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兵的《自传》该怎么写
我 的 自 传 今天开始写自己的自传了,原来好像自传之类的东西是留给那些著名的大人物,有着满足大众去探寻公众人物成长轨迹的颇多意味,而我则不同,我写很多的东西的目的并不是让很多的人去看,当然看的人越多越好,可我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顶多是些志同道合的老友翻开博客或空间去看看,不过我已知足了。
其实,小人物能反映大历史,而我是一个偏爱历史的人,所以我能深知在历史上一个个小人物能帮助我们理解真正的历史,他们的身上不但折射着出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奋进,也见证了他们的迷茫和痛苦。我想我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同千百万的同龄人一起在转型的中国走着时代赋予我们的成长的道路,体味着成功与失败,品尝着孤独和失落,确是别又一番滋味在心头啊!而说自私些我很喜欢读自己写的文章,不知道为什么好像许久翻开自己从前的文字时总有些成就感,总能回忆起当时的写作,回忆起那些纸笔飞扬的岁月,回忆起那渐渐逝去青春的往事,这也许这就是我写东西最大的目的吧! 好了,开始自传 一、过去的一些往事: 我出生在1983年10月9日,祖籍山东,出生地兰州,父亲是山东人章丘人,71年当兵分配到兰州后就一直留在了这里。
母亲是河北人,早年姥爷姥姥闯关东之后,母亲就出生在哈尔滨,后来建国初期支援大西北,襁褓中的母亲便被带上了西去的列车,先是天水后来最终定居兰州,所以母亲一直对哈尔滨颇有好感。 父亲是一个善良忠厚又童年不乏苦难的人。
说起来父亲家的事情相当的复杂,02年我回山东老家的时候曾想好好调查下父亲家的详细情况,但材料缺乏并且阻力重重,不得不放弃。 我的奶奶姓颜,在山东这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颜回的后裔,奶奶一辈姊妹四个,奶奶排行老二,只是听到几个姨奶奶说过,奶奶漂亮泼辣而且还喜欢抽烟,她生前只是留下了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相片中的奶奶消瘦怀抱着我的叔叔,静静的微笑着,这也是我脑海中唯一清晰没有干扰的回忆。
姨奶奶们说,父亲在出生后我的亲爷爷就去世了,怎么去世、在哪去世、后来又葬在何处就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也是父亲身世的一个迷!姑姑和叔叔们由于很多的原因不知道这些事情,姨奶奶们说的很含糊,细细去问也是莫衷一是,不知所云,后来我又追问我的亲爷爷姓什么,她们才告诉我也是姓王,这也许是我能找到的唯一线索了。后来奶奶从济南改嫁到了章丘农村,因此三个姨奶奶和奶奶闹出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可是她们谁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奶奶会从大城市改嫁到了农村?又是一个迷!从此她们之间的联系就很少了,我想这也是姨奶奶们后来讲起来父亲身世的含糊的原因了吧。
改嫁后的奶奶又生养三个姑姑和两个叔叔,最后抱着小叔叔在车祸去世。至于父亲的童年是怎度过的,父亲也从没有提过,不过可以推想不会好到什么地方去。
上次回老家的时候,听姑姑说过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去村上的砖场烧砖拉砖以补贴家用,我一直想去看看那个砖厂是个什么样子,可却再也找不到了。父亲提起他过去的事情中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父亲在教训年幼的我不听话时候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在71年父亲接到入伍通知后到一个地名叫枣园的公社集合,集合后发了两个白馍,在那个年代这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父亲说他那时想都没想就跑了十几里地回家把两个白馍给了奶奶和弟弟妹妹们吃,然后又连夜赶回了集合地,从此离开了家,照这样的推断的话这可能是奶奶和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那一年父亲只有十六岁。
也是在那一年,奶奶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叔叔坐着一辆驴车回家在中途出了意外,听爷爷说这并不是什么太大事故,可奶奶的后脑却意外的撞在了车上拉的一个木桶之上,因此永久的故去,可她怀中的小叔叔却安然无恙,我想奶奶可能最后的一丝想法就是保护好怀中的孩子吧,这是每一个母亲的天性。
关于奶奶的故去还有一个颇迷信的说法,父亲有次说过,那是因为奶奶出事的前天晚上有一只黄鼠狼窜进了院子想要偷鸡,爷爷(父亲的养父)抄起一个扁担将其的后腿打断,后来黄鼠狼托梦于爷爷说要让我们家遭灾!那时我就有些怀疑这样一个龌龊的动物竟会有如此的神力,不过从此我也对黄鼠狼、狐狸和类似的动物没有任何的好感。 入伍后,父亲来到了西北,一直是在部队中的通讯部队中学习开车,刚开始的时候是在段家滩的通讯总站,凑巧的是这个地方离我的大学仅有一站路之遥,每次我回家的时候总能路过这里,虽然是今非昔比,可我总会记得这是我父亲青春时挥洒汗水的地方。
父亲也戏言到:段家滩曾是老子的发家地,现在也成儿子的发家地了。再与母亲相识结婚后,我们家也曾在东校场生活过短暂的数年时间,并且我也出生在那个地方,可遗憾的是现在我没有任何映像,虽然现在已是兰州军区的司令部了。
听母亲说在我四岁的时候,我们搬到了闵家桥的自动化工作站,父亲也步入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段,曾任后勤处长。我也在那里渡过了我快乐的童年,这些故事将在后文中展开。
说到母亲,跟我一样也是在兰州长大,可她和我却谁也不会说兰州本地方言,当年铁路局筹建的时候,全国各地的铁路。
2.我的个人自传怎么写
与回亿录差不多,搜集自己一生的闪光点和不足点,记述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思想变化过程。自传是以叙述形式出现的个人简历,自传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或出生年月)、家庭情况、学历、兼职工作经历、理想与抱负等。由于求职者千人千面,各人实际情况不同,因而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增加内容或删减内容。我们认为自传的作用不同于简历。自传更侧重于文学色彩,从中可以看出求职者的文化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看出你的内心精神世界。而简历只是机械地说明你的经历。
在真实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发表一些评论,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举例如下:
【范例参考】
张**自传
一提起我的家乡--贵州沿河,人们总是自然会联系起1998年的那场特大洪涝灾害。
197*年*月*日我就出生在沿河那个在当年决了口的小县城--钟南。我的1~5岁却是在海南岛度过的,因为爸爸在海南岛的某部队服役,我们随军在那里住了几年。然后又随爸爸转业回了老家。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对我的影响很大。爸爸在部队里多年,已经将以前军人的那种特有的气质--耿直、踏实融入了自己的血脉和一言一行,于是我也在耳濡目染中也多多少少秉承一些"爸志"。
家里虽然说较为清贫,但是和谐、温馨,在简单、朴实的环境里,我过着简单却也充实的生活。6岁时,我开始启蒙读书,小学和初中一直都在县城里的一个学校读书,由于性格开朗,班主任老师总是在派我做学习委员的同时不忘记给我搭上文娱委员的"美差",于是在"两职"的夹击之下,我慢慢养成了有计划的做事和学习的习惯。因此,至今我还很感谢我的老师们。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一中,继续着我的莘莘学子的生活。可是在高三第二学期的时候,一场大病不期而至,因为这意味着我参加第二年的高考必须比别人要多几十分才能去同样的学校。爸爸在这个时候又给我上了一课。他说,同情自己、抱怨自己都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面对现在和以后。高考后,我只录取到了常德师院,但是我不再怨天尤人,认真、踏实的学习,毕业的时候,取得了全系综合测评第一名的成绩,顺便还"拐带"了一大叠"三好学生"、"优秀学习干部"的证书。
爸爸的耿直使得我们家没有什么"大官"朋友,于是尽管我是以综合测评第一名的成绩分配,还是分到了一个比较偏僻的乡村中学。有领导的"表睐"、同事的爱护、学习的淳朴,我也潜心在那呆着,认真地过着,偶尔在市里上上公开课、比武课;偶尔在市教委或者县教委发两篇教学论文。可是爸爸再一次使我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爸爸以前手下的一个兵,现在成了大老板,于是千方百计找到爸爸,邀请爸爸一块旅游,走了大半个中国。回来后,爸爸灌输给我一个观念:年轻人应该多学点东西,应该去外面多长些见识,应该去南方开放城市锻炼锻炼。于是,我选择了报考中山大学的研究生,1998年的秋天我来到了广州。
在中山大学,虽然人生地不熟,但是导师、师兄都很关照我,而且还有爸爸一直"陪着"我,我想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全新的我,也继续认真、踏实的走我自己的人生之路。
现在就要毕业了,我将一如既往地追求人生最有价值的理想--希望通过所学的知识帮助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当过兵的人自传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