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戴敦邦的创作手记
吾以画为生,画以吾为友,自成年以来,醒梦诱惑,几乎尽在一个“画”字。
此种澹然生涯,或许在旁人眼里,犹似闲云野鹤,无拘无束,其实个中甘苦,唯心独知。春光秋阴画卷裹,情丝意绪笔墨中。
这多年来,吾之所绘,大凡二类。一是任务之作--恪守职责,谨尽义务,虽有即兴得意之墨,而大抵循源依本,中规中矩,不敢以谬误人。
至若应卯应酬,偶尔为之,搁笔辄不记怀。 二是以中国古代文史为题材之作--始缘于书报界嘱 约,恰合吾素常志趣,于是渐成创作重心所在,用力亦勤。
作中国画,案前省不了砚池、水盂、笔洗、笔筒之类,故画界同道喜以“坛坛罐罐”谑称自家作品。今奉于读者面前的,就是经吾反覆摩挲、伴吾度过无数寒暑晨昏的旧坛土罐。
集内之作,皆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上自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诗经》《楚辞》 ,中及唐诗宋 词,下逮元明清戏曲小说;以名著插图为多,有组画、独幅画、长卷、人物造型等形式,共计一百六十余幅;创作时间为一九七○至一九九七年间,略以所本原著问世次第编列。中国的绘画与文字,同根孪生,诞于生产劳动,萌于生活记号。
如象形、虫书,描摹实物 形状,亦字亦画。溯寻现行众多汉字结构形成过程,也不难发现其对图画抽象的轨迹。
世界上唯汉字与绘画,有此天作之合的奇特姻缘。 中国的绘画,与文学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
绘画与文学都是独立的艺术创作样式,各具表现特质,然又都是创造美、传播美的活动,相互颇饶沟通。就作者言,多不胜举,如东晋顾恺之,既是画家,又是诗赋作家;唐代王维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向受称羡;宋代苏轼、黄庭坚等,诗书画俱佳。
就作品言,唐宋以来许多诗文名篇,原本就是题画之作,于是题画渐渐成了文学创作的独特题材。不过初时题赞图画的诗文,或另纸书写, 或书于卷一侧空白处,大抵还是各行其道。
至明代,始盛行诗书画的拥抱,就是把诗文直接题于画面。作者题诗词章句于画面,藉以宣泄绘画形象所未能尽达的情感胸臆。
例如,唐寅的一帧仕女画,因为有了“大都谁不逐炎 凉”的题诗,也便使此画顿增一层耐人咀嚼的深意。自古以诗意、画境为美之极致,而汉字与图画的天然亲缘关系,又使得汉字书法能经线条的抑扬顿挫、字体结构的变化组合,显示其艺术欣赏价值。
不妨说,中国书法已具 现代审美意义的抽象绘画艺术特征。精妙的书法,给画面注入了一份别致的灵气。
诗书画的有机融合,拓宽了图画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书画的审美意趣。当然,其主体仍还是画。
这里有必要话及事情的另一面:历代有些在文 坛颇具影响的作家,并不工于绘画,却爱论画,兴之所至,也喜画上几笔。他们看重于画上书题文辞,有意无意欲以此遮补画之不足。
由于忽视绘画表现手段,缺乏敏锐捕捉、生动刻画大千万物形象的绘画能力和艺术个性, 故其所作,图像空泛。古代绘画日趋程式化和概念化倾向的出现,与此种“文人画”的行世不无关系。
文学作品,无论是抒发情感,演绎故事,还是描写性格,塑造形象,总以表现人物为轴心。人物画在唐宋以 后的画坛上却不占主导地位。
古代人物画,强调封建教化功能,所绘多为圣贤忠良、道释神仙造像,其中虽有神采灵动的万功之作,但总体上只是提供让人顶礼膜拜的偶像符号,实在无法满足人们艺术欣赏的需要。此外,表 现仕宦贵族、隐逸之士的力作也不多见,而以下层凡众生活为题材的画卷更是罕见。
明末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的崛起,给人物画坛带来了清新空气。清初吴伟业题刘源《凌烟阁功臣图》 云:“四十年来谁不朽?北有崔青蚓(崔子忠),南有陈章侯……陈生落魄走酒肆,好摹伧父屠沽流,笑偿王妪钱十万,稗官墨戏行觥筹。”
如果说吴氏所咏还算客观,那么刘源对陈老莲的责难,正反映了那种长期来固有的偏见 :“独惜陈章侯精墨妙笔,不以表著忠良,而顾有取于绿林之豪客(指水浒人物),则何为者也?”殊不知陈老莲冲破传统,以其富于创新的妙笔,去表现“伧父屠沽”平民生活,绘画民众喜闻乐见的小说戏曲,拓展人物画的题 材,正是其难能可贵不同凡响之处。上面所言,乃吾编画集时闪过的片断想法。
这些问题的全面透彻论述,绝非这里所能承担。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历经大浪淘沙而光芒四射的艺术瑰宝。
画集与之结缘,无疑是沾了不少的光,好比是有了现成题目方向而作文章。集内之作,即表达吾对原著的理解,或者说是以绘画形式演绎的读后感。
常言“诗贵含蓄”,诗句若一览 无余,不如无诗;然若无诗,也便失却含蓄的载体。诗画一理,画虽较诗更为直观形象,同样亦尚含蓄耐看。
古典文学名著拥有广泛读者,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联想千差万别。吾之“读后感”,既欲发 表自己体会,又不妨碍观者的各自理解和想象,是为一难。
古典名著所写的时代生活,毕竟距今遥远,如何恰当把握再现原著精神,又为一难。囿于自身素养底蕴,只能力求忠于原著,尽心勉力而为。
画集中,或有持萤烛象得首失尾之弊,尚祈读者教正。
2.需几篇用采访手记写的文章,谢谢
采访手记要以问答形式反应采访过程和内容 采访报告是对采访所获得的内容的整理,要反映采访过程没采访内容以及自己的体会(不少于2500)采访父母或名人
苏州才子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这是网上搜的,不知道对不对,我也不是很明白这种写作方法啊! 1、先确定采访选题。例如:某一残疾人士自强不息,终有所成。 2、再确定采访范围。例如:该残疾人士、他的父母、他的朋友等。 3、再确定采访问题。例如:生病缘由、求学经历、遇到困难、感人事迹、骄人成绩。 4、再确定采访时间。例如:先打电话或写信给他们,约好采访时间、地点等。 5、最后的准备工作。例如:学生证、小记者证、介绍信等等。 6、如多人采访,还要确定分工:某某提问,某某记录,某某摄影等等。 7、采访完毕,整理材料,写出新闻稿件。 这是采访方案.
3.李晓林素描手记的作者简介
李晓林,1961年生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1990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个人画集著作2000年出版《当代青年画家素描画丛——李晓林素描》2001年出版《李晓林速写》2002年出版《速写示范》2003年出版《名师课堂一素描半身人像》2004年出版《全国艺术院校教师素描精品临本一李晓林素描》2005年出版《名家素描头像表现实例一李晓林作品》2005年出版《名师名校学生优秀作品点评——素描卷》2006年出版《新画风——李晓林速写》2006年出版《李晓林人物素描表现实例》2006年出版《李晓林人体素描表现实例》2007年出版《李晓林写生画本》2007年出版((李晓林人体素描》2007年出版《李晓林肖像素描》作品收藏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悉尼大学、黄河博物馆、深圳美术馆、山西博物馆、鲁迅博物馆、中国展览交流中心、江苏美术馆、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廖修平版画基金会、四川神洲版画博物馆、青岛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美术馆、安徽省文联等收藏。作品奖1982年 全国第八届版画展览优秀作品奖。
1984年 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1990年 全国青年版画大展创作奖。
1990年 全国第十届版画展览铜牌奖。1992年 全国第十一届版画展览银牌奖。
1994年 全国第十二届版画展览铜牌奖。1994年 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
1995年 台湾第七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铜牌奖。1996年 全国第十三届版画展览银牌奖。
1997年 全国第六届三版展“廖修平版画奖”。1998年 全国第十四届版画展览铜牌奖。
1999年 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1999年 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版画奖”。
2000年 全国第十五届版画展览铜牌奖。2000年 全国第五届美术院校版画教学年会奖。
2001年 第七届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铜奖。全国第十六届版画展览铜牌奖。
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2009年 全国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览金牌奖。
作品参展1988年 台湾“大陆青年版画展”。1989年 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
1991年 北京—台北当代版画展。1991年 日本大阪91国际造型艺术版画三年展。
1991年 美国、意大利举行的中国现代版画展。1991年 甘肃——中国当代版画精品邀请展 。
1992年 台湾第五届国际版画双年展。1992年 香港艺术中心举行的“中国的石版画展”。
1993年 全国第五届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1997年 中国艺术大展——中国当代版画展。
1998年 日本名古屋国际版画展。1998年 西班牙举行的“中国当代版画展”。
1998年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赴澳大利亚版画作品展。1999年 青岛举行的“中国当代版画展”。
1999年 美国西东大学举行的“当代中国版画展”。1999年 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中国当代版画展”。
1999年 美国曼哈顿456画廊举行的“6+6=版画”展。 日本版画协会“2000国际版画邀请展”。
2000年 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2000国际版画邀请展》。 中国青岛国际版画展。
2000年 “开放·融合——澳门国际版画邀请展”。2001年 西安举行的“两岸三地版画交流展”。
2001年 “扩展与延伸”上海版画邀请展。2001年 第二届中日版画BRIDGE展。
2001年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素描艺术精品邀请展。2001年 重庆举行的“中国百年版画展”。
2001年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作品展。2002年 “传承与拓展”中国新兴版画精品邀请展。
2002年 中日国际版画名家作品展&学术展。埃及“中国造型艺术展”。
今日中国美术大展。2003年 南非-莱索托-纳米比亚-毛里求斯“感觉的痕迹——中国当代版画展”。
2003年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十所美术院校教师作品展。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5年“形式与拓展”中央美院版画系——日本名古屋大学绘画交流展2006年台湾第十二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2006年 拉赫尔国际版画邀请展2006年加拿大环海及大西洋版画艺术家第一届国际版画艺术展2007年 法国秋季沙龙比较展2008年 台湾2008亚太国际版画邀请展及学术研讨会2008年 深圳第二届中国当代学院版画邀请展2008年 奥林匹克美术大会2008年 两岸四地当代绘画联展 (中国文联、海南人民政府)2008年 德国柏林中国当代艺术展2008年 台湾国际迷你版画、素描邀请展。2008年 中央美院80周年校庆教师作品展。
2009年 2009年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2009年 第九届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2009年“央美台艺。
版画风华”—— 中央美院、台湾艺术大学教师作品联展。2009年 现代艺术展《景》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主办)2009年 中国美术馆《 新中国美术60年》作品展。
2009年全国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2010年 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2010年造型——中央美院造型学院教师作品展2010年 阳光新疆——写生作品展2010年 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作品展2011年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作品展2011年 学院力量——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造型艺术展2012年 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个人展览2007年 。
4.人像摄影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1839年,摄影术正式问世。
那时,胶片感光速度慢,拍一幅人像照片有时需要几十分钟的曝光。因此,人像摄影的起步,要略晚于静物、建筑和风光类摄影。
尽管如此,摄影在写实性能上,毕竟比绘画技高一筹,而且它的费用比绘画要低。于是,人像摄影逐渐代替了肖像绘画,成为一种新兴行业。
到19世纪40年代,欧美各大城市里,大大小小的人像摄影室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达盖尔摄影室达盖尔摄影法公布之后,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城市建立的人像摄影室,被称为“达盖尔摄影室”。
欧洲最早的人像摄影室,是在1841年3月23日(距达盖尔摄影术公布仅一年多时间),由英国商人比亚德(Beard)和一位名叫高达德(Goddard)的科学家共同开设的。这间众人瞩目的人像摄影室,建在伦敦皇家工艺学校的屋顶上。
开业当天,盛况空前,接待室里挤满了英国的绅士淑女,在那里等待神奇的摄影术拍摄。开业以后,每天的营业额平均在150英镑以上。
当时的相机,只能拍摄一种尺寸的相片。曝光的时间长短也相差很大,夏天从3秒到2分钟,冬天却需要3到5分钟之久,总的来说同阴晴关系很大。
但即使如此,对欲拍照片的人们来说,还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当时,要拍摄一张达盖尔式人像,可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首先,你得穿上合适颜色的衣服,因为,达盖尔式摄影法只对蓝色和白色感光,其他颜色都表现为黑色。所以,拍照时要穿蓝色或白色的衣服。
到了约定的拍摄时间(必须是晴天,阴天光线不够),你得爬几级楼梯,到达摄影室。那是一个玻璃房子,一般建在平顶的屋子上。
进来之后,你得坐在一把位于高台的椅子上,头部用铁夹子固定,眼睛看着摄影机,不能眨动。然后,由助手将已光敏化的金属板装入摄影机内,并进行30秒到1分钟的曝光。
如果你想要两张照片,就得以同样的方式拍摄两次,或将两台摄影机并列在一起,伺时拍摄。当时有一首“摄影歌”这样描述拍摄时的情景:你要正襟危坐,两个手抓住固定的器具,阿波罗神的化身,将给你美好的光线,开始拍摄时要叫三声:“注意,就开始!”“那么就照了!”“好,完了!”如此,你的面孔就出现在银版,只要另外经过网版等的处理,就可以为你洗出一张小相片,虽然每个人都惊叫这并不是我,其实却非常酷似你,现实真是很有趣的,假如你是王子也好,或者是一个穷老百姓也好。
拍摄好的照片,被嵌入小镜框,装在丝绒盒子里。所有的达盖尔式照片,差不多都用氯化金进行一次善后处理,使银版显得略为暗些,从而突出画面上的白色影像。
如果要着色,则另外收费。在伦敦,一幅专业拍摄的达盖尔式人像,收费是一英镑,一般老百姓是不敢问津的,因为这超过了他们一个月的工资。
不过,达盖尔式照片比起手绘的油画肖像,还是要便宜。所以,人像摄影在当时非常流行。
人们认为,用一幅人像照片赠送亲友,要比小型画像更经济、更真实、更时髦。二、“名片肖像”流行19世纪50年代,火棉胶湿版摄影法诞生。
与达盖尔摄影法不同,这种摄影法拍摄的相片可以大量洗印。当时,欧洲上流社会的人士,都随身携带印有姓名、官衔(或身份)及住址的“名片”。
随着火棉胶湿版摄影法的出现,一种用肖像制作名片的新方式——“名片肖像”产生了。1854年,法国人像摄影家A·迪斯德利(AdolpheDisderi),发明了一个多镜头照相机,能抬摄像名片一样大小的照片。
这个照相机共有4个镜头,通过这4个镜头,可在一张16.5*21.5公分的火棉胶玻璃板上,拍出8个不同的姿态。拍摄时,先在玻璃板的一半拍摄4个姿态,每个镜头拍摄一个。
然后,将玻璃旋转180度,再拍4个姿态。最后,将这张底片印成相片,裁好,贴在印有姓名的卡片上,就成为一张“名片肖像”。
名片肖像一出现,就迅速流行于各国,先从法国传到英国,又从英国传到美国。人们都热衷于拍摄名片肖像,互赠亲友。
一些名人的名片肖像,还在各文具店和邮局里被出售,价钱则随着名人名气的大小而不同,每张大约1镑至1/6镑不等。名片肖像的体积小,分量轻,便于收藏,因此,建立家庭相册的风气很快就发展起来。
许多家庭都在收集自己、朋友和名人的名片肖像。这些肖像的规格是统一的,可以陈列在专门设计的插入式相册里,摆在客厅的桌子上,供客人观赏和翻阅。
人们对名片肖像的狂热,达到了惊人的程度。1855年,伦敦的人像摄影室只有66家,1861年增加到200多家。
有的印制名片肖像的作坊,每天印制名人的名片肖像达3000张以上。一些不法商人,甚至翻拍名人的名片肖像,非法出售。
这股“名片肖像”的热潮,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逐渐退去。三、卡梅隆的人像摄影火棉胶湿版摄影法,给专业摄影者提供了好的创作条件,而业余摄影者通过努力,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JuliaMargretCameron,1815~1879),就是早期摄影史上著名的业余人像摄影家。传记作家格拉翰(Graham),为这位英国女摄影家所写的传记是这样开头的:1860年夏天,到英国怀特岛度假的人,常会在淡水湾散步时,遇见卡梅隆这位奇人并大吃一惊。
她是个矮胖的中年妇人,脸上、手上、鲜红天鹅绒的衣服。
5.麻雀要革命 人物简介
青春文学作家郭妮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共计四部。小说讲的是一个出身平凡的女孩麻秋秋,在情感、友情上以及求学的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故事。由于主人公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她常常遭受别人不公平的对待。不过麻秋秋最终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身边人的尊重和信任,逐步成长起来。小说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由张娜拉、余文乐主演。另有《麻雀要革命番外篇——星月圆舞曲》为胡伟红所写。
小说角色
姓名:麻秋秋
雅号:早川麻雀 小麻雀(蒙太一专属)
年龄:15
身高:160CM
学校:早川高中 星华大学
生日:10月10日
星座:天秤座
爱好:照顾流浪的小动物
特点:一紧张说话就结巴
唱过的歌:受了点伤(第一部)、小丑(第四部)
家庭成员:爸,妈,两位哥哥:麻惜春和麻夏生
自我介绍:我……我会让自己更努力的
选手立场态度:
是金映明和蒙太一同时喜欢的女孩
由一个平凡女孩蜕变成众人瞩目的公主,其间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姓名:金映明
雅号:早川王子
年龄:15
身高: 178cm
生日:10.25
星座:天秤座
哥哥:金月夜(恶魔的法则 4里证明了)
特长:无与伦比的精湛的钢琴技术、纯火炉青的美妙绘画技巧和出神入化的、迷死人不偿命的灌篮神技和周杰伦一样深厚唱功
唱过的歌:以父之名(第一部)、can you fell the love tonight(第一部)
身份:早川的学生(王子)、四大家族金家继承人
粉丝团:映明域
金粉来历粉丝:金粉&;明恋
发色:浅栗色
喜欢的小动物:猫,特别是自己养的翎
喜欢明的人:麻秋秋(前面部分中)、河影月、紫蕾、越美……等等等等……(所有花痴)
与河影月有婚约(最后解除了)
喜欢的人:麻秋秋
情敌:蒙太一
口头禅:白痴。(蒙太一专属)
姓名:蒙太一
年龄:17
身高:182cm
唱过的歌:星晴(第一部)
雅号:早川小霸王、白痴(金映明对蒙太一的专属称呼)、小一(出自原爱姐之口,后被各位 网友发扬光大)
对麻秋秋的特别称呼:小麻雀
星座:白羊座
特征: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咋咋呼呼
、脖子上的骷髅头颈链
发色:黑色
座右铭:看我的拳头!
情史:与上霞稀有婚约,曾追求过紫蕾
真爱:麻秋秋
情敌:金映明
未婚妻:上霞稀
身份:蒙承家族继承人
死党:张启振
口头禅:死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