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哈萨克的骂人话怎么说
看你玉树临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想必一定是人渣中的极品,禽兽中的禽兽.据我观察,你肯定从小缺钙,长大缺爱,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左脸欠抽,右脸欠踹。驴见驴踢,猪见猪踩。
天生就是属黄瓜的,欠拍!后天属核桃的,欠捶!终生属破摩托的,欠踹!找个媳妇属螺丝钉的,欠拧!看看啊,你这小脸瘦得,都没个猪样啦!现在把你丢到厕所里,厕所都能吐了,把你扔进黑洞里,黑洞也能自我爆炸了!你说你,本大爷我教你练刀,你练剑,你还上剑不练,练下贱!下剑招式那么多,你偏去学醉剑,金剑不练,练银剑!最终练成了醉银剑!给你剑仙你不当,赐你剑神你不做,非死皮赖脸哭着喊着要做剑人!真是的,何必呢?!”。
2.维语骂人的话怎么说
一、最爱用的词不爱说“怎么”,说“咋”:咋走、咋办、咋卖、咋弄、咋整啥或哈(二声):“什么”;啥事?干哈?哪个啥,另外:习惯在说完话最后都加个"sa"
二、来自维语或其它民族语言的常用词:
1、羊缸子:妇女,媳妇 iYjR!
2、巴郎(子):“巴”轻声,近“把”音;男孩、年轻小伙
3、阿囊死给、囊死给:“阿”轻声;骂人的话、去死!具体含义未知
4、尧尔达西、雅达西:同志、朋友D7U
5、买格赖:过来
10、盲唉~~:走开!
11、雅克西:好!
3.新疆话日常用语
新疆是多民族、多文化的交汇点,所以新疆话表现力很强,词汇五花八门,别具特色。
新疆话的一大特点是字的前鼻音和后鼻音区分不清。如“是”,说是“寺”。
“沙”,说成“撒”。“能干的男人”说成是“儿子娃娃”。
不爱说“怎么”,喜欢说“咋”:咋走、咋办、咋卖、咋弄、咋整、咋了。谝闲传、谝搭拉子:聊天,即北京话里的“侃大山”、四川的“摆龙门阵”、东北的“唠嗑”。
新疆话说起来很有趣。有外地人问:“请问邮局在什么地方呀?”新疆人答:“你佛(说)邮局呀!看见子条路么(没)有,弯子都不要拐,一头囊哈起,就到了。”
一新疆人到青岛去看海,站在海边感慨地大喊了一声:“大海啊,一瞒子(全部)都是匪(水),萨漠(沙漠)啊一瞒子(全部)都是萨子(沙子)。” 新疆人说话喜欢用叠字。
比如两个新疆人聊天:“中午吃萨饭?中午吃粉汤,现炸的油香,油油的,香香的。”还有就是新疆人说话喜欢带“子”字。
皮牙子,毛驴子,男娃子,女娃子。新疆人豪爽,凡事喜欢说:么麻搭(没麻烦),尕尕的斯(事)情。
就是小小的事情,不在话下的意思。 据说有一次,市里的领导到县里检阅民兵,有这样一段新疆地方特色的对话:“同志们好!麻搭么(没)有!”回答则是:“为人民服务!尕尕地斯(事)情!”市领导一时摸不着头脑,经当地人翻译才知道这是典型的新疆话。
地道的新疆人讲起话来绝不似江南水乡的吴越软语,新疆人说话干脆利索,简短扼要。随意走进乌鲁木齐街头一家门面不大的民族风味饭馆,迎接你的准是这句话最普通的新疆方言:“来,吃撒(啥)奈(呢)?”你问他:“有撒吃的奈?”他会告诉你:“吃撒有撒!” 最著名的新疆特色快餐店在二道桥。
装修属民族风格,餐厅里放着维吾尔音乐,仔细听,还可听出十二木卡姆的旋律。 快餐店门前栽种了很多花,无花果、石榴、夹竹桃,门面的颜色也以绿色为主。
快餐店里没有菜单,问那蓄了小胡子的跑堂:“把菜单拿来看看。”他会很直接地说:“菜单?要克(没有)。
我,就是菜单。” 俗话说“入乡随俗”,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从内地引进的两只长颈鹿,经过一个多月的熏陶,现在已能听懂“新疆话”了。
只要饲养员卡迪夏冲着它们喊到“曼咯来(维吾尔语‘过来’)”,它们就会立刻跑来饲养员身边。 最有趣的是,新疆一些地方的音像批发市场,有新疆方言版的《猫和老鼠》在销售。
猫和老鼠不再叫汤姆和杰瑞,被改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名字——二混子和尕旦子,片中不时地穿插具有浓郁新疆特色的民歌。最逗人笑的还是片中的猫和鼠的对话,一口浓郁的新疆话,把人笑得前仰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