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想的方式有哪些
一、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相反特点的事物的联想。
如杜甫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就是对比联想。中学课文中的对比联想很多。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用充满无限乐趣,令人无限向往的百草园来反衬对比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再如《苏州园林》,作者采用对比联想的写法来突出事物的特征,效果极桂。
介绍布局,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与宫殿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求自然之美、自然之趣的特点。对比联想的方面很多,几乎所有强调情境变迁的习作都用得上。
二、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相邻的事物因时间或空间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段文字:“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时,当你扛着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办公室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这一组排比句写的事情都发生在清晨,是因时间相同而生发的联想。
又如《藤野先生》一文的结尾:“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从看到“照相”想到“抑扬顿挫的话”,这是由照片与说话者皆藤野引起的接近联想,借以抒写自己对老师的敬爱,老师对自己的激励。作文中,围绕中心运用接近联想抒写生活,可以使事物更具层次感,并能准确地表述较为复杂的情感。
三、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由对一件事的感受引起的同该事物性质形态相似事物的联想。如《绿》中写到“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栽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带”与“眼”分别显示舞女与盲妹的活力,人们又爱把“绿”视为生命的象征,形态与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作者巧由潭的绿波颤动,联想到“带”的飘举和“眼”的流转。
这样的相似联想自然、优美、精巧。学生在写作寓情于景,或具象征意味的作文时,通过相似联想,便很容易完成由物及人的思维过渡。
四、追忆联想 追忆联想是指由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引起人们对经历过的生活、见闻、知识等的回忆。徐迟写作《在湍流的漩涡中》,对周培源从30年代到70年代的经历,先是按时间顺序写,像记“流水帐”一样。
后来,他丢弃长达两万三千字的原稿,抓住“一刹那”,把事件集中在一个晚上,以回忆加以展开,通过追忆联想的方法,将材料组织得紧凑凝练,最终以七千字的篇幅,表现了人们坚定的斗争精神与丰富的内心世界。《祝福》先写祥林嫂在爆竹声中死去,再回忆她的一生,也是用追忆联想的方法。
追忆联想,多表现为倒叙,对于历时长、头绪繁的事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省去一些与主题关联不大事件的叙述,而且可以突出某些情节,使行文更显紧凑。 五、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想到原因的思维方法。
《荔枝蜜》就用了因果联想的写法:“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跌下来。”“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后来是因为喝了“忙得忘记早晚”的蜜蜂酿造的荔枝蜜,才“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是由于了解蜜蜂用短促的一生“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就像辛勤的农民“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一样,所以“我”才由讨厌蜜蜂,到“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以此组织材料,达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学生在作文中常要叙述一些和自己喜、怒、哀、乐相关的人和事,如果能运用因果联想进行展开,相信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六、推测联想 推测联想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推测不知道的事情的一种联想方式。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进书塾是知道的事情,只是不知为什么要进这“最严厉的书塾”,所以才从童心出发展开推测联想,“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罢,也许是因为站在井栏上跳了下来罢。”
作者运用联想推测原因,将小孩复杂的心情生动地再现出来。 推测联想在散文创作中运用较多,因为它提供给作者一个崭新的叙述角度,将事物的背面再现出来,同时也以能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人格化、情绪化的推断和抒情,进而营造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庄周梦蝶”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七、连锁联想 连锁联想是指运用联想的方法把几种事情一环扣一环地串连在一起,也可以从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两种以上的联想。如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中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从“壳”到“膜”,再到“瓤肉”和“浆液”,由外及内展开联想,从而将荔枝的形态描摹得错落有致。再如《荔枝蜜》由荔枝树想到荔枝蜜,由荔枝蜜想到蜜蜂的劳动,再由蜜蜂的劳动想。
2.帮我写两片短文,《
雪花,很美,很美……
雪花,童年时最纯洁的梦。
8岁:小学二年级,从书本上知道了南方不会下雪。可还是会呆坐窗前,盼望雪花的降临,因为我相信世界上真的有奇迹的存在。上学的时候,与几个和我同样爱雪的同学成为了好朋友,在我们的眼中,雪是最美的。很喜欢关于雪的文章,觉得那些文字就像雪一样,很美。在一篇课文中,我们知道有人用棉花装扮成一个雪的世界。于是,我们也决定把每个人的玩具屋凑起来,装扮成一个美丽的雪的世界。为了获得大量的“雪”,我们都纷纷把家里的枕头给拆了,最后终于取得了大量的“雪”,也就是棉花。经过我们的努力,一个“雪”的世界诞生了!望上去真的很美丽,洁白的一片,“雪地”上安详地卧着几间小屋,屋顶上还覆盖着一片片美丽的“雪花”,感觉好温暖好幸福。虽然如此,但在我心中是远远及不上雪的。
因为,雪,无可替代的美。
12岁:不曾看雪,却依然盼雪,爱雪。总喜欢呆在某个角落里,沉醉在想象中的雪的世界。丹的出现,带给我更多的想象。丹是四川人,刚转学到我们学校不久,我们就成了好朋友。我知道四川的冬季是下雪的,就常常赖着她给我讲关于雪的故事,而丹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讲。丹说,春节的时候是最热闹的,那时雪花铺满大地,屋顶,树木也覆盖着雪花,有些河也结冰了。雪地里可热闹了,大人,小孩都在玩雪,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的都有。晚上呆在家里,透过窗子还可以看到满天飞舞的雪花,还有人们堆的大雪人。丹还告诉我,她奶奶总喜欢在炕上放许多好吃的东西,第二天早上就能美美的吃上一顿啦。我总沉醉在丹所说的那个粉妆玉彻的冰雪世界,真的很羡慕丹。我总觉得没有雪的冬天是残缺的,就像春天失去了那一片片新绿。
雪花,冬季中跳动的精灵。
3.什么是联想作文
解读联想作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因作文而苦恼,父亲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孩子带到汤杰元处,于是有了如下的对话。学生:老师布置作文《我的老师》,我的成绩一般化,老师不喜欢我,没有老师好写,怎么办?汤杰元:那你最喜欢哪个老师?学生沉思良久:是体育老师,一次撑双杠,自己做得好,受到老师当众表扬。
汤杰元:那你就写体育老师,题目就叫……·· 过了一天,该生又找上门:老师又要写《我的老师》怎么办?汤杰元:没有老师可写,那就围绕老师展开联想。该生满意而去…… 汤杰元告诉记者,学生写不出作文,关键是缺乏生活,缺少真情实感。
由此他点出了目前学校教育的通病:一是不贴近学生生活。如学过课文《黄山奇松》后,老师让学生写松树的文间,而有的学生“素不识松”,只好写假大空。
这样几次下来,就把学生的写作信心打没了。汤杰元开出的处方是: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是没有一定的高度,好词好句不等于好文章。现在学校教育,包括很多社会办学机构,一味地推崇好词好句,而学生们在谋篇布局方面却难有长进。
三是难以将作文和做人联系起来。学生大都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缺少生活体验,难以体会到家庭的亲情、同学间的友情,故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难以写出真情实感。
四是学生囿于课本、老师,跳不出来。语文课本大都选自名家名篇,由于作者已有很高的写作水平,有时并不是很规范,用这样的范文指导学生,使学生难以掌握写作要领。
五是课堂教育大都是四五十个学生坐在一起,参差不起,使得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对此,他开出了三剂“药方”:一是读说写并重,并将此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他认为,读是知识的输入,而说、写是输出知识,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考验。一篇课文,他通过分析其中的篇章结构,让学生很快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当场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口述作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回去写作文,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了。
二是不重分数重能力。他认为,学生作文贵在有充分的想像力,思维打开了,结构有了,就是一篇好作文。
三是学作文的同时,也是在学做人,体验成长,感悟生活。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他买来菜种发给学生,让他们栽在花盆里,用自己的双手浇灌出来,每天写观察日记。
有时他将学生带到室外,看树写作文。为此他还带学生到郊外去游玩,让学生捕捉自然中的一草一木。
一次上课时,他每人给2元钱,让学生上街去买菜,菜买回来了,汤杰元再给学生讲菜的搭配、还价技巧、看秤。回去后,再让还生随妈妈上街买菜,进一步体会到什么是生活,了解什么叫环保、市场流通。
虽然看上去不务正业,但正是点滴的生活积累,使得学生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汤杰元的联想作文,其实已超越了作文本身。
他用画网络图的方法,剖析课文。他认为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归纳起来,可以说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分别从情和理出发,展开联想。听汤老师讲课,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他的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不少学生听完他的课后,纷纷挤上讲台,请汤老师签名。
如今学生给他起的绰号,如“落汤鸡”等,已不下七八个。汤老师教联想作文自有他的秘诀。
他的学生作文水平大幅提高,曾引起学校老师的好奇,更增加了一份神秘色彩。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他公布了一点秘诀。
在状物作文中,他写下了这样的几句口诀:情感先锋,图形压阵。先大后小,先物后人。
调动五官,仔细观察。激情联想,详写特征。
总的联想,咏物抒情。认真修改,字句传神。
他解释说,其实说到底,也很简单,首先是谋篇布局,然后要领写作,最后要字斟句酌,并养成修改的习惯。记者看到一份他为学生出的试卷,是他自己设计,并用彩色喷墨打印。
他说,他的试卷其实就是四至六篇作文,学生的作文成为阅读文章的一部分,从字、词、句、段、篇等各方面考核学生的不平。由于试卷的形式活泼有趣,使得考场少了一份严肃,而多了一份趣味。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将学员的优秀作文,放在他的博物馆网站中,并汇编成册。记者看到由小学三年级学员写成的接力童话剧《风车岛闯关记》,由每位学员写一集,如今已写到了12集,长达8000多字。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联想作文的魅力已初步显现,许多小学员对原本发怵的作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作文能力也大大提高。 原载《京江晚报》。
4.根据课文内容,将你联想到的诗句写下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5.怎么写一篇课文的读后感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一、认识读后感
读完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电视剧以后,全篇文章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动,而且也让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
二、怎样选书目
选择你感兴趣的书籍,尤其是选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或学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选写人、写事的文章最好)
三、通常写法:
(1) 引用法:引用歌谣、名言。
(2) 举例子的方法: 可举古代事例、近现代事例,可举身边听说过的、自己经历的事情,只要事例所表达的中心与文章的中心一致即可。
可举正例和反例,正例的作用是让中心更明确,证明这个道理是正确的,这种品质是值得学习的。
四、结构安排:
第一段:写清读书的时间、书名和总的感受。(我受益匪浅。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用三五句话概括中心思想。(先写主要内容再写讲明的道理或人物的品质)
第三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正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的事例自己的事例)
第四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反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自己的事例)。
第五段:发出号召、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