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菊花的形态特征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 60-150厘米。
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 5-15公分,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
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 2.5-20厘米,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於茎枝顶端;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条形,边缘膜质,外面被柔毛;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
花色则有红、黄、白、橙、紫、粉红、暗红等各色,培育的品种极多,头状花序多变化,形色各异,形状因品种而有单瓣、平瓣、匙瓣等多种类型,当中为管状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状花;花期 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实多不发育。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亚灌木。繁殖苗的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
地上茎高0.2-2米,多分枝。幼茎色嫩绿或带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绒毛。
花后茎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茎发生孽芽。
菊花叶系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柄下两侧有托叶或退化,叶卵形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叶的形态因品种而异,可分正叶、深刻正叶、长叶、深刻长叶、圆叶、葵叶、蓬叶和船叶等8类。
菊花的花(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径约2-30厘米,花序外由绿色范片构成花苞。花序上着两种形式的花:一为简状花,俗称花心,花冠连成简状,为两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头2裂,子房下位1室,围绕花住主5孜聚药雄蕊;另一为舌状花,生于花序边缘,俗称花瓣,花内雄蕊退化,雌蕊1枚。
舌状花多形大色艳,形状分平、匙、管、桂、畸等5类。瘦果(一般称为种子)长1-3毫米,宽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纵棱纹,褐色,果内结一粒无胚乳的种子,果实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约1克。
菊花品种具有极大多样性,分类工作者们探讨菊花的原祖。或认为野菊是菊花的原始祖先,或认为甘菊是原祖,或认为它的原祖是小红菊,或者开出一系列的可能的原祖名单。
中国科学工作者有的还进行过属间杂交实验,在探讨菊花真源方面做了一些推测性和实验性工作。无论推测和实验,都是试图把菊花的来源落实于该属的某一个或某两个种上,并且试图指出,在这些浩瀚的品种中,哪一个品种最为原始,即是说,想找出最原始的菊花品种。
可以肯定,菊花的来源是多方面,是多元而不是单元起源。菊花是异花受粉植物。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运用种间,甚至属间杂交的办法,来获取菊花的新性状,并通过返交、互交等有性过程来获得新性状的分离。这样如此返复的遗传重组合和性状的分离,新性状就越来越多。
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的人工杂交和随机的自然选择都可以同时出现或交替发生。但是,去劣择优的人工选择过程,却永远起着主导作用。
菊花染色体极其有限。仅记录到菊花是6倍体,2n=54。
菊花新品种产生的另一个可能的途径是体细胞的突变(芽变),用固定芽变的办法来获得新品种。 野菊(原种):多年生草本,高0.25-1米,有地下长或短匍匐茎。
茎枝被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或较多。基生叶和下部叶花期脱落。
中部茎叶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而边缘有浅锯齿。叶柄柄基无耳或有分裂的叶耳。
两面同色或几同色,淡绿色。头状花序直径1.5-2.5厘米,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
总苞片约5层,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中层卵形,内层长椭圆形,长11毫米。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宽膜质,顶端钝或圆。
舌状花黄色,顶端全缘或2-3齿。瘦果长1.5-1.8毫米。
花期6-11月。 甘菊(原种):多年生草本,高0.3-1.5米,有地下匍匐茎。
茎直立,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仅上部伞房状花序分枝。基部和下部叶花期脱落。
中部茎叶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二回羽状分裂。
全部叶两面同色或几同色。柄基有分裂的叶耳或无耳。
头状花序通常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或稍紧密的复伞房花序。总苞碟形,总苞片约5层。
中内层卵形、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全部苞片顶端圆形,边缘白色或浅褐色膜质。舌状花黄色,舌片椭圆形,端全缘或2-3个不明显的齿裂。
瘦果长1.2-1.5毫米。花果期5-11月。
小红菊(原种):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有地下匍匐根状茎。茎直立或基部弯曲,自基部或中部分枝,但通常仅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分枝。
中部茎叶肾形、半圆形、近圆形或宽卵形,通常3-5掌状或掌式羽状浅裂或半裂,全部裂片边缘钝齿、尖齿或芒状尖齿。根生叶及下部茎叶与茎中部叶同形,但较小;头状花序少数(约3个)至多数(约12个)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伞房花序,少有头状花序单生茎端的。
总苞碟形,;总苞片4-5层。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膜质。
舌状花白色、粉红色或紫色,舌片长顶端2-3齿裂。瘦果长2毫米,顶端斜截,下部收窄,4-6条脉棱。
花果期7-10月。
2.菊花形态特征是怎么样的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亚灌木。营养繁殖苗的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地上茎高0.2~2米,多分枝。幼茎色嫩绿或带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绒毛。花后茎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茎发生蘖芽。
菊花叶系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柄下两侧有托叶或退化,叶卵形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叶的形态因品种而异,可分正叶、深刻正叶、长叶、深刻长叶、圆叶,葵叶、蓬叶和船叶等8类。
菊花的花(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径约2~30厘米,花序外由绿色苞片构成花苞。花序上着生两种形式的花:一为筒状花,俗称“花心”,花冠连成筒状,为两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头2裂,子房下位1室,围绕花柱生5枚聚药雄蕊;另一为舌状花,生于花序边缘,俗称“花瓣”,花内雄蕊退化,雌蕊1枚。舌状花多形大色艳,形状分平,匙、管、桂、畸等5类。瘦果(一般称为“种子”)长1~3毫米,宽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纵棱纹,褐色,果内结一粒无胚乳的种子,果实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约1克。
3.菊花花瓣的形状像什么
太阳。
介绍: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
植物文化:市花,菊花是中国北京、太原、德州、芜湖、中山、湘潭、开封、南通、潍坊、彰化市市花。
4.菊花的结构特征怎么写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cm,通常30-90㎝。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
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
5.描写菊花形态的段落
秋天的花儿是最美的,像桂花,像玫瑰花,像三角梅,像水仙花等等。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成为焦点的菊花,它以优美的姿态,淡淡的幽香与绚丽的色彩赢得了众人的眼球。 有的是“千手观音”,它的一只“手”向四面八方伸展着,舒展双臂;有的似“兄弟姐 妹”,它的每一片又细又长的花瓣儿紧挨在一块儿,亲密无间;有的是“一枝独秀”,只有一片花瓣不怕严寒,探出了小脑袋看看这多姿多彩的世界,饱览风光;还有的是小巧玲珑的“绣球”,丝一般的花瓣全部向里卷,卷成了球状,可爱至极……菊花不但花美,形状千姿百态而且颜色艳丽,有黄、有绿、有白、有深红、有大紫……让人眼花缭乱。
凑到一朵盛开的菊花上去好好地闻一闻,一股股幽香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帮人消除了一天中所有地烦恼。
6.菊花的外形特征是怎样
菊花()菊科菊属植物的栽培种,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又称鲍菊。
品种已达千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20-200cm,通常30-90㎝。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
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
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平、匙、管、畸四类,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
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
根据花期迟早,有早菊花(九月开放),秋菊花(十月至十一月),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八月菊、7月菊、五月菊等。根据花径大小区分,花径在10厘米以上的称大菊,花径在10—6厘米的为中菊,花径在6厘米以下的为小菊。
根据瓣型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菊花形态特征花瓣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