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名的由来
地名学(toponymy)是研究地名的由来、语词构成、含义、演变、分布规律、读写标准化和功能,以及地名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之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地名研究的历史悠久,中国东汉班固所撰的《汉书·地理志》记载有四千多处各类地名,还对部分地名的命名原由和名称演变作了说明,北魏郦道元所撰写的《水经注》记载地名达两万处左右,有语源解释的达2,300多处。
地名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研究的历史并不长,是从19世纪后期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并地名研究机构,出版有相关著作。早期的地名学研究着重于地名的记述和语源的考证,到20世纪初以后转入综合研究地名的阶段。
中国大陆从1950年代末开始研究地名的标准化,并从综合研究地名的产生、发展和分布规律,1977年成立了中国地名委员会,此委员会于1998年所编之《外国地名译名手册》是中国翻译外国地名的主要根据。另外,地名委员会所编之《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也十分重要。
2.你还知道那些地名的来历
1、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又说,因有烟台山而得名,且源远流长。烟台山原无名,古为荒丘,三面环海,海拔53.5米,占地7.07公顷,因位置在北海岸,当地人称“北山”。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与威海同为中国著名的“雪窝”。
2、无锡——《锡金县志》记载:周秦时代,无锡西郊的锡山发现铅锡,附近居民,竞相开采。故此地原名“有锡”。到了西汉初年,锡矿挖掘殆尽,就被命名为“无锡”。这一传说在《东周列国志》中,则被艺术加工成一则动人的故事:战国末年,秦王嬴政令大将王翦率军讨伐楚国,驻军锡山,士兵在埋锅造饭时,掘出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十二个字:“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当地百姓告诉王翦,此地盛产铅锡,但近年来已逐渐减少。王翦听了,道:“此碑露出,天下由此渐宁矣。今后当名此地为无锡。”
3、开封——开封古称汴梁,开封二字取“开土封疆”之意 简称汴,古称东京、汴京,为八朝古都。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选择这里修筑储粮仓城,便取 启拓封疆 之意,定名 启封。到了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就将 启封 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北宋东京开封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3.写地名;来历
集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إ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ؤ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إ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إ
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إ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إ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4.地名的由来(170字)作文
下地名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是各民族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活化石”。我国一些市县地名的得名来自各种因 素,有的地名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的地名与历史和地理地貌有关,有的与神话传说有关。了解地名的历史形成过 程,可以帮助熟悉和记忆地名。现将一些市县地名名称由来简述如下:
江西[赣]
赣州 因东有章水,西有贡水,市在二水之间,二水之名合为“赣”字,因以得名。
景德镇 宋真宗景德年间,因此地烧御用瓷器上有“景德年制”字样,故改名“景德镇”。
婺源 因位于婺水之源故名。
分宜 以分处宜春县而得名。
横峰 以县北有横峰山而得名。
浙江[浙]
杭州 传说大禹治水时到了这里,舍航登陆,“航”“杭”同音,故叫“杭州”。
宁波 由于下属有个定海县,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故名。因境内有甬江,故又简称“甬”。
绍兴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升越州为府,以年号而得名“绍兴”。
江苏[苏]
南京 因战国时楚国在此筑城置金陵邑,故名金陵。三国吴时称建业,又叫石头城。晋时称健康。明肛称南京。 清时为江宁府治,故简称“宁”。
苏州 以姑苏山而得名。
无锡 周、秦时盛产铜锡,至汉代,锡开采完,故名“无锡”。
扬中 因位于扬子江中故名。
连云港 因位于云台山和东西边连岛之间,取两者之中的一字而命名。
淮阴 因地当古淮河之南故名。
江阴 因位于长江之南得名。
泗阳 位于古泗水之北故名。
溧阳 在古溧水之北得名。
海门 因地处长江北岸入海口附近而得名。
5.地名的由来(170字)作文
下地名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是各民族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活化石”。
我国一些市县地名的得名来自各种因 素,有的地名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的地名与历史和地理地貌有关,有的与神话传说有关。了解地名的历史形成过 程,可以帮助熟悉和记忆地名。
现将一些市县地名名称由来简述如下:江西[赣]赣州 因东有章水,西有贡水,市在二水之间,二水之名合为“赣”字,因以得名。景德镇 宋真宗景德年间,因此地烧御用瓷器上有“景德年制”字样,故改名“景德镇”。
婺源 因位于婺水之源故名。分宜 以分处宜春县而得名。
横峰 以县北有横峰山而得名。浙江[浙] 杭州 传说大禹治水时到了这里,舍航登陆,“航”“杭”同音,故叫“杭州”。
宁波 由于下属有个定海县,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故名。因境内有甬江,故又简称“甬”。
绍兴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升越州为府,以年号而得名“绍兴”。江苏[苏] 南京 因战国时楚国在此筑城置金陵邑,故名金陵。
三国吴时称建业,又叫石头城。晋时称健康。
明肛称南京。 清时为江宁府治,故简称“宁”。
苏州 以姑苏山而得名。无锡 周、秦时盛产铜锡,至汉代,锡开采完,故名“无锡”。
扬中 因位于扬子江中故名。连云港 因位于云台山和东西边连岛之间,取两者之中的一字而命名。
淮阴 因地当古淮河之南故名。江阴 因位于长江之南得名。
泗阳 位于古泗水之北故名。溧阳 在古溧水之北得名。
海门 因地处长江北岸入海口附近而得名。
6.关于地名的来历
军粮城位于天津市东丽区(原天津市东郊区,1992年3月6日更名) 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军粮城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度24'--117 33'北纬39度01'.商时并入冀州.周时分封同姓诸侯分为幽州.国名燕,延至春秋和战国 .秦统一后改分封制为郡县制改幽州为上谷郡属渔阳县管辖.汉承秦制 西汉孝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在渔阳一带推广耕地,铁器,养殖,发展农业.东汉孝光武帝建武二年划建雍奴县又隶属于雍奴.延至三国 晋,初唐.古时军粮城便是天津的中心地区.汉,晋,唐 在今军粮城一带为海港城镇.元代在大直沽一带为河港.明清时中心在三岔口一带 .军粮城名称的出现始于唐代.是为预防北方奚,契丹的骚扰而在此幽蓟地区驻守重兵,当时军队给养问题无法解决主要依靠南方供给主要是从江浙沿海饶过胶东半岛再经过沧州(现黄骅,盐山)即渤海西岸到达军粮城在此转输军粮从而又修筑城池,故名军粮城.在宋清时期军粮城别名又叫聚粮城因为这里曾储过漕粮,作过义仓.在明代由于燕王扫北所造成的战乱从而大量百姓则在此定居。
军粮城历代都曾遭受过战火直至清末, 英法联军从大沽登陆进犯北京,法军首先占领 天津.并以军粮城为腹地在杨台村东建立兵营,(民国初年兵房尚存直奉战争被毁,奉军师长李振棠命士兵拆除移建苗街小学)法军又于负责天津至塘沽段铁路(保护)驻扎此地.(军阀混战暂不详叙)军粮城的大量开垦是在清末民初.民国初年军阀混战部分军阀遗老在此购置田地养老打算后因经营不善而失败.北伐成功后先后有大陆,金城,盐业,中南 等八家银行购置土地开发棉田稻地实业救国也未能实现.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部分日军占领军粮城火车站并对该区实行保甲管治,为适应需求日军为其提供军粮改全种水稻并于40年在此建造军谷公司,即军粮城机米厂,为加强武装防卫先后为军谷公司 训练了一批汉奸并发给枪支组成勤务队,以强迫农民为其种稻。45年日军投降国民党接收军谷公司.次年国共内战。
北京地区以其地理位置之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公元936年“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出卖给契丹“父皇帝”耶律德光,契丹将幽州升格为五京之一的“南京”以来,北京地区历经辽、金、元、明、清连续五朝皆为国都,更是军营林立,壁垒森严。
谚语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纵然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或者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古老的军营还要化做地名,流传人间。 北京地区最资深的“营”,首推顺义区的“高丽营”,是公元645年唐太宗亲征高丽班师后,安置归顺唐朝的高丽将士及家属的地方,已有1300多年了。
辽、金时代,粮食经船运到京郊,在坝河码头换用骆驼驮载进城,因此在码头建有骆驼房。押运粮食的都是军人,他们的营盘叫“驼房营”,在今酒仙桥地区的坝河南岸。
1272年,忽必烈建立元大都。如今在圆明园西侧有个“骚子营”,曾是蒙古兵军营,因汉人蔑称蒙古兵为“骚鞑子”而得名。
1368年,明朝朱元璋称帝这年,大将军徐达拿下元大都,派副将军常遇春镇守通州,留下了“常营”,在今通州区西邻的管庄北部。常遇春是回族,常营至今也还有不少回民。
1406年,明永乐皇帝发兵征伐安南国(即古代越南),搜罗安南工匠7700名参加营建北京城,安置在安南营居住,即今大栅栏地区的“大安澜营胡同”。其中有个安南人阮安,在正统年间还任过续建北京城的指挥官。
明朝末年,四川女将秦良玉,曾两次入驻京城,防范八旗军的攻掠。四川兵的驻地叫“四川营”,在今菜市口以东的“四川营胡同”。
如今在雍和宫西边,有个“五道营胡同”,在明朝是“武德卫营”驻军之地,后转音讹变为“五道营”。 清朝是距今最近的朝代,留下的“营”字地名更多。
1644年,多尔衮率清军占领北京城,于6月15日下达“清城令”,将内城汉人全部驱赶至外城及郊外,将内城(除皇城范围)划分为8块,分驻清军八旗,号称“京旗”。 清初的八旗军作战以骑马射箭为主,因此各旗都设有修造弓箭马具的工匠营。
雍正八年曾有谕旨,“五匠俱系出征、行围所需,命定期考验,其技艺不精者勒限学习”。京旗五匠的构成为:弓匠1118名,铁匠1113名,鞍匠447名,盔匠222名,铜匠23名(雍正时的编制。
“匠”指师傅,徒弟、助手人数在外)。现存的工匠营地名列举数例: 东直门内海运仓有北弓匠营胡同,阜成门内福绥境有东、西弓匠胡同;福绥境有鞍匠胡同;蒲黄榆一带有东铁匠营,建国门内古观象台的附近有铁匠营胡同和盔甲厂胡同;东城区炮局胡同(清初的造炮厂)附近以前有铜厂胡同。
至于城外留下的军营地名就更多了,例如: 东营房胡同,在工体西里;西养马营胡同,在金融街以北;南营房胡同,在日坛公园以北;北营房中街,在阜成门外华联商厦以西;勇士营,在朝来农艺园以北,是“九门提督”下属的五营之一;火器营,在海淀区蓝靛厂北路,是火枪手驻地;船营,在昆明湖南岸,是“昆明湖八旗水师”驻地。因水师教官是福建来的,旧时称南方人为“南蛮子”,所以附近还有个“蛮子营”,是福建教官们的驻地。
北京还有许多地名虽不带“营”字,但也和军营有关。
7.有哪些地名的来历
集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
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
楚王积极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
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إ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ؤ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إ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
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إ 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إ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
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
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إ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
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
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赞同 0| 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higood23 | 二级采纳率:25% 擅长领域: 笔记本电脑 单机游戏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1-3-20 武汉有趣的地名(不是什么路什么路,是一个区或是一个地方)3个!!特急。
2009-3-9 武汉有趣的地名 335 2007-9-24 武汉的有趣地名 32 2009-12-18 安庆有哪些有趣的地名的来历???急。
2011-6-4 急求,找武汉有意思地名的来历,明天要交啊,十万火急要350字左右!!。 1 更多关于有哪些地名的来历的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del3回答5东莞生益电子厂上班时间 还有那个部门工序好.del0回答中国法制史中‘八议制度’,‘五服制度’,‘官当制度’,分别在什么。
.del0回答有哪些地名的来历.del0回答东莞哪有比较专业的英语日语培训.del0回答鲁迅写的所有书的书名.del1回答说明结果重要的名言或是历史事例,或是社会现象,都可以。只要能够说。
.del0回答20电脑系统字体错误,英文跟希腊文一样,汉字有时候乱码,有的汉字是竖。.del0回答坦克世界世纪光棍节的道具什么时候发.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其他回答 共6条 检举 | 2011-2-28 19:04 热心网友 最著名的: 一元路(此路直通江岸一码头,故取名“一元路”,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义) 二曜路(取“日月光曜”之义,称为“二曜路”;) 三阳路(取“三阳开泰”之义,命名为“三阳路”;) 四维路(取“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义,名为“四维路”;) 五福路(取“寿、富、康、德、命名为五褔”之义,称为“五福路”;) 六合路(取“六合同春”之义,命为“六合路”。)
这六条道直通武汉的1-6号码头. 一元路(一方湾、一街坊) 二曜路(二桥路、二七路、二道棚) 三阳路(三官殿、三曙街、三眼桥、三太里、三角路、三民路、三层楼) 四维路(四新村、四官殿) 五福路(五里新村、五里墩、五马路、五角塘) 六合路(六角亭、六大堆、六渡桥) 七里庙(七段村、七支沟) 八古墩(八一路、八大家、八元里) 九女墩(九龙井、九峰山、九万方、九支沟) 十里铺(十升路、十大家) 以食品为首的地名:盐城、酒泉、茶陵、蚌埠、谷城、鱼台。
8.地名的来原
拉萨(圣地---藏语)邯郸(邯郸学步)浅谈中国地名从猿到人,由野蛮到文明,造就了人类以语言、文字命名事物的禀性。
试看:天上地下,宏观微观,似乎找不到已被人类认识而没有名称的事物,连古代不可能涉足的月球也被富于想象的中国人虚拟出一座“广寒宫”。 人类把许多地理实体标记为一个地名,用来识别不同地域的符号,它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交往的工具,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文化宝藏。
而我国存在着大量古地名和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地名。它们遍布在山岭、溪渠、湖塘、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纪念场所、古遗址、古建筑及街巷等处,它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的地理标志和生动写照。
有的古遗存虽在历史沧桑中湮没了,只留下名称,但后人能凭借这些名称,勾起对历史的记忆而寻觅其踪迹。它是古老的地理座标。
大量古老地名的存在,剖视了中国不同时空的文化层面,是展示中华历史的漫漫长卷,也是活生生的时空民生画卷,理应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这是联合国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对地名的物质性、社会性和文化意义的定位。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不仅是世界上地名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其文化底蕴之深厚也非一般国家所能比拟,是一座地名文化资源的“富矿”。而文化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为物质文化,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生产、生活的器具及其相关的技术;其二为精神文化,包括人们的思想、信念、价值观以及心态等;其三为行为文化,指人闷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文模式;其四为制度文化,表现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确立的社会规范。
地名的起因和分类,一般也都从这四个方面谈起。地名的分类和起源地名种类繁多,意义各异。
在这里只能列举一些比较常见的种类。而且部分地名分类的界限也比较模糊,既可以说是以姓氏分,也可以说是以地貌分,所以在本文中就不细抠其类别了。
一、以地貌特征或地物命名。如黑龙江、大横沟、青崖头、石崖只、窑子门、中岔口、岭底、坡头、沙凹、红土坡、苌池、红崖底、窄门只、车箱、磁盆水、宽坪、白石、黑石窑、黄龙头、岑峰等。
有典型性的是“四龙村”,它是以背着一条南北走向如龙的山貌与村落所处的地形而命名为黄龙头(龙王头)、黄龙凹、龙潮湾和青龙坡。还有桂林的象鼻山等等。
还有一种格式,是姓氏与地名的结合,为第一种和第二种格式的综合部分。在人口密集、地貌各异的地方,这样的名称不胜枚举。
如*家*,一般第一个*是姓氏,第二个*一般说的是地貌,如沟、梁、峪、陵、丘、阜、畈、墩、乡、亭、聚、坞、壁、垒、戍、堡、镇、铺、集、市、场、务、平、坪、门、砭、碱、寺、塔、咀、店、渠、岭、湾、汇、垴、川、场、窑、城、台、池、坳、屯坎、坟等等。具体如:亢家沟、李家梁、戚家庄、马家砭、肖家汇、梁家寨、蔡家坪、郭村、贺村、路家村、牛家村、傅家垴、贾家峪、郑家沟、刘家坡、赵家岔、郭家坪、苏家岭、袁家梁、王家湾、朱家坟等。
其中如 “岳各庄”这种名称,是由于发音的变化演变过来的。岳各庄其实就是岳家庄而已,这些都是由于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而来的。
先秦时代,华北平原以“丘”、“陵”、“阜”命名的地名很多,这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地貌起伏不平,人们择高地而居以避洪水,“丘”的消逝则说明它们日后被黄河等河水漫流所挟泥沙淤平;两汉时,以“乡”、“亭”、“聚”命名地方,表现了当时的地方基层行政制度;六朝时;坞、壁、垒、戍、堡等地名用字的出现,应与当时豪族大土地所有制以及社会动乱需要防御有关;唐中叶以后,内地出现的“镇”、“集”、“市”反映小商业城市的兴起,“场”、“务”表明了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不而”、“不夜”、“不其”等沿海地名常带“不”字,可以认为是“不”这一古代东北滨海民族的发语音造成的,这些凝聚民族、语言史料的地名,对于了解古代的部族迁徙有很大帮助。
有些是姓氏+地貌词+子这种格式的,如:牛寨子,郝窑子等。还有如八王坟、公主坟等格式的地名。
与地貌和姓氏有关的地名种类繁多,是最常见的,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河北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其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
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 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我国的很多地名中都带个“洲”或“州”字,在这里也有必要特别说明一下。古人在制作了“川”字的基础上,为表达“川”中的小岛,才制作出“州”字。
“州”的本义是河道中的小岛(或称沙洲)、水中陆地。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周南·关睢》篇中有“关关睢鸠,在河之州”句。
《说文解字》:“州,水中可居曰州。周绕其旁。
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
或曰九。
9.地名的由来—作文(500字以上)细致点的
王府井由来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辟出了王府井,不过当时被称为“丁字街”.明成祖时在此建了十个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因此得名“王府井大街”. 这些都是史料上记载的了,现在到王府井逛街,街头的广播里就有这些介绍.王府井由于它的知名,各种记载非常丰富,正史年鉴,野文逸事,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传说. 1912年2月29日晚,乱兵洗劫东安市场,并在东安电影院放起大火,市场化为灰烬,这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记得的第一次王府井大火;另一场大火起于1920年6月9日夜,当时一家玩具店失火,祸延整个市场.仅有北稻香春、东来顺等数家商号幸免,也是令人相当不堪的回忆.到得1933年,王府井得到了很大发展,那时的东安市场已是“寸土寸金”之地了,许多好逛之处.据统计,当时全市场商贩已多达925户,在很多名家的记忆文章里,对当时的盛况颇有记载. 王府井在解放后的发展以1955年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竣工为起点,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1999年9月11日,王府井经过改造后第一次“开街”,当时日均客流量达到30万人,节假日更多达70万人;2000年9月11日,中秋前夜,王府井二次“开街”,经过这次扩建,王府井商业区南起长安街,北至灯市西口,东接金鱼胡同,西连东安门大街,恰好呈一个“金十字”构架.如此“定格”,标志着这条古老的商业街正朝着北京中心商业区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