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状元及第四朝元老是谁
【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起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郭敬】
山西夏县曹张镇(今山西夏县水头镇曹张村)人,18岁跟随明成祖,四朝元老,大太监王振的亲信。是大同镇守太监,逃跑、走私,在“土木之变”扮演着可恶的角色。土木堡之变中曾躲在草丛里逃过一劫。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索尼】
索尼(公元1601年-1667年),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孝庄文皇后指定辅助康熙皇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康熙四年(1665年),其孙女赫舍里氏成为康熙帝的首任皇后(孝诚仁皇后)。康熙六年,索尼去世,谥号文忠,其三子索额图继承其职位和爵位。
2.大家好
这块匾是吴钟俊题赠贡生左宜的。
该匾的正文是承先裕后,意思是光耀祖宗、福荫后代。
题写该匾的是状元吴钟俊,道光十二年壬辰科一甲第一名,赐状元及第。君命提督福建全省学政是职位,说明这个吴大人是福建提学,管理福建全省的文教科举。翰林院修撰是考中状元之后正式任命官职之前的职位,清制一甲一名任翰林院修撰,二三名任翰林院编修。二、三甲任翰林院庶吉士。担任编修后该员授予正式官制是詹事府右春坊的右中允。詹事府在康熙年间是管理太子日常生活的官署,后期成为管理文化的多余官署之一,专备翰林院迁转之资。
该吴员的品秩:提督学政一职无品秩,一般由翰林院派员充任,三年一任,按原品到任。国子监司业、左右中允均为正六品文官。翰林院修撰是从六品文官。由此可见吴钟俊为当时清朝的一名正六品文官。而正六品文官在清朝多如牛毛。按照现在的官制介乎于县级正职和地市级正职之间,清朝知县为正七品,知府为从四品。知府以下有同知、直隶州知州为正五品,知州从五品,府通判正六品,州通判从六品,知县正七品。而府通判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助理。
为:为的意思就是做、写、颁的意思。
而左宜则是贡生。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取得贡生的功名理论上可以当官,但是清中末捐纳风气盛行,有钱人家都会花钱捐个贡生的功名来光耀门庭,所以左宜是考上的还是捐纳所得不得而知。
纵上述,该匾属于当时的一个省督学题写给该省的一个学生的匾额。
就历史价值来说,这样的匾额全国应该不少。由于题写的官员属于清朝的中下级官员(后来当上了礼部侍郎,虽是二品大员,但是毕竟名气不大)所以可供研究的素材不多。
市场价值不太清楚。
你们老辈的人说祖上有人中过状元如果是凭这块匾的话,那就是理解错误了。做过知县到不奇怪,贡生已经是可以做官的。
楼上不懂,上书房行走的意思就是在上书房当差的意思,是皇帝赐给的一种荣誉。只能说他是皇帝的近臣,但不一定是宠臣,上书房行走和军机处行走在有清一代太多了。
其次,道光十九年既鸦片战争爆发前一年是1839年,至今还没有200年呢。
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有清一代一般是写钦命****而不是君命*****。楼主是否写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