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发生在班上的趣事怎么写
发生在我们班上的趣事有很多,比如说:一次上语文课,飞进来一只蝙蝠,在教室里到处乱飞。还有一天午休,突然发现教室的墙上有一只手掌大的狼蛛。还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一直没来,于是我们就乱起哄。这些都很有趣,但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那次上语文课飞来一只蝙蝠的事。
那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我们正在上语文课,突然,一只蝙蝠飞进了教室,围着整个教室转了一圈,好像把这里当做一个博物馆。不知是谁一边指着这只蝙蝠一边说:“哇,快看,有只蝙蝠耶。”“谁都知道了”不知道又是谁接了一句。这时简老师瞟了他俩一眼,他们又立刻坐好了。
这只蝙蝠东飞飞,西飞飞,还时不时在某位同学头上停几秒。它随心所欲的,好像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一样。蝙蝠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每个人都目不转睛的望着它,根本没心思上课。简老师拍了拍桌子,开口说:“本来我心情不错,可以给你们布置少点作业,但好心情全毁在这节课上了。”
说完,所有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坐得端端正正,但没一会,就又有几位同学坚持不住要去看蝙蝠了。突然,那只蝙蝠在一个同学的桌子上停了一会,那个同学吓得哇哇大叫了起来。这次“蝙蝠危机”一直持续了一节课,直到下课它才飞走,可能是被下课的铃声吓跑的吧。
这次蝙蝠危机真惊险呐。唉,到现在我还搞不懂这个问题:“蝙蝠不是白天睡觉,晚上才出来活动的吗,怎么白天也会有蝙蝠出现呢?”
2.以趣为话题的作文该怎么样写
一件有趣的事
小时候的趣事有很多,但最值得我一想就笑,当属小时候夹老鼠的那件事。
那天,我正在餐厅吃宵夜,在不远处的米袋旁边,一只老鼠在偷偷吃米,我立即放下手中吃的宵夜,从门后拿起一把扫把,轻手轻脚靠近它,趁它吃起劲,我抡起扫把立刻打下去,哧溜,那老鼠动作好快,躲到杂物堆里面。我想老鼠不久会出来,在旁白耐心的等候。过了不久,老鼠东张西望露出尖尖的头部,我立刻拿起扫把拍下去,没有拍到,老鼠跑到了客厅,我追到客厅,并关上了门,也相当锁住老鼠的退路。我在客厅追打老鼠,无奈客厅存放沙发和柜,老鼠老是跑到里面躲起来,让我打不着,我愤怒极了,叫上外婆和妈妈一起来帮忙打老鼠。老鼠一会跑到桌上,一会躲到凳底,还不时回头看了看我们,好像在说:“你捉不到我,哈哈!”我失望极了,妈妈说:“明天用老鼠夹来制服这可恶的东西!”
第二天,妈妈带回来一个老鼠夹对我说:“今天晚上你就用这个来制服它。”我点了点头,到了晚上,老鼠又出来了,我拿起老鼠夹打老鼠,没想到老鼠机灵一躲,躲开了。我追着它到处乱跑,心想:我就不信打不到你,你这偷米的老鼠,怪不得怎么觉得每天的米少了一点,原来是你偷的,你这可恨的老鼠有本事你别跑。我越想越愤怒,说:“老鼠别跑,等我捉住你,有你好看的。”正说着,老鼠夹“啪”的一声夹在我手上,老鼠便趁着机会逃走了,我反而被夹住了。妈妈看见过来问我:“怎么了?,女儿。”我说:“我没‘打’到老鼠。”“哈哈……”妈妈大笑
说:“老鼠夹是用来‘夹’老鼠的不是用来‘打’的啊!你放点老鼠爱吃的蛋糕在老鼠夹上,它偷吃就有它好看的。”我恍然大悟,按照妈妈说的放一点蛋糕到夹上,把老鼠夹放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看鼠夹,当我看到“偷米贼”被夹住了,就哈哈大笑起来,心想:动画中老鼠玩过猫,但现实玩不过人!这个故事让我想起老人常提到的道理:当硬的斗不过,改用软的方法肯定有效。
这件事尽管过去几年,但每当我一想到,总会忍不住捧腹大笑。
3.哎哟我趣的作文怎么写
别看我们五六班的同学看起来文文静静的,但趣事可是一箩箩的。我把那些趣事都放进了我的“文件夹”里,偶尔打开来看一下,每次都会开怀大笑。
同学趣事
一、“蒙牛尿尿逮屁股”
最近我们班流行一个游戏,叫“蒙牛尿尿逮屁股”。这个游戏是吴慧同学“发明”的,游戏规则是2至4个人背对背,单脚站立,然后用自己的屁股去“逮”(挤)别人,谁的那只脚最先着地谁就输。这游戏名字很奇怪,不过玩起来还真挺好玩!
有一次我们正开心地玩着,突然听到“扑嗤”的一声,我们先是一愣,接着都捂着鼻子笑着向四面八方逃开了——至于这是什么声音,就让你们去猜吧!
二、双打变单打
“铃铃铃”,下课了,我们抓紧课间十分钟去打羽毛球。因为球场只有一个,我们只能分两组打。一组是男双打,另一组则是女双打。
有一次,我们女双打的李昕不小心把球打到了男生那边去。只见对方的洪楚灵敏地一扑,把球打回我们这边。李昕不知怎么回事,接了洪楚的球后,竟然又把球打给他了。这下好了,他们俩你来我往的,双打变成了单打!我们球场上的其他同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表演”。等我们惊醒过来时,上课的铃声早响了,我们只好无可奈何地回到去上课了。
老师语录
一、吹牛
我们班有个“吹牛家”,一天都晚最喜欢吹牛,逮着谁都要吹上一通。有一天都上课了,他还在那儿滔滔不绝的,老师终于忍无可忍,说:“你既然这么爱吹,不如把我们教室的电扇拆了,把你挂上去,让你吹个够,这样还可以为我们班省点电费呢!”
“吹牛家”那个囧哦……
二、“洗”毛病
有位同学连续几天忘了写作业,老师提醒了他很多次都没用,结果老师非常生气,批评他说:“这几天你怎么了?怎么犯了不写作业的毛病?我建议你回家钻进洗衣机,好好洗一洗这毛病,肯定管用。”
嘿,你别说,这位同学后来竟然每天都准时交作业了。难道他真的钻进家里的洗衣机洗过了?
三、“打是亲,骂是爱”
品德课上大家讨论家长的暴力问题,突然调皮蛋杨铜开口了:“打是亲,骂是爱,怎么能说是坏事呢?”老师听了说:“那你上来,让我‘爱’你一下?”“不用了,不用了……”同学们都哄堂大笑起来。
怎么样,我们班是不是一个温暖有趣的大家庭呢?不用羡慕我,欢迎你们也加入我们五六班的行列哦!
4.怎样才能把作文写的有趣啊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充满了情趣,可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千人一面,万人同腔,干干巴巴的,让人难以卒读呢?笔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摸索,在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将趣味性有机地融进思想性、情感性、逻辑性之中,从而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人的个性心理是丰富多彩的:有孤独型的,有社交型的,有思考型的,有行动型的,有焦虑型的,有乐天型的,有冷静型的,有激动型的。写作活动是个性心理的外在表现,个性心理既然是丰富多彩,那么写作活动就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
学生作文的模式化,很大程度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接受了教师对作文的硬性指导和功利性熏陶。这种教育方式,不论在主观上是合理或非合理的,在客观上都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导向,造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把自己困在书海中,圈在一块狭小的天地中,缺少生活感受,写作时自然就会缺少素材,缺乏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就枯燥无味;偶尔在生活中得到启示,产生灵感的火花,也不敢“一发而不可收”,害怕触犯考试式作文中的“清规戒律”。
这样下去,造成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很难写出有新意、有情趣的文章。针对这种局面,教学内容的改革刻不容缓。
具体的做法是在作文教学中强调情趣,指导学生从新鲜、知识、形象、情感、哲理、美好等几方面入手,写出有趣味的文章。 一、以新出趣 喜新厌旧,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
它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文章要保持长久的趣味性,首先要内容新。
内容新,主要体现在写作的素材方面,即在选择素材时,除了注意选取那些有利于表现主题、突出主题的素材外,还要注意素材的新颖性。也就是说,要反映新人、新事、新成果、新面貌,体现时代精神。
其次观念新。就是要让学生在写作构思时要力求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见解。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立意时避免雷同,写出独到之处。 再次角度新。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要素、多层次、多方面构成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角度构思新颖与否,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站在不同位置去观察不同的层次,就可形成不同的角度。
在写作中选取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就是创新。 最后方法新。
同样的主题,同样的素材,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记叙文,或议论文,或说明文;或归纳,或演绎,或类比;或叙述,或描写,或议论。总之,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二、以博出趣 博,就是博学,就是知识广博。趣味性离不开知识性。
所谓“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知识是一种信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从这一意义上说,各种文章实际上都是在介绍知识。但介绍的方式上有别,就是知识的内容本身也相异。
要让人“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秦牧语),这就要求文章中介绍的知识,不但宏博,而且新鲜奇特。如秦牧的《榕树的美髯》一文:“榕树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地面就又变成了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
可见,丰富的知识不但有助于作者的写作,而且还可以满足读者的求知欲,使人们从中获得新鲜感,增添情趣。趣味性是以知识性为基础的文章,言之有物,才有吸引力。
这正如秦牧在《散文创作谈》中说:“占有丰富的生活知识的材料,对于一个散文作者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对于一个道理,发挥起来,才能够有丰富的材料加以体现。而接触一件新鲜的事物,也能够引起丰富的联想。”
知识的获得渠道很多,可以靠直接经验,也可以靠间接经验。在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思考,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界,从生活这本人生的教科书中汲取写作的素材。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尽量多地从书本上去间接接受有关信息,积累知识。以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并把它们用于作文之中。
三、以形出趣 形,就是形象,语言要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就是把事物写得绘声绘色,声色俱鲜,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形象的描述之中,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的描述就很精彩、很形象。他在书中写道:“资本一来到世间,就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样就把资本拟人化了,就把非常抽象枯燥的概念变成了具体、可感、逼真的生活画面了。那么怎样才能将文章写得既形象又生动呢? 首先,使用形象化的语言。
报载:美国纽约有一个乞丐,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写“自幼失明”,每日所得甚少。后来一位诗人路过,给这个乞丐的牌子上换了一句话:“春天来了,可我看不见它。”
之后,施舍者络绎不绝。原因就在于诗人形象化的语言,激起了人的感情波澜:春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多美的世界,可惜在盲人的眼里却是一片漆黑,这不能不令人顿生恻隐之心。
这充分体现了形象化语言的魅力。 其次,引导学生尽量多地使用语言的修辞手段。
罗马的郎加纳斯说:“我们要不厌其烦地说,恰当的、引人注目的措辞会对于读者有惊人的威力,迷人的魅力———我们确实可以正确地说,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