
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中华文明的结构和机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协调模式,它充分体现了古人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仁”是孔子学说的最高范畴、理想和标准。
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我们建立团结和睦多民族国家的基石。时至今日,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等政治制度,无不缘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
追求“人格完善”的人文精神素质,强调“和合中庸”的和谐社会关系,重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与价值,在当今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还有,《孙子兵法》等典籍中体现的中国兵家辩证法思想,也为世界所关注,《孙子兵法》被国外许多大学作为教材。
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着五大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心灵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由这五大冲突,造成了生态、社会、道德、精神以及价值的五大危机。这些五大冲突和五大危机时时刻刻在困扰着我们的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尽管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人们还是感到困惑和迷茫,焦躁和烦闷,压抑和忧虑,孤独和自卑,感到精神空虚、心浮气躁,感到无所适从。
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和危机,我们很难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到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恰恰可以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帮助。传统文化所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心灵世界的和谐关系,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
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之学、是人际和谐之学、是身心平衡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它所注重的是生命的存在问题,个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因此,它是生命存在之学、是道德践履之学、是理想人格之学、是内圣外王之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是人生智慧之学。如关于对待物质利益的态度,儒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认为富与贵,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但是,对待物质利益,不可放纵欲念,没有节制,要做到“欲而不贪”,要掌握中和适度的原则,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更不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
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大思想大智慧,它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生死、富贵、夭寿并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道德学问的提升、人生境界的升华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传统哲学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不朽”的三件大事,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作为人生值得忧虑的大事。
主张道德自律、修身养性、慎独,它要在纷繁多变的世界中寻找一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要在功名利禄、醉生梦死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孔颜乐处”。在传统文化看来,只有寻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本,才能实现平治天下的宏伟目标,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追求的不是一种有限的、狭隘的功利之用,而是一种人生之妙用、人生之大用。
它对于慰藉人的心灵,变化人的气质,涵养人的德性,纯洁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视野,都有极大的帮助。 只有文化意识的觉醒,我们才会尊重自己的文化,才会支持其精神而为自己生命的价值。
我们要对自己的政治有自信,要在。
5.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的毕业论文可以参考哪些期刊网
1.专业期刊:复印资料,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国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评论,中国韵文学刊,中国文学研究,文史,文史哲。
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名作欣赏。2.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新疆,云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宁夏,青海,北方论丛,东南学术,东岳论丛,福建论坛,湖湘论坛,晋阳学刊,兰州学刊,岭南学刊,鄱阳湖学刊,齐鲁学刊,社会科学论坛,唐都学刊,天府新论,天中学刊,殷都学刊,阴山学刊,云梦学刊,中州学刊3.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 ,安徽师大,安庆师院,北华,北大,北师大,渤海,长安,长春,长春师大,成都,成都师大,重庆大学,重庆师大,重庆第二师院,东北大学,东北师大,东南大学,广西师大,贵州,赣南师院,广东第二师院,福建师大,福州大学,复旦,贵州师大,杭州师大,海南,海南师大,合肥师院,河北,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师大,河南,华东师大,华南师大,河南教育,河南师大,衡阳师院,湖北,湖南师大,华中师大,淮阴,惠州,吉师大,吉首,集美,济南,暨南,佳木斯,江汉大学,江汉学术,江南,江苏第二师院,江苏,江苏师大,江西师大,喀什,开封,兰州,辽师大,聊城,鲁东,洛阳师院,牡丹江师院,南昌大学,南开,内蒙,内蒙师大,宁波,宁夏,南大,南师大文学,齐齐哈尔,青海师大,清华,三峡,山东师大,山西师大,陕西师范大学,汕头,商丘,上海大学,上海师大,深圳,沈阳师大,首师大,四川,四川师大,苏州,太原师范学院,天津师大,同济,温州,五邑,武陵,武大,厦门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大,西华,新疆师大,信阳师院,湘潭,烟台,燕山,扬州,云大,云师大,社科院,中南大学,中南民大,中山,人大,浙大,浙师大,郑州。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中国古代文学史方向论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