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我们所用的泡茶方式是工夫茶吗
不是。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独成一格,如果烹茶没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欲饮功夫茶,须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壶(潮州人称“冲罐”)是陶制的,以紫砂为最优。壶为扁圆鼓形,长嘴长柄,很为古雅,有两杯、三杯、四杯壶之分。将壶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匀着地,中心成直线的,为茶壶之优者。优者若置水中,平稳不沉。精巧别致、洁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径不过5厘米,高2厘米,分寒暑两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温,暑杯口略翻飞,易散热。盛放杯、壶的茶盘名曰“茶船”,凹盖有漏孔,可蓄废茶水约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种工艺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绘。茶壶最贵重,一把古老名贵的茶壶,就是件可供鉴赏的古玩,有的嵌镶一层镂刻精美的白银或黄金花纹图案,便成了少有的传家宝。茶壶里的茶锈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贵,可保茶的韵味。
2.工夫茶的泡茶工艺是怎样的
工夫茶是一种饮茶方式,也是饮茶民俗。属富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潮汕工夫茶烹治的方法,以陆羽的《茶经》为典范,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用细白泥制造。壶以宜兴出产的为佳,圆体扁腹,弩嘴曲柄,大的可容半升多水。杯各1个,但杯的数量则视客人多少而定。此外尚有瓦铛(小砂锅)、棕垫、纸扇、竹夹。
茶具:完整的有12件:宜兴产紫砂陶壶(或本地产瓷盖瓯)、白瓷杯、锡罐(或陶罐、装茶叶用)、小砂锅(当代多用钢精)小茶锅)、茶洗(上有孔盘,有人称为茶筛,有塑料制者)、茶碟。(放茶壶或盖瓯用)、泥炉(当代多用酒精炉、煤油炉或电炉)、羽毛扇(或竹扇、煽火炉用)、龙缸(贮清水用)、水壶、风炉柜、茶橱。一般用的主要茶具如:茶壶、瓷杯、茶筛、水壶和小水锅。使用几件茶具,依各人的条件而定。
用茶:功夫茶所用茶叶,只限于半发酵的福建茗茶、溪茶和潮汕的凤凰水仙一类青茶。其他的茶叶如绿茶、红茶、砖茶等,若用工夫茶冲法,往往苦涩不堪入口,均不适合,习惯上多数人喜欢饮用福建武夷山的岩茶、乌龙茶和闽南的溪茶安县的凤凰山草丛茶和饶平县岭头的百叶草丛。
用水:功夫茶讲究用水,以山间的泉水为上等,江水为中等,井水为最差。工夫茶喜用山泉水,取其清纯无杂质。但在城镇中不易取得山泉水,只能大体取澄清的自来水。
冲泡:工夫茶出名的最重要操作。有好茶、好水和珍贵茶具,如不喜冲泡,就会全功尽废。潮汕人总结出一套“高冲低筛,刮沫、淋盖、烫杯、洗杯、筛点。每一步都有讲究。
第一步,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第二步,纳茶,打开茶叶,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把细末放在中层,再将粗叶放在最上层。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就行。
第三步,候汤。
第四步,冲茶讲究“高冲低洒”。
第五步,刮沫。
第六步,淋罐。
第七步,烫杯。
第八步,洒茶,讲究“低,快,匀,尽。”
品尝:工夫茶重在品味鉴赏。闲暇时两三位良朋闲谈,品茶,捧起小杯,慢饮细酌,啜毕还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多讲究。任日本口福会会长的日籍华人陈东达教授,在其所著《饮茶纵横谈》中说:“据说,日本的煎茶法来源于工夫茶的饮法。”他未作出论证,但至少说明日本茶道和潮汕工夫茶是世界上最讲究的饮茶法。
3.工夫茶,是什么意思
起源编辑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广东省潮汕地区,潮州市 汕头市 揭阳市等)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煮茶编辑 工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
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
《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
不 过像香港地方,一声制水,万众惶然,“自来”尚不可求,不用自来水又用什么呢?《茶经》又说:“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无味。”这就已讲究得微乎其微了。
至于水还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别,这些都是属于讲究的范围的,不过这些讲究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像《红楼梦》中的妙玉用鬼脸青藏着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我辈岂有如是功夫哉。 煮茶要诀,“水常先求,火亦不后”。
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势生猛之谓也。
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绞积炭”,“绞积”是一种很坚硕的树木,烧成炭后,绝无烟臭,敲之有声,碎之莹黑,是最上乘的燃料。还有用乌榄核作炭的,火焰浅蓝,焰活火匀,更是特别。
功夫茶 品工夫茶是闽南地区、潮州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州地区,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闽南人、潮州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喝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工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用水编辑 功夫茶分福建、潮州、台湾三个派系,福建喝铁观音比较多,潮州喝单枞茶比较多,台湾则喝冻顶乌龙比较多。但是从冲泡方法上来说,三者是共通共融的。
品工夫茶既是一件风雅之事,当然也有不少讲究。潮州功夫茶从水质、器皿到冲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
冲茶自然离不开水,那么我们首先从水开始吧。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艺师介绍说,水分为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当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写到用五年在梅花上收的雪水冲茶喝,可谓是把饮茶的水写到极致了,这样喝茶不仅极度奢华,而且逼格甚高。 以前有钱人家会在早上第一道光线出来之前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露水,据说太阳出来前的水属阴性,冲茶更清香。
真是考功夫啊!现代有研究说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纯软水,而用软水泡茶确实能令汤色清明,味道清香。 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质的不同还分为土质、沙质、泥质等。
茶艺师说沙质是最好的,沙子有过滤的作用,想来也有几分道理。在酒店、茶楼喝茶当然不可能对水这样要求了,只要水质要求清澈、味道甘洌就可以了。
高冲低斟编辑 “高冲低斟”说的是冲茶和斟茶的方法。 冲茶,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因为那样会“冲破茶胆”,破坏茶的味道。
冲茶要像书法,不急不缓、一气呵成,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这样冲下来就叫“高冲”。据说“高冲”能使热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扬,不仅美观,也能让茶味更香。
斟茶,茶壶要尽量靠近茶杯,这样才能防止热气四散,水可能不够烫,使茶香过早挥发。同时,低斟还不会激起泡沫,也不会发出滴答的声响。
斟茶要把茶汤依次轮转洒入茶杯,如此反复二、三次把各个茶杯渐渐斟满,就叫做“关公巡城”,这样能使各杯里的茶汤汤色均匀。 茶艺师介绍说,潮州功夫茶,第一泡是最重要的。
第一泡如果泡得不好,之后的茶味都会有影响。第一泡是洗茶的,冲出来要轻轻抹开茶沫,斟出茶水,冲洗茶具。
这道工序还可以起到预热茶具的作用。 品茶礼仪编辑 品茶礼仪 功夫茶具 传统的潮州功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
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
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闻香味,然后看茶汤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刚好分为三口品完。
香味从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这就是功夫茶的三个境界———“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咙,神明凌霄汉”。
据说专业的品茶师可以凭一杯茶品出茶艺师当时的心情。说得很玄,不过功夫茶不就是一种平和心。
4.功夫茶是指什么茶
功夫茶是指一种喝茶的方法。
主要在广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工夫茶。饮工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
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3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
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
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工夫就莫饮工夫茶。 饮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壶,碗,杯,盘,托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
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第一:茶壶 ——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
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
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
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
壶的色泽也有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
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
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第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
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
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 第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第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
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
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第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
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茶垫"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第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
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尾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动,这是很少见的珍品。
第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
龙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 第八:红泥小火炉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
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语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
第九:砂铫 ——"砂铫",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做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
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共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第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制成的扇,大汪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茶盒上写的工夫茶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