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设计板书
问题九: 1.夜空与星星的问题:一些阅读课文中,让学生进行自学质疑,我们可以把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板书,这可不可以叫提问式板书?一堂课可不可只把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板书? 公孙老师的回应:“提问式板书”的说法是可以的,不过还是少点韵味。
只命名了“提问”这个形式,而没有把价值显现出来。板书就是用最有价值的文字,帮助学生学习的。
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文字少点比多点好。卢永霞的回应:我认为是可以的,只要有助于教学,板书亦无定法。
记得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上过一节《天都峰的扫路人》就是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板书的。yudian903的回应:板书设计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制宜,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个模式,而是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要做到凡是学生难理解、难记忆、难掌握以及学生易错误、易混淆的地方都应设计板书,并能起到突出重点、指导方法、预防错误的作用。
2.夜空与星星的观点:现在我就“板书的设计”谈谈我的看法: 板书是一篇课文的灵魂,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炼,进而将教学内容的精华展现在学生面前。我所处的教学是在农村,这就决定了我板书的地方仅在于黑板,虽然现在的参考书很多、网上也可以找到很多的板书设计,因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接受能力的影响,我们应该设计符合本班学情的板书,同一个板书在不同的班级内实施时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好的微型教案。
板书可以是反映内容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是课文中复杂的关系简明直观地揭示;也可以是反映作者的写作思路等。现在单一的“文字板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这就要求板书必须体现多样性的特点:(1)词语式,提取课文中重点词语,精心组合;(2)画图式,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体会中心;(3)线索式,紧扣作者的写作思路,升华中心;(4)要点式,它能给学生以层次分明、一目了然的感觉。
(5)表格式,它是将课文内容以表格的形式表示,让学生进行比较、总结。 3.dj八月的观点:小议数学课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节课的精华与浓缩,它是对一节课中所教知识的整理与概括。
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认为好的板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除了要精、巧之外更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的。
数学课的板书的表现形式大致有文字、符号、图形、表格这几种。这几种表达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但更多时候是相辅相成的。
在新课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我认为文字、符号与图形的综合使用会使教学效果更好。例如,运算律的教学板书大多用文字与符号的结合;应用题的教学板书多用文字与图形的结合。
在练习课中,知识的比较、概括与应用是教学的主题,因此在板书中表格就成了主角了。我们在设计这样的板书时,要注意这样的一个小细节,根据小学生视觉记忆特点来看,横向的比较要比纵向的要难一些,跨度大的比跨度小的难。
所以需要比较的表格最好设计成跨度较小的、以纵向比较为主的表格。 在复习课中,我们不但要注重知识的整合,更要注重重塑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形象与抽象的融合。
因此,复习课的板书可以图形为主,构建知识系统。尤其是像几何图形、找规律、统计与可能性这样的整理课。
4.刘文彬的观点:我觉得板书的设计应该是力求简明扼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使学生在复习的时候看到板书就一目了然。李南梅的回应:听过我们学校不少新教师的课,他们上课时往往板书没有规划、设计,随意性比较大。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同板书内容也不同。为方便板书,教师在板书时可把黑板分为主版和副版两部分。
主版部分内容相对固定,体现板书内容的核心;副版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使用。主板内容一般要保留到下课。
5.逸风学士的观点:其实,板书很重要的一点是配合讲解和课堂讨论。例如,有时可以边讲边写,有时可以先写板书,然后师生一起分析,也可以先讨论、分析、归纳,然后再写板书,这些都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决定书出现的最佳时效。
教学中那种因讲解而忘记板书,然后再去补写,或者因过多板书而影响讲解时效的现象应该避免,要坚决克服板书中随意性和盲目性。 6.yudian903的观点:板书设计要做到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笔录课文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所以,板书要能体现课文的重点、难点,要能体现作者的编写意图,要能体现课文的整体结构和情节的发展,这样才叫实用性强。
2.初中语文课文要怎么板书呢
板书的内容很简单。不必长篇写,首先开课前介绍课文,板书标题。然后根据当日授课内容写概要。
这个概要基本上就是教参上的内容,譬如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课文朗读,文学常识理解,就板书标题,作者名,文学常识。
如果当天开始分析段意了,则板书分段层次及每段含义。到第三节课做习题的时候则视情况而定,写个作业内容,思考问题什么的。
板书的作用就是总括当日授课内容,当一节课讲完之后放下书本再看板书就能捋清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不要乱,不求细,要求条理性强,有针对性有重点。这个时候,有一本好的教参辅导授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教辅书上甚至有课程设计和板书设计,可以参考。
3.求(窃读记)板书
【板书设计】窃读记 复杂:快乐 惧怕(心理描写 独特感受)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板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 “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窃”时心里会怎么想?请你打开书本,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两遍。 2、读第一遍,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3、读完第二遍,把书合上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交流反馈 1、梳理内容: 窃读的时间段?窃读的办法?窃读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紧密围绕课题展开叙述。) 2、识读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3、范写观察: 饿、惧、柜、檐、酸、撑 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4、生书写练字本上的汉字。
四、再读课文 1、画出描写林海音动作和心里活动的句子。 2、体会: 这样写的好处,并摘抄在自己的语言积累本里。
五、放声朗读全文六、结束语 “我”是担忧又害怕的跨进书店,因为那是一种怎样的窃读滋味?(文中第四段)──很快乐,也很惧怕。我快乐什么?害怕什么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 窃读 炒菜 锅勺 饥饿 惧怕 充足 屋檐 一碗 真酸 支撑 书柜 哎哟 踮起脚二、学习课文 1、体会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 ⑴ 指名读描写林海音动作的句子。 ⑵ 标出描写林海音动作: 词语:跨、踮、钻、挤、找。
体会:顾客多,我看书的心情急切。 ⑶ 板书:跨、踮、钻、挤、找心情急切 动作描写。
⑷ 读出这种感受。 2、体悟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 ⑴ 指名读描写窃读心里活动的句子。
⑵ 为了能顺利的看书她是?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惧怕 找到相关的语句体会: ① 光读不买的人不多,怕老板撵我走。 ② 常此这样,自己感到不好意思。
板书:独特感受 心理描写 ⑶ 自由地有感情读4~7段。 ⑷ 如果说窃读时的心里是惧怕的,那么窃读后的心里感受呢? ⑸ 你认为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 (找出相关的语句或谈谈自己的看法。)
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的”指的是身体成长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食粮,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身体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作者真正的领悟到这句话的意义,于是她( ),于是作者“怕并快乐着”,乐大于苦,喜大于惧。 3、出示读书名言: ⑴ 抓紧时间读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⑵ 读好书: 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⑶ 善读书: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 熹 ⑷ 读书的乐趣: 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日日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4、生创作“我的读书名言”。
三、拓展延伸 1、结合过去,谈谈自己对待看阅读课外书持什么态度。 2、结合所学的内容,说说此时对待看课外书的感受。
四、作业 1、收集名人的读书故事,制作一期走廊文化展板。 2、制定“我和好书交朋友”的阅读打算方案。
【板书设计】窃读记 复杂:快乐 惧怕(心理描写 独特感受)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