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自传怎么写
自传是传记的一种。
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
自传体作文是传记的简要形式-小传的一种。 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但是,怎样把自传体作文写好,却不象写人那样简单。
首先,自传体作文要写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我”来。这个我,应该就是生活中自己的真实样子,而不是与生活中真实的自己隔着一层,让人看了之后,觉得那不是你,或者不是完全真实的你。
这就要求写作自传体作文的第一个要求是认识自我。也许你要问了,我自己还能不认识自己吗?其实不然。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走过的每一天每一步都在塑造着自己。在紧张的生活中,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中,慢慢地,可能对自己的成长不那么敏感了,或是感受不那么深刻了,或者,由于环境的左右,自己成了自己不希望的样子,自己对自我的认识也渐渐有了偏差。
写作自传的过程有时是一个寻找、发现自我的过程,你要顺着一根线,把自己给追回来,加以审视,加以分析,最终真正地认识自己。那么,怎样才能在文章中真实地、生动地表达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请问一下自己: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性格如何?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以上的爱好与想法?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谁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哪些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这么问下来,做个记录,加以整理,一份较为真空的自传体作文就出来了。写作自传体作文比其他写人的作文要容易很多。
这是因为写的是自己,素材不缺,认识不缺。但是,素材多了,又面临一个选材和剪裁的问题。
什么样的素材最适合用于这篇自传体文章?什么样的素材更重要、更有表现力?这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写作自传体作文,最忌写成流水账,从自己的出生写起、一年一年的,在哪儿生活,在哪儿上学,在哪儿玩耍,这样的文章不是自传。
自传中的自己要个性鲜明。要紧扣自己的性格特点来写作,我爱静还是爱动?内向还是外向?喜欢看书还是喜欢运动?都要在写作中运用准确的事例生动地表达出来。
自传还有向别人明确传递出自己的外貌特征,使人读后留有印象,甚至一见到你本人就能根据你自传中的描写认出你。这也需要运用外貌描写的技巧,把自己写好,写活。
自传中要有事实。自传不是简单的记人,它要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要有一定的时间感。
虽然我们现在年龄还小,但成长的经历已经有了,这在自传中都要较好地反映出来。比如,一位作者写到自己现在是环保主义者,非常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时候游长城时一位叔叔捡垃圾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后来通过科教片和老师的引导又强化了这一观念,现在,我们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更加深了这种认识,所以,为了保护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积极地参加植树、节水宣传、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所以,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将来我还要发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保护环境的行列。这篇自传中,作者通过大量事实描述了自己成长为一个环保主义者的过程,一些切身的体会、真实的活动让文章十分生动、充实。
自传中有时也要有感情的流露和对事情的看法,也要写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但这些非同于其他文艺作品中的直接抒情、议论,而是寓情、理于叙事之中,让读者感觉出来,即间接表露出来。像《鲁迅自传》就是一篇叙述性非常强的优秀典范作品。
鲁迅自传 我于1880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能够看书的学力。
所以说,在幼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13岁时,我家忽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支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其时我是18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知道了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却陆续失败了。
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29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校长。
革命政府在。
2.要自传范文或名人自传
短文两篇名人自传 选自《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本文写于1934年3.4月间。鲁迅鲁迅,以1881年生于浙江之绍兴城内姓周的一个大家族里。
父亲是秀才;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到能看文学作品的程度。家里原有祖遗的四五十亩田,但在父亲死掉之前,已经卖完了。
这时我大约十三四岁,但还勉强读了三四年多的中国书。因为没有钱,就得寻不用学费的学校,于是去到南京,住了大半年,考进了水师学堂。
不久,分在管轮班,我想,那就上不了舱面了,便走出,又考进了矿路学堂,在那里毕业,被送往日本留学。但我又变计,改而学医,学了两年,又变计,要弄文学了。
于是看些文学书,一面翻译,也作些论文,设法在刊物上发表。直到1910年,我的母亲无法生活,这才回国,在杭州师范学校作助教①〔助教〕辅助主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人。
鲁迅于1909年7.8月间回国,同年9月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日籍教员的翻译。课文中说1910年回国,应是鲁迅记忆所误。
次年在绍兴中学作监学〔监学〕负责管理学生的职员,一般也兼任教学工作。1910年9月,鲁迅到绍兴府中学堂作监学兼生物教员。
1912年革命后,被任为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但绍兴革命军的首领〔绍兴革命军的首领〕指王金发。王金发在加入光复会,参加辛亥革命以前,曾是浙东洪门会平阳党的首领,所以鲁迅说他是“强盗出身”。
1912年,因为鲁迅支持的一份报纸,批评了王金发任都督的绍兴军政分府,曾出现过王金发要派人杀鲁迅的传言。是强盗出身,我不满意他的行为,他说要杀死我了,我就到南京,在教育部办事,由此进北京,做到社会教育司的第二科科长。
1918年“文学革命〔文学革命〕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运动起,我始用“鲁迅”的笔名作小说,登在《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陈独秀主编。
鲁迅是它的重要撰稿人,并曾参与编辑工作。上,以后就时时作些短篇小说和短评;一面也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讲师。
因为做评论,敌人就多起来,北京大学教授陈源〔陈源(1896—1970)〕笔名西滢,在当时学生的爱国运动中,他对支持学生的鲁迅一再散布流言,进行攻击。开始发表这“鲁迅”就是我,由此弄到段祺瑞〔段祺瑞(1865—1936)〕北洋军阀皖系首领,当时北京军阀政府由段祺瑞执行政务,号称“执政”。
将我撤职,并且还要逮捕我。我只好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做教授;约有半年,和校长以及别的几个教授冲突了,便到广州,在中山大学做了教务长兼文科教授。
又约半年,国民党北伐分明很顺利,厦门的有些教授就也到广州来了,不久就清党①〔清党〕1924年,国民党在孙中山主持下改组,**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政变,公布“清党”决议案,大肆捕杀**员和国民党左派分子。
我一生从未见过有这么杀人的,我就辞了职,回到上海,想以译作谋生。但因为加入自由大同盟〔自由大同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的简称,是在中国**支持和领导下的进步团体,1930年2月成立于上海。
宗旨是争取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听说国民党在通缉我了,我便躲起来。
此后又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左翼作家联盟〕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中国**领导的革命文学团体。1930年成立,1935年解散。
民权同盟〔民权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简称。由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
宗旨是反对国民党的法西斯专制,援救政治犯,争取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
到今年,我的1926年以后出版的译作,几乎全被国民党所禁止。著者略历选自《老舍全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老舍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失怙(hù)〕指死了父亲。
怙,依靠。,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①〔布尔乔亚〕法语音译,资产阶级的意思。
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合称。
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赶集》《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骆驼祥子》《火车集》,皆小说也。当继续再写八本,凑成二十本,可以搁笔矣。
散碎文字,随写随扔;偶搜汇成集,如《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老牛破车》,亦不重视之。
3.名人自传有哪些
看你喜欢哪类的名人咯
近来很多名人都喜欢给自己写传啊
我看过《欧文自传》
讲足球明星的 讲他的辉煌足球生涯
还有,贝克汉姆也有自传呀
自传让我们了解的是某个人的生活背景以及人生经历
如果只是单纯想了解某个名人,直接百度一下就好了
但你若真的想要深入了解某个人和他的成就
就去看自传吧
至于你喜欢的那个人有没有自传
再百度一下呗
如果是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想找来看的话
《鲁迅自传》海伦凯勒自传 都是不错的选择
4.名人自传100字文章写得很好的
<富兰克林自传>,周国平<我的心灵自传>,克林顿<我的生活>,希拉里<亲历历史>, 卢梭的《忏悔录》可说是必读书籍,另外,沈从文的自传别具一格,每个部分都是一篇异常优美的散文,饱含人生哲理,也不乏风情民俗风光的描写,徐俐《女人是一种态度》,曾子墨《墨迹》、赵忠详《岁月随想》、闾秋露薇《行走中的玫瑰》、白岩松《痛并快乐着》、朱迅《说出来就过时》、崔永元《不过如此》;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罗奇传,托尔斯泰传;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人物传记怎么写
传记就是记录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名人事迹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传记的写法一般是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末尾一般总述人物的功绩成败,也可以在记叙成长经历的同时加入一些议论。 写人记叙文以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事迹为主,如人物传记、人物通讯、人物轶事等等。
写人的记叙文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写人一般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⑴,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⑵,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⑶,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
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⑷,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
⑸,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⑹,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
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⑺,通过事件来写人。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
写人的几种方法可以单独进行训练,也可以综合进行训练。
6.名人自传作文500字
鲁迅的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 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 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2〕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 堂〔3〕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7.名人自传作文600
不知已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但童年往事却已贴在记忆迷离的橱窗上,一眨开眼就看到了这些想忘也忘不了的往事。一个人的成长,如刚发芽的小草从坚硬的土地里努力的钻出来,虽然艰辛,但出来时大地是多么的美好。
我在家里是“小公主”,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我有着乌黑发亮的长发,有着不怎么高挺的鼻子,鼻子下衬托着一双红润的小嘴。
爸爸是个医生,但爸爸的道理却如小溪,怎么流也流不完。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为善最乐,读书更佳”那时,我最怕听到的就是这句话,因为听到了准是又要去读书了。记得那是春天,树长出嫩枝,大树又孕育了新生儿。这时一个严厉而雄浑苍劲的声音进入了我的眼帘,他把我从梦中硬拽了出来。我无奈的睁开昏暗的眼睛,说:“爸,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爸爸语重心长的说:“现在最要紧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我心想:“读书也要有兴趣嘛!天才就是强烈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我坐在写字桌上,眺望窗户外展翅翱翔的雁阵,我渴望自由,我希望能成为一只大雁,自由自在的遨游整片天。我无奈的读着日久乏味的《论语》。忽然,九个字把我的眼球吸引住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爸爸不是说:“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探索的。”我一定要鼓起学习的勇气,朝困难走去。
爸爸告诉我全部秘诀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到底。只要自己能坚持到底,不管结果怎样,但你做了。我跟着这个目标,跟着这个身影,一直走下去,我相信走上的一定是康庄大道。一颗质地坚硬的橡树,即便用一柄小斧去砍,拿斧头虽小,但如看个不停,终必把树砍倒。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不管什么都不能把自己屈服。
如果对你有帮助,采纳吧
8.名人自传
1.鲁迅的自传比如《朝花夕拾》,另外他也专门写有一篇短小的自传,见:2.《茅盾自传》见:3.蒙田自画像见:4.高尔基的“苦命人”自传见:5.简介或评论(可缩写)真实而精彩的人生——《鲁迅自传》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一、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
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
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这是一段痛苦而真实的人生经历。
为了生存和发展,少年鲁迅不得不更多的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奔波,虽然这其中的许多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对此,鲁迅先生并不讳言。
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当先生被亲戚称为“乞食者”时,“我于是决心回家”,“决心”二字包含了少年鲁迅无限辛酸和强烈的自尊;当学费也无法筹措时,少年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精彩人生必备性格初见端倪。
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之所以选择上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一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了当时经济困难,二是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
可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这是由于少年鲁迅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水师学堂,虽然水师学堂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
所以,为了求学,少年鲁迅又改进矿路学堂。在南京的 4年间,中国经历了怵目惊心的剧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八国联军蹂躏国土,这促使鲁迅更加急迫地寻找新鲜的知识和救国的真理。
1902年1月,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旋赴日本留学。
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
但后来通过“看电影事件”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则完全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
如果说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士,开始了他更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
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是一段精彩人生!都是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写照。 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奔波表现得极为平淡,用 “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先生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
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先生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到1926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被政府通缉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但鲁迅先生却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出来,将那种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充分体现了先生蔑视反动政府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与反动军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
而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则不无调侃嘲弄之味。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
我们从《鲁迅自传》中看不到一丝先生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