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夕的繁体字怎么写 异体字
夕
拼音:xī,注音:ㄒㄧ
〈名词〉
夕字的笔画顺序
1、傍晚,日落的时候:夕阳;夕照;朝夕相处;朝不保夕;朝不谋夕。
2、泛指晚上:前夕;除夕;一夕长谈;七夕。
3、西面,西方;山的西面。
4、姓氏:夕姓。
◎夕
拼音:yì,注音:ㄧˋ
〈名词〉
5、同“射(yì)”。用于“夕(yì)姑”,即“射姑”,春秋时曹庄公名,姬(jī)姓。
〈副词〉
6、通“亦”。
详细解释
◎夕
拼音:xī,注音:ㄒㄧ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像初月形。《说文》:“莫也。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2)同本义。
宋体“夕”字
夕,莫也。——《说文》
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以时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众寡,为之版以待,夕击柝而比之。——《周礼·天官·宫正》 郑玄注:“夕,莫也。莫行夜以比直宿者,为其有解惰离部署。”
日东则景夕多风。——《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
初昏为夕。——《书·洪范·五行》注
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周礼·地官·司市》
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朝于斯夕于斯,岁时伏腊祭(袁可立)于斯。——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3)夜晚,晚上。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唐风·绸缪》
以永今夕。——《诗·小雅·白驹》
夕字
朝而不夕。——《左传·成公十二年》
以朝夕燕出入。——《周礼·道仆》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易·乾》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水调歌头》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宋·苏轼《超然台记》
湿摺通夕露,吹衣一夜风。——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
此夕欢娱,风清气朗,笑他梦雨暗高唐。—— 清·洪升《长生殿·定情》
时当七夕,鹊渡银河。天上人间,良宵第一。——唐·杜甫《牵牛织女》 注: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之夜。
(4)指每年的最后一季、每季的最后一月或每个月的下旬。
季冬之夕,君自听朝。——《管子·立政》
季冬之夕,即季冬之暮。——张佩纶《管子学》
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下旬为月之夕;自九月尽至十二月为岁之夕。——《洪范·五行传》注
月夕卜宅。——《荀子·礼论》 杨倞注:“月夕,月末也。”
岁之夕、月之夕、日之夕,则庶民受之。——《尚书大传》卷三 郑玄注:“自九月尽十二月为岁之夕,下旬为月之夕。”
(5)晚潮,夜间的潮。后作“汐”。
官赋轨符,乘四时之朝夕。——《管子·国蓄》
天下之朝夕可定乎?——《管子·轻重乙》 郭沫若案:“‘朝夕’犹‘潮汐’,喻言起伏。”
吴之诸郡,姑苏称其首。郡之属邑,昆山出其右。杂以鱼盐之利,溉乎朝夕之池。——宋·王禹偁《昆山县新修文宣庙记》
(6)通“昔”。昔时,往日。
吴王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驩心。——《史记·吴王濞列传》
(7)墓穴。后作“穸”。
夕,与穸通。——《字汇补·夕部》
窀夕不华,明器不设。——《泰山都尉孔宙碑》 按:《左传·襄公十三年》“惟是春秋窀穸之事”洪亮吉诂引惠栋曰:“《孔宙碑》作‘窀夕’,《说文》无‘穸’字,明不从穴也。”
(8)西面,西方;山的西面。
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于运坸之上。——《管子·七法》 尹知章注:“立朝夕,所以正东西也。”
宴乐始酣,白日倾夕,骊驹就驾,意不宣展。——三国·魏·应璩(qú)《与满公琰书》
(9)姓。
夕,姓。蜀有尚书令夕斌。——《广韵·昔韵》
夕氏,后汉巴中渠帅有夕氏,巴郡七姓,一曰夕。《蜀志》尚书令夕斌。——《通志·氏族略五》
2.夕的繁体字怎么写 异体字
夕拼音:xī,注音:ㄒㄧ〈名词〉夕字的笔画顺序1、傍晚,日落的时候:夕阳;夕照;朝夕相处;朝不保夕;朝不谋夕。
2、泛指晚上:前夕;除夕;一夕长谈;七夕。3、西面,西方;山的西面。
4、姓氏:夕姓。◎夕拼音:yì,注音:ㄧˋ〈名词〉5、同“射(yì)”。
用于“夕(yì)姑”,即“射姑”,春秋时曹庄公名,姬(jī)姓。〈副词〉6、通“亦”。
详细解释◎夕拼音:xī,注音:ㄒㄧ〈名词〉(1)象形,甲骨文像初月形。《说文》:“莫也。
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2)同本义。宋体“夕”字夕,莫也。
——《说文》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以时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众寡,为之版以待,夕击柝而比之。——《周礼·天官·宫正》 郑玄注:“夕,莫也。
莫行夜以比直宿者,为其有解惰离部署。”日东则景夕多风。
——《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
初昏为夕。——《书·洪范·五行》注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周礼·地官·司市》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于斯夕于斯,岁时伏腊祭(袁可立)于斯。——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3)夜晚,晚上。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唐风·绸缪》以永今夕。
——《诗·小雅·白驹》夕字朝而不夕。——《左传·成公十二年》以朝夕燕出入。
——《周礼·道仆》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易·乾》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苏轼《水调歌头》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宋·苏轼《超然台记》湿摺通夕露,吹衣一夜风。
——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此夕欢娱,风清气朗,笑他梦雨暗高唐。—— 清·洪升《长生殿·定情》时当七夕,鹊渡银河。
天上人间,良宵第一。——唐·杜甫《牵牛织女》 注: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之夜。
(4)指每年的最后一季、每季的最后一月或每个月的下旬。季冬之夕,君自听朝。
——《管子·立政》季冬之夕,即季冬之暮。——张佩纶《管子学》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下旬为月之夕;自九月尽至十二月为岁之夕。
——《洪范·五行传》注月夕卜宅。——《荀子·礼论》 杨倞注:“月夕,月末也。”
岁之夕、月之夕、日之夕,则庶民受之。——《尚书大传》卷三 郑玄注:“自九月尽十二月为岁之夕,下旬为月之夕。”
(5)晚潮,夜间的潮。后作“汐”。
官赋轨符,乘四时之朝夕。——《管子·国蓄》天下之朝夕可定乎?——《管子·轻重乙》 郭沫若案:“‘朝夕’犹‘潮汐’,喻言起伏。”
吴之诸郡,姑苏称其首。郡之属邑,昆山出其右。
杂以鱼盐之利,溉乎朝夕之池。——宋·王禹偁《昆山县新修文宣庙记》(6)通“昔”。
昔时,往日。吴王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驩心。
——《史记·吴王濞列传》(7)墓穴。后作“穸”。
夕,与穸通。——《字汇补·夕部》窀夕不华,明器不设。
——《泰山都尉孔宙碑》 按:《左传·襄公十三年》“惟是春秋窀穸之事”洪亮吉诂引惠栋曰:“《孔宙碑》作‘窀夕’,《说文》无‘穸’字,明不从穴也。”(8)西面,西方;山的西面。
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于运坸之上。——《管子·七法》 尹知章注:“立朝夕,所以正东西也。”
宴乐始酣,白日倾夕,骊驹就驾,意不宣展。——三国·魏·应璩(qú)《与满公琰书》(9)姓。
夕,姓。蜀有尚书令夕斌。
——《广韵·昔韵》夕氏,后汉巴中渠帅有夕氏,巴郡七姓,一曰夕。《蜀志》尚书令夕斌。
——《通志·氏族略五》。
3.“心”字的甲骨文和象形文字怎么写
心 甲骨文:
心 象形文字:
拼音:xīn
心字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解释和说明
xīn
(1)<;名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
(2)<;名词>;心脏所在的**。《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也。”
(3)<;名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到,眼到,口到。”
(4)<;名词>;想法;心意。《肴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
(5)<;名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秋月白。”
【心志】内心;意志。
4.日月水火土牛羊用甲骨文怎么写
1、日的甲骨文甲骨文的“日”字,是扁扁的四方形。
这是因为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笔画很难刻得圆转。2、月的甲骨文甲骨文月像半月之形,因为月亮缺时多圆时少,所以表示“月亮”之意,有时与“夕”混同。
甲骨文:“三日乙酉夕,月有食。”是其本义。
3、水的甲骨文甲骨文中的“水”字形态各异而基本形体像水蜿蜒流动之形,两侧的点像水滴,表示水流的曲笔或多曲折、或作复式、曲向或左或右,表示水滴之点数或多或寡,于义无别。4、火的甲骨文火的甲骨文字形(图1、图2)像物体燃烧时光、焰迸射之形。
5、土的甲骨文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6、牛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的“牛”字,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7、羊的甲骨文扩展资料:日,汉语常用字,读作rì,笔画:4,笔顺:竖、横折、横、横。月,汉语常用字,读作yuè,笔画:4,笔顺:撇、横折钩、横、横。
水,汉语一级字,读作shuǐ,笔画:4,笔顺:竖钩、横撇/横钩、撇、捺。火,汉语常用字,读作huǒ,笔画:4,笔顺:点、撇、撇、捺。
土,拼 音 tǔ,笔 画 3,笔顺:横、竖、横。牛,拼音:niú,笔画:4,笔顺:撇、横、横、竖。
羊,拼音:yáng,笔画:6,笔顺:点、撇、横、横、横、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日 (汉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月 (汉语汉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水 (汉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火 (汉语汉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土 (汉语汉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牛 (汉语汉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羊 (汉语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