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联的上下联都是什么写的
春联讲究“”仄起平落百"",也就是度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音,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音。
仄音、平音不会区分?那我们直接举例子来说明吧: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对于上面这个对联,上联最后一个字是“运”,是降音,也就是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是“门”,这个字就是升音,也就是平音。可能一个对联,大家不太明白所谓的平音仄音,下面我就列举一系列的对联,大家读读,感受一下最后一个字的音调:上联 下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版意步步高百花齐放 万马奔腾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最后说一下春联贴在门上,左边是上联还是右边是上联。
春联是自古留下的传统,其读法同古书的读法,为从右向左竖向顺序读。所以右边为权上联,左边为下联。
2.春联的上联下联都是什么着写的
1是下联,2是上联,因为对联一般尾字是三四声的是上联,尾字是一二声的是下联。面对对联时,上联贴右,下联贴左。
对联规则·基本篇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对联规则·平仄篇
一声二声我说平,(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三声四声他言仄。(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
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一三五,
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说平来我说仄,
他说仄来我说平。
细敲平仄费心机,
朗朗上口成好联。
3.春联的上联下联都是什么着写的
1是下联,2是上联,因为对联一般尾字是三四声的是上联,尾字是一二声的是下联。
面对对联时,上联贴右,下联贴左。对联规则·基本篇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对联规则·平仄篇 一声二声我说平,(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三声四声他言仄。
(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 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一三五, 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说平来我说仄, 他说仄来我说平。 细敲平仄费心机, 朗朗上口成好联。
4.春联的上下联是怎样粘贴的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起源于桃符。
春联的粘贴方式应该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这种方式与中国古代的汉字书写顺序——竖排、按从右向左的顺序排列有关。
我们现在所习惯的“从左到右、先上后下”的书写顺序是后来要与国际接轨才改过来的。而在我国古代,汉字的书写一直是直行向下的,极少例外。
这一书写顺序的起源与书写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竹简和木椟。
虽然后来发明并改进了造纸技术,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纸张还是属于奢侈品,并不被广泛应用。竹木简在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期。
这类书写材料的纹理多为纵向的,外形多为狭长的长方体。人的习惯总是纵向持狭长的物体。
狭长的竹木简通常是单行书写,一路向下的。人们多是左手拿简,右手书写,写完的简便被按照顺序放在右手侧,左手再去拿新简开始写。
直到写完一篇文章或是告一段落,人们就按照书写时的顺序——从右到左,用绳子之类的东西将这些竹木简串联起来形成书籍等。由此,就形成了先上后下、从右至左的书写习惯。
学术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右至左”的书写方式与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和宗教崇拜有关。当人面南背北的时候,仰望天空的星相,假设星相是不动的,那人们的观看顺序就是从右至左的。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物体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是要向右偏转的。所以在我国,大自然中的水在流动时都是向右侧旋转的。
古代的科学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古人并不知道地转偏向力的知识,从表面上看到的自然现象,自然而然地就会与宗教崇拜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天地的一种排序之法。甲骨文的历史时期,人们敬天敬地。
如《易经·系辞》有云:“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人们很自然地象天法地,将文字也从右向左排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春联的上下联都是怎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