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友人惭下车引之的引字什么意思
“引”:拉,牵的意思。
原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出自:自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
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道德!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自己离去。”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前来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
扩展资料:
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作者只用了103个字写活了聪明有礼冷静自尊而年仅七岁的元方。作者善于运用反衬的写法:一方是陈太丘的友人,无信又无礼,动辄发怒,张口骂人;另一方是陈太丘的儿子元方,深明事理,据理驳斥, “入门不顾”,态度决绝,很有志气,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无理,一个有理;一个粗暴,一个冷静;一个自秽,一个自尊。作者还特别点出,在那个粗暴无礼的长辈面前能自尊有理的,却是个年仅七岁的孩子,美丑判然,爱憎分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通过传神的细节和针锋相对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也是作者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太丘与友期
2.引字的成语并引字是抱着的意思
救经引足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穿壁引光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呼朋引类 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引领而望 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引而不发 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引狼入室 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以为戒 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引虎自卫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引吭高歌 引:拉长;吭:嗓子,喉咙。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引吭高声 引吭:放开嗓子。放开喉咙,高声歌唱。亦作“引吭高歌”、“啭喉高歌”。
引类呼朋 引:招来;类:同类;呼:叫。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
引足救经 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旷日引月 〖解释〗引:迁延。历时长久。同“旷日引久”。
引吭悲歌 〖解释〗引:拉,伸。吭:喉咙,嗓子。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3.抛砖引玉中的“引”字是什么意思
引:引出,引荐,使之参与的意思。
抛砖引玉
基本解释:抛出砖头,引来白玉。用没有价值的事物引出有价值的事物之意,比喻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也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鯈子。
典故:入定境界。有一天,众僧晚参,从谂禅师故意说:“今夜答话,有闻法解悟者出来。”,此时徒众理应个个盘腿正坐,闭目凝心,不动不摇。恰恰有个小僧沉不住气,竟以解问者自居,走出礼拜。从谂掸师瞟了他一眼,缓声说道:“刚才抛砖引玉,却引来一块比砖还不如的土坯!”,另外,有一个抛砖引玉的故事。据《历代诗话》、《谈证》等书记述:唐代诗人赵嘏,以佳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博得大诗人杜牧的赞赏,人们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当时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诗人,一向仰慕赵嘏的诗才。他听说赵嘏来到吴地,料他一定会去灵岩寺游览,便先赶到灵岩,在寺前山墙上题诗两句,希望赵嘏看到后能添补两句,续成一首。果然赵嘏游览灵岩寺看到墙上两句诗,不由诗兴勃发,顺手在后面续了两句,补成一首完整的绝诗。常建的诗没有赵嘏写得好,他以较差的诗句引出赵嘏的佳句,后人便把这种做法叫作“抛砖引玉”。其实,常建、赵嘏并非同时代人,他们各自的活动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续诗之说不可信,只是由于这段故事很出名,人们也就承认它是成语“抛砖引玉”的出处之一。
4.引字是什么意思
引 #yǐn
【释义】 ①拉;延伸:引力|引而不发|引颈|引吭高歌。②带领:引导|引路|指引。③惹;使出现:引逗|引诱|吸引|引人发笑。④用来做根据或理由:引文|引证|旁征博引。⑤离开:引退。
【引导】 #yǐndǎo ①带领。②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
〖例句〗导游小姐引导游客参观了故宫博物院。
【引路】 #yǐnlù 带路。
〖例句〗如果没有山民的引路,我们就困在山中了。
【引人入胜】 #yǐn rén rù shèng 多指优美的风景、诗文、绘画等,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
〖例句〗九寨沟风光引人入胜,来到这里真仿佛进入了世外仙境。
【引人注目】 #yǐn rén zhù mù 引起人们的注意。
〖例句〗走进校门,就看见一幅引人注目的大标语,上面写着“ 庆祝六一儿童节 ” 。
【引用】 #yǐnyòng ①用别人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作为根据。②任用。
〖例句〗写文章时,适当地引用名人名言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引诱】 #yǐnyòu ①诱导。多指引人做坏事。②诱惑;诱使。
〖例句〗社会上一些坏人,常常利用青少年单纯、幼稚的特点,引诱他们干坏事。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引 <;动>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拉,牵挽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
引yǐn
⒈导,领,率领:~导。前面~路。~兵打仗。
⒉拉,牵:~弓射之。~车上坡。〈引〉延长,伸长:~领(伸脖子)西望。
⒊避开,退却:~避。~退而去。
⒋用来做凭证或理由:~证。~经据典。~此为荣。~为鉴戒。
⒌〈古〉发给商人运销某种货物的凭证:盐~。茶~。
⒍诱惑,诱骗:~诱。勾~。
⒎惹,诱发:~起。~得众人哄堂大笑。
⒏〈古〉文体名。"序"又称"引":短~。
⒐〈古〉诗体名。跟"歌"、"行"相似:箜篌~。
⒑〈古〉长度单位。十丈为一引。
⒒〈古〉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⒓
①乐曲或戏曲等开始的一段。
②中医称主药以外的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