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史怎么写
首先确定班史编委会,并有主编一人总负责。
然后分头进行资料的收集要有“网罗天下旧闻”的精神。负责学习一块的同学把每学期的课表,同学们的考试成绩,作业本,甚至教师的教案都搞到;负责生活的同学作了问卷调查:包括吃、穿、住、行,消费比例,家庭状况等,想法弄到了学校的体检表;负责文体的同学把运动会,文娱表演的相片,获奖证书也收集齐全。
第一,资料这么多,究竟选择那些呢?比如有同学在获奖,提高了我们班的知名度,这个月长期迟到的同学不再迟到了,班在学校的月评比中获得全校第一名等。第二,治史的态度当然要求真,客观,要“秉笔直书”。
但是对同一件事情有争论时,谁的是“客观”的?如课外活动的安排,有的嫌多,有的嫌少;期末考试有同学进步神速,有人认为是努力的结果,有人认为是偶然,而他本人却说不知道怎么考好的。 第三,写成什么体裁。
总不至于弄成资料汇编,那太没有锻炼价值了。
纪传体吧似乎不太恰当,老师当然全部要写,同学写哪几个啊?编“月”体呢(时间太短,不能以年计算),这同资料汇编也差不多。仿照书上的章节体裁,每章分别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习”、“我们的课外生活”……等等,简便易行。
但是每章里总得分分时期以来个一、二、三节吧,简单的是“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还有什么“班级的形成、稳定、转型期”;“学习的调整、适应、进步期”,五花八门,各有优劣。 仅供参考。
2.编连史和记篆体有什么区别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起源于春秋。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纪传体 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肯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进步作用,用「世家」体裁为之作传,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见的。《史记》既是不朽的史着,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二十四史还附志、表等作为附录。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但纪传体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分头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则被分记到人物传之中,产生重复矛盾的缺陷。到南宋,始出现了克服编年、纪传二体缺陷而综合其优点的纪事本末体。
3.如何选择正宗的连史纸
一、材料不同
连史纸用的最好的嫩竹丝,制料时间长达8个月。
白竹纸用的是普通竹料,制料时间2个月。
二、制作工艺不同
连城连史纸用的是“连城捞纸法”,就是捞纸过程中捞三下,经过三次的纤维交织使纸张拉力增强。
白竹纸只捞一下。
三、质量不同
连史纸克重每平方米19克左右,几百年不变的规格是60/110cm,每刀100张。白度68%左右,PH值7.5以上,耐老化(白度)绝对下降值3.3%(国家宣纸标准是5%)。纸张表明细嫩光滑如油,色泽温润如玉。迎着光线看不到丝状纤维而是看到明显的帘纹,帘纹线宽度2cm。越陈的连史纸越能体现它的价值。
白竹纸克重20克左右,旧规格51/71cm,每刀500张,新规格51/142cm,每刀250张。白度72%左右,PH值6.5以下,耐老化(白度)绝对下降值8%左右。纸张表面有丝状纤维,帘纹线宽度1.5cm。
2008年上海复旦大学文博系做了“连史纸的制作技艺及其耐久性初步研究”。
四、用途不同
连史纸用于重要历史档案、印谱、族谱、及古籍修复。用于拓印边款方面更能凸显它特有的价值所在:1、吸水性强,能够完全的吸附在石材印章上。2、连史纸在棕刷摩擦过程中不易破坏。3、细腻的纤维使连史纸着墨后款面乌黑光亮。
竹纸大量用于书写、练字、裱字画。
4.怎么写连体字
连体字,又叫连笔字,即行书,草书的俗称,凡笔画首尾相连皆是连体字。
(1)首先练好楷书
要写连体字要先练楷书,练最基本的笔画的写法。之所以练楷书,是为了将来写出来的行书有力度,有型之后再练行书,其中就有很多连笔了;
草书还应受草法约定俗成的规矩制约,草法是有严格规则的,绝对不能信手画符,随心所欲,草法不能脱格,这“格”就是规矩。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中说:“草书不难于狂逸,难于狂逸中不违笔意也。”
历来书家都指出,写草书要有扎实的楷法。赵构《翰墨志》中说:“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正则端雅庄重,结密得体,若大臣冠剑,俨立庙堂草则腾蛟起凤,振迅笔力,颖脱豪举,终不失真。”
(2)观察连体字的笔画
写字能写连笔,不是说写的快而是改变了笔画的顺序。草书结体为求简约,其偏旁都用符号代替,使草书点画的形态产生极大的变化,与楷、行书的结字有相当差距,这是草书结字的特点。
草书连绵常数字为一笔,线条牵连不断,有时两三字连在一起,难以断字,形态变化极为强烈,各种俯仰、疏密、向背、迎让,参差的对比可以夸张到惊人的地步。
问题不在是否连绵,在于连的过程中在转折等处是否有断的意思,贵在能似断似连,去书店买本行书的字帖,观察它的笔画顺序,再学着写。
(3)追求整体效果的不失重心
草书结体并不是不要平衡,而是追求整体效果的不失重心。汉字是由各种不同的点画连贯交接而成,书法是将汉字点画的组合排列,长短轻重各尽其变化之能事,使艺术形象瑰丽多姿,耐人寻味,惟一应遵守的法则是字的重心的平衡。
凡能在结构上守住重心,则构思不论如何独特,组合如何险峻,都是符合结构美原则的,变化与平衡是有矛盾的,但结构之艺术性也就产生在这矛盾之中。
(4)提高自身的修养
一般楷、行、隶书的结体都求平正、匀称、协调,以对立统一的法则,使结字能有疏密,长短、窄阔、伸缩、奇正、俯仰、向背等变化,使结字能长短合度,四面停匀。但是草书的结构它遵循的不是匀称的原则,而是取决于书写者内心情绪的变化。
草书之解构与组合源于书写者的艺术构思,心的律动和情的宣泄,一句话,艺术来源于思想,思想则受着传统哲理,伦理道德观、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的规约和影响,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想像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笔字
5.连史纸的特点
纸质薄而均匀,洁白如羊脂玉,书写、图画均宜,多用来制作高级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笺、扇面原纸等。它纸白如玉,厚薄均匀,永不变色,防虫耐热,着墨鲜明,吸水易干。所印刷的书,清晰明目,久看眼不易倦。用于书写作画,着墨即晕,入纸三分。可与宣纸相提并论,历来为国内外书画家所钟爱。我国许多鸿篇巨著、名贵典籍多采用有“寿纸千年”之称的连史纸,如明代的《十七史》、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即用此纸印制的。
6.什么是拷贝纸
拷贝纸也称雪梨纸,防潮纸,产品强度,白度较高, 是种非常重要的薄型包装、印刷用纸。
其实拷贝纸这一纸品种诞生于欧洲,其最初的生产拷贝纸这一品种的初衷就是想生产一种透明的纸页(因当时还没有发明晒图纸、描图纸及照相术,更没有复印机)。然后用这种纸覆盖在艺术品、字画、图等去临摹、模仿、复制等用途的。
拷贝纸是一种生产难度相当高的高级文化工业用纸,该产品的技术特性主要为如下:具有较高的物理强度,优良的均匀度及透明度,及良好的外表性质,细腻、平整、光滑、无泡泡沙、良好的适印性。
拷贝纸的用途非常广泛:
1 水果包装: 拷贝纸是北方水果包装材料中的重要纸张,开始主要用于包装雪梨,因而得名雪梨纸。
2 服装,鞋业,皮具,五金包装:在中国南方市场,拷贝纸主要用于服装,鞋业,皮具等产品的包装。
3 瓷器,酒业,工艺品包装: 具有防潮,透气,保护,定型的作用。
4 拷贝纸印刷: 拷贝纸具有良好的印刷效果,可印刷单色,双色,四色,企业Logo,商标,可染成红色,兰色,金色,银色等各种颜色。
5 用于篆刻艺术中刻印:因拷贝纸特殊的性质,薄而使墨不扩散,因而篆刻时,多使用拷贝纸写印稿。
连史纸又叫“连四纸”、“连泗纸”,它属于宣纸的一个品种。在元代即被誉为“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原产于福建省邵武。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纸白如玉,厚薄均匀,永不变色,防虫耐热,着墨鲜明,吸水易干,书写、图画均宜。所印刷的书,清晰明目,久看眼不易倦。过去的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