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的行书体怎么写
【写法】
拓展资料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2.“世”字行楷笔顺怎么写
“世”字行楷笔顺是横-竖-竖-横-竖折/竖弯。
行楷字,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或曰: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表现书写意趣以适当加快书写速度的,少量改变书写笔顺,且具较强易识、易学特征的实用性手写体字体。
3.行书吴怎么写
1)【吴】字行书的几种写法
【吴】字的德彪钢笔行书写法
【吴】字的方正硬笔行书简体写法
【吴】字的经典繁行书写法
【吴】字的全新硬笔行书简写法
【吴】字的叶根友毛笔行书简体写法
2)行书的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4.武字的笔顺
“武”字的笔画顺序是横、横、竖、横、竖、提、斜钩、点。
武拼音:wǔ笔划:8五笔:GAHD部首:止结构:半包围结构释义:1.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
~警。~林。
~坛。~生。
~旦。~丑。
~净。~举。
2.勇猛,猛烈:英~。威~。
~断。~士。
~夫。3.半步,泛指脚步:步~。
踵~。行(xíng)不数~。
4.姓。成语:1.文治武功[Wén zhì wǔ gōng]比喻政治与军事。
2.绳其祖武[shéng qí zǔ wǔ]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
比喻继承祖业。 3.赳赳武夫[jiū jiū wǔ fū]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
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
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4.不文不武[bù wén bù wǔ]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5.谋臣武将[móu chén wǔ jiàng]指有计谋的大臣和勇猛的战将。
5.贝字旁加一个武是什么字,怎么读
赋 读音:fù [编辑本段]部首笔画 部首:贝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五笔86:MGAH 五笔98:MGAY 仓颉:BOMPM 笔顺编号:253411212154 四角号码:7384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D4B [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1. 旧指田地税:田~。
~税。 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
~有。天~。
禀~。 5. 古同“敷”,铺陈,分布。
[编辑本段]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贝,武声。
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征收) 2. 同本义 [tax] 赋,敛也。
——《说文》 赋,税也。——《广雅》 厥赋惟上上错。
——《书·禹贡》。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七赋之所养。——《法言·问道》 而令贡赋。
——《小司徒》。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赋银(征收税银);赋粟(征收田赋);赋里(征收商业税);赋币(征收财物) 4. 缴纳赋税 [pay taxes] 讼者平,赋者均。
——唐·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5. 又如:赋金(交纳税款) 6. 给予;授予 [give to;confer] 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吕氏春秋》 为百姓困乏献其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
——《汉书·平帝纪》 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国语·晋语》 7. 又如:赋命(天所授予的命运;给予生命);赋给(分配发给);赋食(布散饮食);赋政(颁布政令);赋质(上天赋予的资质);赋灵(天赋的灵性,生性);赋就(天生的);赋禀(天生具有的智能、性情);赋职(授与职事) 8. 做诗 [write poems]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唐· 王勃《滕王阁序》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 诵读;吟咏 [sing] 不歌而诵谓之赋。
——《汉书·艺文志》 公入而赋。——《左传·隐公元年》 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0. 又如:赋诗(吟诗;写诗);赋笔(写诗用的笔);赋声(善于辞赋的名声);赋咏(创作和吟诵诗文) 11. 陈述 [state]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宋· 姜夔《扬州慢》 12. 通“敷”。颁布 [issue;publish;proclaim] 明命使赋。
——《诗·大雅·丞民》 13. 又 赋政于外。 〈名〉 1. 田赋;赋税 [feudal land tax;taxes] 以九赋敛财贿。
——《周礼·太宰》 薄赋敛,广畜积。——汉· 晁错《论贵粟疏》 2. 又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赋算(赋税);赋徭(赋税与徭役);赋钱(税钱);赋禄(赋税与禄赏);赋租(赋税,租税) 4. 特指民赋,即征收的兵车、武器、衣甲或银钱 [weapons and money] 税以足食,赋以足兵。
——《汉书·刑法志》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治长》 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不腆敝赋。——《左传·成公二年》 5. 徭役;兵役 [levy] 敞邑以赋。
——《左传·隐公四年》。注:“兵也。
以田赋出兵,故谓之赋。” 6. 又如:贡赋(贡品和徭役) 7. 生成的资质 [endowment]。
如:赋分(天赋;资质);赋质(天赋资质);禀赋(自然具有的资质);赋情(天性);赋才(天赋,才能) 8. 兵,军队 [soldier]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冶长》 9. 又如:赋舆(指兵车;泛指军事);王赋(王军) 10. 中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one of the Chinese literary forms akin to poetry]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 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乃作《怀沙》之赋。——汉· 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赋客(善于作辞赋的人);赋韵(指分韵作诗);赋论(辞赋和议论文);赋铭(辞赋和铭文);赋歌(辞赋和歌曲);赋颂(赋和颂。
两种文体) [编辑本段]示例 1. 赋税 fùshuì (1) [taxes]∶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 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2) [duty]∶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尤指应付给政府的费用 2. 赋闲 fùxián [be unemployed] 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
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赋闲 吾只在省侯补,是个赋闲的人,有这闲功夫等他。——《官场现形记》 3. 赋形剂 fùxíngjì (1) [vehicle]∶一种不发生化学反应的药用混合物(如糖浆、猪油或液态凡士林),其中加入一种具有疗效的药物或者通过它使其他成分胶合在一起 (2) [excipient]∶构成药物或抗原的辅料的无活性物质(如阿拉伯胶、糖浆、羊毛脂或淀粉);尤指在药物混合物中有足够量液体情况下,为使混合物有粘性,以便制备丸剂或片剂而加入的物质 4. 赋予 fùyǔ [ be gifted;endow with;entrust to;bestow on] 交给重任,使命等 先天赋予他好眼力 [编辑本段]康熙字典 【酉集中】【贝字部】赋 《唐韵》《集韵》《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