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字在田字格中怎么书写
一、“史”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如下:
二、释义:
1、历史:~学。近代~。世界~。有~以来。
2、古代掌管记载史实的官。
3、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二类:~书。~部。
4、姓。
三、相关组词:
史书 秘史 史前 历史 通史 国史 史学
野史 别史 修史 青史 史策 病史 史官
扩展资料:
一、字源解说:
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出使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
文言版《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属皆从史。
白话版《说文解字》:史,宫中负责记录重大事件的官员。字形采用“又”作边旁,像一手持“中”。中,表示记录的客观公正。所有与史相关的字,都采用“史”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史评[shǐ píng]
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
2、女史[nǚ shǐ]
本为古代女官的名称,旧时借用为对妇女知识分子的尊称。
3、史部[shǐ bù]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也叫乙部。见〖四部〗。
4、史话[shǐ huà]
叙述史事或某种事物发展过程的以故事或漫笔等形式写成的作品(多用于书名):《太平天国~》。《辞书~》。
5、外史[wài shǐ]
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儒林~》。
2.历史两个字用小篆怎么写
历史的小篆写法如下: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3.“史”的繁体字怎么写
“史”字没有繁体字,只有异体字:㕜
读音:shǐ
释义: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
2.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
3.古代官职:刺~。
4.姓。
部首:口
笔画:5
组词:
1.佐史[zuǒ shǐ]:汉代地方官署内书佐和曹史的统称。
2.帐史[zhàng shǐ]:管理户籍财务的官吏。
3.战史[zhàn shǐ]:以记载战争为内容的史籍。
4.史祸[shǐ huò]:因修史而召致的祸事。
5.史编[shǐ biān]:史书。
“史”字出自:
1.用史巫纷若。——《易·巽》
2.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3.史载笔。——《礼记·曲礼》
4.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5.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4.之的篆体字怎么写
之的篆体字写法如下图:
其释义为:
〈动〉
(会意。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代〉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助〉
的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
拓展资料:
篆体,汉字古代书体之一,也叫篆书。是对古文字的统称。“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古人认为篆书为仓颉所造,其实是不可信的。一种文字的产生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酝酿发展过程的,不可能有一个人在短时期能完成。广义的篆体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篆书字划圆转,结构依六书之义,故唐孙过庭谓:“篆尚婉而通”。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
篆体书法在魏晋以后走向式微,到了唐代以李阳冰为代表。篆体书法在清代迎来了第二次创造高峰,出现了一大批善篆书家如王澍、钱沾、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建国以后篆书代表人物有王福庵、韩天衡、王友谊、沙孟海、黄宾虹、刘江、来楚生、邓散木、张辛、陆维钊、倪和军、商承祚、徐无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