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下达任务
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听到任务,一定要在领导面前进行任务的确认,确保对任务理解的正确度和准确性,这里还包括任务完成的时间。
2、合理调配任务相关的人员,以及任务进度的掌控及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3、尽量在领导交代任务完成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能提前不要拖后。
4、如果在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能自己解决或通过其他部门配合解决的事情,就不要去麻烦领导帮助出面解决。
5、最重要的一点,领导交代的是任务的表面,要完成任务的最高境界就是,领导要的你做到了,领导没有想到的,你也做到了,想领导所想,做领导想做。你就成功了。
2.如何下达任务
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要做到以下几点:1、听到任务,一定要在领导面前进行任务的确认,确保对任务理解的正确度和准确性,这里还包括任务完成的时间。
2、合理调配任务相关的人员,以及任务进度的掌控及过程中问题的解决。3、尽量在领导交代任务完成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能提前不要拖后。
4、如果在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能自己解决或通过其他部门配合解决的事情,就不要去麻烦领导帮助出面解决。5、最重要的一点,领导交代的是任务的表面,要完成任务的最高境界就是,领导要的你做到了,领导没有想到的,你也做到了,想领导所想,做领导想做。
你就成功了。
3.关于函怎么写
**办公厅关于同意宁波海关升格为正厅(局)级直属海关问题的复函
国办函〔2002〕3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海关总署: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宁波海关升格为正厅级直属海关的请示》(浙政〔2001〕27号)收悉。经**领导同志同意,现函复如下:
同意宁波海关升格为正厅(局)级机构,隶属于海关总署,不增加人员编制。
其他有关事宜,请你们与有关方面协商办理。
**办公厅
二〇〇二年四月十八日
------------------------------------------------------------------------函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由于函的类别较多,从制作格式到内容表述均有一定灵活机动性。主要介绍规范性公函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一)首部。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公函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即受文并办理来函事项的机关单位,于文首顶格写明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其后用冒号。
(二)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主要说明发函的缘由。一般要求概括交代发函的目的、根据、原因等内容,然后用“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或“现将有关事项函复如下:”等过渡语转入下文。复函的缘由部分,一般首先引叙来文的标题、发文字号,然后再交代根据,以说明发文的缘由。
2、主体。这是函的核心内容部分,主要说明致函事项。函的事项部分内容单一,一函一事,行文要直陈其事。无论是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还是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等,都要用简洁得体的语言把需要告诉对方的问题、意见叙写清楚。如果属于复函,还要注意答复事项的针对性和明确性。
(三)结尾。一般用礼貌性语言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对方协助解决某一问题,或请对方及时复函,或请对方提出意见或请主管部门批准等。
(四)结语。通常应根据函询、函告、函商或函复的事项,选择运用不同的结束语。如“特此函询(商)”、“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有的函也可以不用结束语,如属便函,可以像普通信件一样,使用“此致”、“敬礼”。
(五)结尾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
署名机关单位名称,写明成文时间年、月、日;并加盖公章。
4.如何高效率下达任务
圆满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是自己的职责。
如何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是每一个技术指导员应注意的问题。个人认为,高效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要注意“五个有”: 一、要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俗话说:能够原谅的是能力,不能原谅的是态度。好的态度对工作有好的效果,不好的态度肯定有不好的驱动力。
我们虽然不能选择工作,但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可以选择的。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制度,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即使在领导没有布置、提醒的情况下,这才是正确的工作态度。
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是对工作责任心的具体表现。一些超出工作职责范围的任务还需请示,须经得到上级领导明确批准后方可实施。
在工作中要把握好尺度,就必须熟悉和明确自己的职责,办事程序和相关制度。宁愿在做事过程中去接受评议,也不要在被动的工作中去接受批评。
也只有正确的工作态度才能在工作上争分夺秒地“抢”,有胆有识地“闯”,千辛万苦地“拼”,脚踏实地地“干”,始终保持“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 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是保证工作高质、高效完成的前提和保证。
不妨试着培养以下习惯:一是建立工作列表。随时记下要做的工作,并区分轻重缓急排列出完成顺序和完成时限,按序、按期完成。
二是量化分解目标。善于将工作目标量化、细化,将大项化为小项,将复杂的工作分解简单的工作,逐一完成。
或者寻求同事的协助,协同完成工作。三是遇到难题寻求帮助。
有时我们会面临一些难题,如果陷在一个思路中,可能会空耗时间,这时不妨同他人沟通一下,听听别人的见解,或许有更多的解决思路;或者自己对一个难题有了一个思路,也应该立即与他人沟通一下,验证思路。一般的,在前期发现问题比后期改正问题要节省数倍的时间精力。
四是善于总结经验。每次工作结束,冷静下来总结很有必要。
看看自己工作前准备是否到位,工作中技术的使用、理解和其他同事的合作等是否恰当。把自己的工作理顺一下,看一下自己的收获,想一下自己的失误,综合一下自己的得失。
总结一下,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提高,在哪方面有经验值得以后借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自己走以前走过的弯路,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阅历,才能以自己的经验指导自己走自己的捷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集中精力专注于一件事情。保证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就是专注,不要被小事情或其它的事情分心,做完一件事再做另外一件,不要做一件事时心里又想着另外一件事。
三、要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 所谓基本功,就是工作的技术技能。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没有一定的技术技能,就干不好自己的岗位工作,或者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基本功的练就,一方面来源于知识的积累,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经验,一方面来源于行业技术的追踪。最主要的,是不断的学习。
当今知识的更新很快,不学习就要落伍,活到老学到老,做了这一行,就要喜欢和钻研这一行。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深入,不断钻研,不断发展,这样,才不至于做事时被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溃乏所束缚,才不至于因解决不了问题而困步不前。
四、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与合作 工作需要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只有进行明确的分工,人员间精诚的合作,才能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在合作中,领导者要承担好分工协调的任务,发挥各人的最大优势,使每个人都能心情愉悦、高效率地工作。
而对于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来讲,要认真对等自己的工作,明白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清楚自己在项目(工作)中的环节,与团队中人员多交流,多沟通,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协助别人完成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要注意避免几种不良的倾向 一是推诿。
三种情况最容易产生推诿:就是责任边际模糊的工作容易推诿、对执行者没有好处甚至有坏处的事(自己不擅长,不愿意的事)容易推诿、对责任重大时间紧迫的任务容易推诿。二是反复。
这是平时工作投入时间最多,效率最低的不良工作倾向。今天从头干起,明天还是从头干起,领导不催,天天如是,看似很忙,可就不见结果或者效果。
三是变形走样。自以为是正确的,减少必要的工作环节。
乱理解上级意向,造成结果与目的相反,达不到预期效果。四是细节缺位。
忽略小的细节、环节,基础工作不扎实,导致大问题的发生。五是拖拉。
今天干一点,明天干一点,神龙不见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