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隶书字体怎么写
隶书点画的写法于篆书有明显的不同,篆书的点画可概括为点、直、弧3种,而发展到隶书已经具备了永字八法中的8种笔画。在用笔上,篆书多为圆笔,而隶书已有方圆并用之笔,并且笔画有了粗细变化。
隶书的点有中点、上点、左点、右点和横点的不同。中点的写法是落笔后,提笔逆锋向上,转笔回锋向右,顿笔向下,继回笔收锋于点内。
隶书的点与篆书的点不同的是,已有倚侧的变化。上点的写法略同中点,只是末笔不向点内回笔收锋,而想向下渐提出锋。左点和右点及横点的写法与上点的写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锋的方向各不相同。
隶书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写法与左点、右点写法相似,不同处是末笔出锋较长。
扩展资料:
一、创作要点
1、要取法汉碑和秦汉竹木简。所谓取法,就是认真刻苦地解读、体会,而不是浮光掠影。少看当代人的作品,看当代人的作品要看出其缺点和不足。
2、恰当把握主体的创作状态。“书写性”其实就是将书写过程和创作情绪纸面化。行笔重复,会形成惯性。由生到熟,要避熟趋生。
3、正确对待风格问题。风格是自然生成的,不能一概而论。风格面貌不强,不必耿耿于怀;已经形成风格面貌的,也不必沾沾自喜或故意回避。
二、结构特点
1、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逆)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燕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
2、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这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子。不过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就不易掌握好隶书的方。因为隶笔中的直画或方折,还无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势,所以隶笔的直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实际上隶书的笔意,是建立在笔画运动方式基础上的。
3、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隶书
2.隶书的之字怎么写
“之”字的隶书写法如下:
之[ zhī ]
基本解释
1. 助词,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缓兵之计。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置之度外。
5. 代词,这,那 :“之二虫,又何知”。(意思是: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6. 虚用,无所指 :久而久之。
7. 往,到 :“吾欲之南海”。(意思是: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
白话版《说文解字》: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作边旁。
相关词汇解释:
1、之后[zhī hòu]
单独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在上文所说的事情以后:之后,他们又提出了具体的计划。
2、总之[zǒng zhī]
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政治、文化、科学、艺术,总之,一切上层建筑都是跟社会的经济基础分不开的。
3、兼之[jiān zhī]
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加以。
4、之江[zhī jiāng]
谓江流之曲折如“之”字者。如古浙江及今钱塘江下游闻家堰 至 闸口一段即有此称。
5、加之[jiā zhī]
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天气闷热,加之窗外车声不断,简直无法休息。
3.隶书在字怎么写
隶书个字
书写样式
为您推荐
4.什么是藏锋、回锋、偏锋、中锋行笔
以上四种都是书法中的运笔方式,关于这四种运笔方式详解如下:
一、藏锋:
就是在落笔和出笔时,将笔锋收纳在笔迹的中间,而不是外露在笔画的边缘。这是中国书法中非常重要的笔法之一。
藏锋,首先是自然的回转,因为汉字总是一笔结束后另起一笔。 比如写“二”字,两横,写完第一横,必然要从向右的笔势转为向左,这样,在第一横的末端和第二横的首端,就会有一个转换运笔方向的过程,也就自然形成了所谓“藏锋”。
其次,不藏锋,就无法写出浑圆饱满的笔画。笔毛的分布不是永远整齐的,特别是在运笔一段距离之后。如果不用笔锋在收笔时勾画一下外轮廓,让笔锋再收回到笔画的内部,就会出现笔画边缘的瑕疵,出笔之处不够圆满。
当然,绝不是任何笔画都要藏锋,比如平撇,比如勾挑,比如一些点画、横画的入笔。那种要求笔笔藏锋的说法是根本没有搞懂笔法的人的教条。
二、回锋:
回锋亦是运笔方法之一,意思是在书写结束后,往回收进,凡点、横、竖等笔画都应有去有回,回锋的作用,是辅助点、画更圆满沈稳,通常有人认为视为如藏锋一样繁琐而忽略,如此便会使点画显得不够圆满,所以回锋对初学者而言,是极应重视的笔法,一般回锋笔法为求运笔过程完美,特别注意回锋不要太快或用力过重,应注意平稳为原则。
三、偏锋:
偏锋,指书法上指写毛笔字时笔锋斜出的笔势。
四、中锋:
中锋用笔,就是在书画行笔也可以,但是要解释清楚,偏锋的部位,当时的使用状态,中锋用笔,在运笔时,还须有一定的技巧,清代书法家刘煦载提出“逆入,涩行,紧收” 的观点,这六个字高度的概括了书写的全部用笔技巧。就是说,入笔时用逆锋,中间的运笔阶段涩行,笔画的末端收笔时使用回锋。
五、关于毛笔书法的概念解析如下:
1、所谓的毛笔书法就是使用毛笔书写的文字艺术;
2、关键词“书法”解释如下:
文字的书写艺术。亦指书法作品。《南齐书·周颙传》:“少从外氏车骑将军 臧质 家得 卫恒 散隶书法,学之甚工。”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元章 书法之妙,今日可谓第一。”《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作诗的从古也没有这好的。又且书法绝妙,天下没有第三个。” 周扬 《在中国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书法作为一门 中国 独特的艺术,我们应该重视它。”
5.宝字繁体字有几种写法
宝字繁体字有一种写法,如下图。
宝,读作bǎo,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
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是指珍贵的东西,即《说文解字》:“宝,珍也。”
引申为玉器的总称、玉质的信物、帝后太子的印信,也引申为珍贵的等义。相关组词有法宝、宝塔、宝库、瑰宝、宝藏、宝蓝、宝剑、财宝、押宝、压宝等。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宝,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宀(房),从贝(货币),从王(玉),会意字,房中有珍宝之意。
在商代,有省去“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