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皇帝开恩科的圣旨
恩科1、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2、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会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恩科始于宋。明、清亦用此制。
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科举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谁知道古代标准战书怎么写
战书包括两部分:
一、师出有名 为何而战?要写上战争的理由(或者借口)以显得己方作战的正义性。
二、战时战地 何时开战及何地开战,既显示自己的正义性和必胜信心,又体现己方的大度和战争的公正性。(最早的战争要避开农忙时节和人口稠密地区)
附文
赤壁大战前,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战书:“近者奉辞伐罪(借口或理由),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地点,时间我军到了就开战)。”这道战书仅仅30个字,但字字千钧,威力无比!
3.古代圣旨格式,古代圣旨怎么写
晋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名字____,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含章。着即册封为____,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柔嘉淑顺,风姿雅悦,端庄淑睿,克令克柔,安贞叶吉,雍和粹纯。着即册封为____,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聪慧敏捷,端庄淑睿,敬慎居心,久侍宫闱,性资敏慧,率礼不越。着即册封____,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知书识理,贵而能俭,无怠遵循,克佐壶仪,轨度端和,敦睦嘉仁。着即册封____,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静容婉柔,丽质轻灵,风华幽静,淑慎性成,柔嘉维则,深慰朕心。着即册封为_____,钦此!
4.古代科举考试分几等
分为十等,古代科举考试按以下划分:
1.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2.进士
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生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3.状元
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4.会元
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5.解元
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五名为经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扩展资料:
古代科举制度起源
中国在经历了南北朝几百年的大分裂后,重新天下一统。隋炀帝在605年正式创立科举制度。而在同时期,欧洲还在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黑暗中摸索。
科举制度是中国独创的先进制度,旨在对僵硬的九品中正制开刀,而欧洲还在为自己的城堡贵族政治抱残守缺。
科举制度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保持了社会的活力,选拔社会各阶层精英参与国家治理。实践证明,正是这一先进制度的创立,才使得中国在长期的战乱后迅速崛起,成就了隋唐盛世的繁荣局面。
科举制度迎合了当时的历史潮流。隋朝建立,士族阶层崩解,门阀政治不再吃香。庶族阶层随之崛起。科举取士让庶族在朝堂的比例不断扩大,挤压士族空间,朝堂形成对抗的局面,皇权得到加强。
所以,说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从真正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的,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参考资料:科举制度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