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文是怎样演变的
中国的青铜器是中国传统美术之源。青铜器具有华美的外表和丰富的内涵,它把实用、审美和伦理观念结为一体,把工艺、雕刻、书法与绘画艺术集于一身,是综合的艺术品。
西周后期周宣王时,有位太史名叫“籀”,他曾著大篆十五篇,久已失传。而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却还宛然清晰,它们记录了周王的政绩,记录了诸侯的言论,记录了贵族大夫的品德……经过专家的研究辨析,大致可以识读下来。因为它们被铸在金属器皿或钟鼎之上,所以称之为“金文”或“钟鼎文”。凹进去的文字称作“款”,凸出来的文字称作“识”。
金文和商代甲骨文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本质上是同一个体系,两者都是在书迹基础上进行加工后的产物。金文大多是浇铸在器物上的,制作程序比较复杂,大概是先用毛笔将铭文写在毛坯上,经过刻制、修饰、翻模、铸造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和器物一起浇铸成形。和甲骨文相比,不同的制作方法使金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貌。金文能更好地体现毛笔书写的特征,线条的变化比甲骨文丰富得多,圆转、提按、顿挫等都能得到很好的表达,更接近墨迹的效果。
商代后期金文大多属于表示族徽的图形文字,粗细不一,古朴自然,趋向于图案化,如“司母戊”“司母辛”铭文是笔画呈首尾尖、中段粗的所谓“波磔体”,书体雄伟有力,弘放恣肆。商代末期出现了较长篇幅的铜器铭文,有的字体规整,如《戌嗣子鼎》;有的遒劲有力,优美洒脱,如《小臣艅犀尊》《古亚簋》。
西周时,手工业作坊规模较大,分工细致,号称“百工”。这些作坊及商业都由官府统一管理、经营,这就是所谓的“工商食官”,它是金文繁荣的基础。西周继承、发展了商代的青铜铸造技术,青铜器的种类、数量比商代增多;冶铸技术比商代进步,发明了翻制模、范的方法。辉煌的西周金文书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2.清的篆体怎么写
清的篆体写法如下:字源解说 清,金文 (水bai) (青,即“倩”,美丽、漂亮),表示水体透澈漂亮。
有的金du文 将“青” 写成 。有的金文 将“青” 写成 。
造字本义:形容词,水无杂滓,明丽澄澈。篆文 承续金文字zhi形。
隶dao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丽水为“清”,丽日为“晴”;美目为“睛”,美意为“情”;好话为“请”,好米为“精”。
字形演变:扩展版资料:文言版《说文解字》:清,朖也。澄水之皃。
从水靑声。白话版《说文解字》:清,水净透明。
水澄澈的样子。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青”是声旁。
相关词汇:1、清早[qīng zǎo] 时间词。清晨:明日清早出发。
2、清水[qīng shuǐ] 清澈的凉水。3、清晨[qīng chén] 时间词。
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4、清洗[qīng xǐ] 洗干净:炊具权要经常清洗消毒。
5、冷清[lěng qing] 冷静而凄凉:冷冷清清。冷清的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