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框架梁扁担筋怎么从图纸上看
查了一下,才知道,扁担筋就是支座处的上皮负筋,我们这俗称“扒锔子“。它不是为框架梁配的钢筋,是支撑在框架梁上的板,因在梁顶部处受负弯矩使板上部受拉,为抵抗此拉应力而配的筋。
从框架梁图纸上看,一般此类筋位于该梁上部,与梁垂直,一般每边从梁侧伸出板跨的3分之一--6分之一左右,不通长设置。普通板厚(120--180左右)时,一般直径不大,多在6.5--8毫米;间距一般在120--200毫米左右。其标注方式一般为筋上部标¢6.5@200,筋下部标L=1200(L为筋长度。此处数字为举例,根据直径和间距而不同标注也不同)。
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实际工程不完全如此,但大的原则基本是这样。
建议看一下G101图集(钢筋混凝土平法设计图集)。初学有点难,但请人指导一下是能学会的,既然干这一行了,这是基本功,吃饭的本钱,也是真本事。
2.梁支座负筋是怎么标注的呢
在结构施工板图中有标注,在11G101-1图集中也有标注。这叫负弯矩筋,在板面上布置。标注:Φ 8@150mm 即:(直径)8(mm)@(等距离)150(mm)。
支座负筋:指位于梁支座上部承受负弯矩作用力的纵向受力钢筋,俗称扁担筋、压梁铁。有些地方称之为盖筋。
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
梁支座上部纵向受力钢筋,
有贯通与非贯通之分。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
端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就是梁两端的和中间的钢筋。
3.梁钢筋这两种注写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括号内的钢筋为 架立筋
第一排为2根22(受力纵筋)+4根12(架立筋)
第二排为2根22+4根20(均为受力纵筋)
具体可参见图集11G101-1 27页
如有疑问请追问,满意的话麻烦采纳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