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斟()酌"这个词语怎么填啊
字斟句酌
发 音 zì zhēn jù zhuó
释 义 斟、酌:反复考虑。斟酌:推敲。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出 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示 例 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句酌字斟 字雕句镂 咬文嚼字、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反义词 离题万里
灯 谜 推敲;祝酒词
2.'' 樽 '' 这个字怎么读
这个字读 zūn。 部 首 是木,笔 画 16,笔顺是“横-竖-撇-点-点-点-横-竖-竖折-撇-竖弯-横-横-横-竖钩-点”。
古代盛酒的器具:“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渌酒生微波”。
名〉
(形声。从木,尊声。本作“尊”。本义:盛酒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同本义
有酒盈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 李白《行路难》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又如:樽杓(指饮酒之器);樽桂(杯中的桂花酒);樽酌(指饮酒之器);樽酒(杯酒)
〈动〉
往酒器里倒酒
少倾,摆出酒席,四位樽酒论文。——《儒林外史》
通“撙”。抑止
樽流遁之观。——《淮南子·要略》。杨树达云:“樽,经传通作撙。”
又如:樽约(谓节约,樽,同“撙”);樽节(节省。樽,通“撙”)
3.尊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尊"的笔画顺序如下:
尊【zūn 】
释义:
1.地位或辈分高:~长(zhǎng)。~卑。~贵。~严。
2.敬重:~敬。自~。~重。
3.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府。令~。~姓。~驾。
4.量词:一~佛像。
5.古同“撙”。
组词:
尊敬、尊重、尊严 、令尊、尊容、至尊、尊贵、尊称、尊长、年尊。
造句:
1.他因为常常打抱不平,所以乡里的人都很尊敬他。
2.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这是教学相长的前提。
3.我们非常高兴在这愉快的时刻有机会和我们尊敬的朋友们欢聚一堂。
4.爷爷仁慈、忠厚,全巷的人都很尊敬他。
5.我拿起钢笔写字时,不禁睹物思人,想起了那位令人尊敬的刘老师。
4.止酌是什么意思
“止酌”应该是指停止喝酒。附“酌”的解释,供您参考。
酌1 [zhuó ㄓㄨㄛˊ]
[《广韵》之若切,入药,章。]
1.斟酒。《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仪礼·有司彻》:“尸升坐,取爵酌。” 郑玄 注:“酌者,将酢主人。” 唐 李频 《长安感怀》诗:“空将 灞陵 酒,酌送向东人。” 闻一多 《深夜底泪》诗:“啊!宇宙底生命之酒,都得酌进上帝底金樽。”2.饮酒;喝酒。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对清酤而不酌,抑嘉肴而不享。”《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程宰 素不善酌,竭力推辞不饮。” 洪深 《申屠氏》第一本:“三人慢慢地酌那村酒,老丈高兴,话说得多。”3.酒。《礼记·曲礼下》:“酒曰清酌。” 唐 王勃 《圣泉宴》诗:“兰气熏春酌,松声韵野弦。” 唐 卢恕 《楚州新修吴太宰伍相庙记》:“持甘酌芬饎以交神,神在聪明正直,岂许之乎!”4.泛指酒食;酒宴。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敢着小姐和 张生 结亲呵,怎生不做筵席,会亲戚朋友,安排小酌为何?”《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 西门庆 道:‘聊具一酌,与 何大人 接风。’”《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明天备个菲酌送到尊寓,万勿见却。”5.挹取;舀。《诗·大雅·行苇》:“酒醴维醹,酌以大斗。”《南史·良吏传·陆慧晓》:“ 璡 清介士也,行至 吴 ,谓人曰:‘吾闻 张融 与 慧晓 并宅,其间有水,此必有异味。’故命驾往酌而饮之。” 清 陈梦雷 《绝交书》:“酌清泉者必惜其源,荫巨枝者必护其根。”6.选取,择善而行。《左传·成公六年》:“子为大政,将酌於民者也。” 杜预 注:“酌,取民心以为政。”《礼记·坊记》:“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 郑玄 注:“酌,犹取也。”《后汉书·曹褒传论》:“ 汉 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 叔孙通 颇采经礼,参酌 秦 法。” 宋 王安石 《皇帝还大次憩安之曲乐章》:“乐酌 虞 典,礼从 周 制。”7.衡量;估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宣慈寺 门子,不记姓氏,酌其人,义侠之徒也。” 宋 苏洵 《史论上》:“经不得史,无以证其褒贬;史不得经,无以酌其轻重。”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上》:“更令沿边州县三辅之地,各选士兵,酌州县冲僻,自三百名以上至千名,量给口粮器械,以时训练。”8.酒杯。《仪礼·有司彻》:“宰夫洗觯以升,主人受酌降。” 郑玄 注:“古文‘酌’为‘爵’。”《楚辞·招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王逸 注:“酌,酒斗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9.通“ 灼 ”。参见“ 酌然 ”。10.古代乐舞名。《诗·周颂·酌序》:“《酌》,告成《大武》也。” 孔颖达 疏:“《酌》诗者,告成《大武》之乐歌也。”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 周公 之乐曰《酌》,合曰《大武》。”
5.酌玄酒,三属于尊
1).三次斟酒。
【出处】:《仪礼·士昏礼》:“酌玄酒,三属于尊。” 郑玄 注:“属,注也。”
释义:(2).指古代战士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相连以掩蔽全身。 【出处】:《荀子·议兵》:“ 魏氏 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
《汉书·刑法志》:“ 魏氏 武卒,衣三属之甲。”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兜鍪也,盆领也,髀褌也。
’ 如淳 曰:‘上身一,髀褌一,踁缴一,凡三属也。’ 如 说是也。”
【示例】:《文选·左思》:“三属之甲,缦胡之缨。” 张铣 注:“属,连也。
言甲三札相重而连之。” 释义:(3).三度会盟。
【出处】:《国语·晋语二》:“三属诸侯,存亡国三。” 韦昭 注:“属,会也。
三会,乘车之会三也。” 释义:(4).犹三族。
【出处】:《后汉书·章帝纪》:“一人有罪,禁至三属。” 李贤 注:“即三族也。
谓父族、母族及妻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