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步天下草书怎么写,独步 草书怎么写,独步天下
[独步天下]几个字
历代名家名帖的草书写法集字。
如图所书:
2.草书独步走
蛇。
来自李白的《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全文如下: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3.草书独步走
蛇。
来自李白的《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全文如下: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4.草书的花字怎么写
1)【花】草书的几种写法
【花】字的方正字迹-邢体草书简体写法
【花】字的钟齐流江硬笔草体写法
【花】字的金梅毛草书写法
【花】字的书体坊米芾体写法
【花】字的方正大草简体写法
2)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5.青山两个字的草书怎么写
[青山]二字历代名家名帖的草书写法。如图:
6.豹的草书怎么写
先练楷体,再练行书(行楷),最后你就学会了草书
草书
(1)简介: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 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 章草是 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今草,是章草去尽 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 大草或狂草。
(2)代表人物:
A: 草圣-- 张芝
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 。被后人称赞 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 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 杜度、崔瑷。龙 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
B:张旭
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张旭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 善草书。时以李白诗歌,裴 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为人桀骜狂放,精善草书,不治他技,为人豁达,嗜酒,世号张颠。明瓒《云林集》谓张旭草书《春草帖》锋颖纤悉,可寻其源。而麻纸桦煤,古意溢目,真足为唐人书法之冠。
C:怀素
怀素字藏真,今湖南长沙人。俗姓钱。自幼出家为僧。生于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唐代明僧,为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于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尤好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于故里零陵,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挥毫作书,因名所居曰绿 天庵。好饮,酒酣兴发,到处挥毫,人称为醉僧。以草书著名。是继张旭之后又一位狂草 艺术家。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宣和书楷》卷十九 谓:怀素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任何一种书体都有这种草化的结晶,如篆草,章草,今草, 行草,狂草,从狭义而言,是解散隶法,用以赴急的结果。
7.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是什么意思
上人是指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一个法号名为“怀素”的和尚,他的草书独步天下 【草书歌行】李白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草圣怀素怀素禅师,俗姓钱,字藏真,长沙人。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生。
幼年出家,于长沙某寺剃度为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怀素迷上书法。
修禅之暇,全部用来练字。练字要用很多纸,怀素买不起那么多的纸,便效法古人题诗芭蕉叶的先例,种了10亩芭蕉,以叶代纸。
怀素又漆了一盘、一方板,用于写字,写了擦,擦了再写,以至把盘、板写穿。怀素写坏的笔也有一堆,后来怀素把这些弃笔埋在山下,便号为“笔冢”。
怀素虚心好学,曾担笈杖钖周游各地,拜访当代名师,得到颜真卿、韦陟等的指点与鼓励。从当代书法家处,怀素又看到前代许多著名书法家的遗墨,摹习钻研,领略各家书法的精奥。
怀素又极善于观察,他从夏日的风云变幻中顿悟笔意,与前此的张旭从观女伎舞剑器中得笔法之神,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怀素酷爱草书,他师承了草书大家张长史(张旭)的狂草,而又有所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怀素与张旭,性格都很疏放率真,不拘小节,尤喜杯中物。据说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
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
怀素也曾一日九醉,时人常呼之为醉僧。他曾在寺内粉壁长廊数十间,每因酒后小豁胸中之气,便提笔急书于粉墙之上,其势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满壁纵横,又恰似千军万马驰骋沙场。
为此,时人又称怀素为“狂”。说怀素之与张旭,是“以狂继颠”。
古往今来的诗人墨客,对怀素草书的成就,赞不绝口。唐大诗人李白就曾吟诗赞美怀素草书:“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草书歌行》)韩偓的《题怀素草书屏风》也称赞:“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趴。虽多尘色染,尤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
贯休的《观怀素草书歌》:“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师不谭经不说禅,筋力唯于草书妙。
颠狂却恐是神仙,有神助兮神莫及,铁石画兮墨须入。金尊竹叶数斗余,半饮半倾山衲湿。
醉来把笔猛如虎,粉壁素屏不问主。……知师雄名在世间,明月清风有何极。”
书法鉴赏家的评论就更多,几乎没有一本书法史著没提到怀素。吕总的《续书评》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
黄庭坚的《山谷题跋》称:“怀素草书暮年乃不减长史(按指张旭)。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
米芾的《海岳书评》赞“怀素书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某氏的《集古录》也说:“藏真特以草书擅名当时,而尤见珍于今世。”
蒋之奇评说:“草书有妙理,帷怀素得之”,岑宗旦《书评》也形容“怀素闲逸,故翩翩如真仙”,沈右《书画题跋记》则解释说:“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王世贞《弇州山人稿》称赞怀素《千文帖》“字字欲仙,笔笔欲飞”;某氏的《石、墨镌华》则赞誉怀素《圣母帖》“轻逸圆转,几贯王氏之垒而拔其帜矣”,文彭也称赞怀素《清净经》“笔法高古,精神焕发,真有骤风旋雨之势”。
何绍基的《跋板桥书道情词》则说:“山谷草法源于怀素,怀素得法于张长史,其妙处在不见起止之痕。前张(张旭)后黄(黄庭坚),皆当让素师独步”。
类似上述的评说还有许多,实在无法一一枚举。 由于怀素草书精妙绝伦,独树一帜,所以历来为收藏家所珍重。
仅宋朝御府所收藏的怀素草书就多达101件。只可惜宋御府收藏的怀素草书大都已毁于兵灾。
流传至今的怀素草书还有以下7件:《自叙帖》、《藏真帖》、《千字文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论书帖》,秀颖超群,清逸非凡,不颠不狂,出规入矩,精练娴熟,完全承袭了王羲之十七帖的草法,很可能是怀素早年之作。
此件曾藏于宋御府,流散民间后又为元代鉴藏家张晏、明代项子京、清代高士奇、安岐等所相继收藏,而后又藏入清内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字态忽大忽小,草法精湛,藏锋内转,效张芝的出神入化,万马奔腾,而又师袭张颠狂草法规,卓然自成一家。
《圣母帖》,既不似《论书帖》的圆稳古雅的平畅之笔,又不似《自叙帖》骤雨狂风似的飞舞之笔。放纵飘逸,兼而有之,写来墨润笔健,神采飞舞,精神照人。
且其字态,大小参差,肥瘦笔调,随意挥洒,均不逾字行的排列,与前两帖相比,又别具丰神。由此可见,怀素书法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