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露,如何发露忏悔更彻底,忏悔和发露忏悔的区别
净空法师---忏悔不是念念忏悔文业障就消掉,忏悔的定义是后不再造。我知道悔过了,我以后再不造这个过失,这叫真正忏悔,业障才能忏除得掉。
净空法师---念佛就是灭罪,念佛就是忏悔,多少人不懂这个道理!要去发露忏悔,发露忏悔经上有,那个用意何在你要晓得,那是帮助一些迷惑颠倒的人,不知道回头,你这一忏悔,感动他,他回头了,用意在此地。
底下这一段,『心无下劣』,「于自善根,能生信故」。这个观念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这个世间修行人很多都有严重的自卑感,认为我这一生做了很多错事,造了很多罪业,就生起自卑,下劣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自卑感,怕不能往生。这样的人来问我,能不能往生?我告诉他,你决定不能往生。他说为什么?你自己没有信心,你怎么会往生!什么人能往生?坚定信心,造无量无边罪业,他坚定信心,他能往生,那个人很可能往生。
念佛就是灭罪,念佛就是忏悔,过去造无量无边罪业,现在天天念阿弥陀佛,这一句弥陀名号是一切善的总善,世出世间一切善法无过于阿弥陀佛。所以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经上常说,「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一句一句接着念,一心称念,这个功德还得了!什么罪业都能够忏得干净,只要你肯念。念就是灭罪,念就是忏悔,多少人不懂这个道理!要去发露忏悔,发露忏悔经上有,那个用意何在你要晓得,那是帮助一些迷惑颠倒的人,不知道回头,你这一忏悔,感动他,他回头了,用意在此地。
真正忏除业障的就是念佛,但是我们念佛他不懂,他没有感触;我们把自己所做错事一样一样说出来,他感动了,那是接引初机的方法,有功德,不能说没有功德,不能与念佛相比,念佛的功德太大太大了!只有内行人,真正懂得的人他知道。外行人不知道,不晓得念佛功德之大,他也不会念佛。
于自善根,能生信故。什么善根?传统文化,老祖宗说的「人性本善」,这是善根。我们自己有没有信心?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敢不敢承当?这都是你的善根。佛又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你的善根。再说得贴切一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是你自己善根功德的成就,你相不相信?你要相信了,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修净土的人,这两句话常常听到,听到耳熟,你就是不信。为什么不信?把这个根源找出来,从根本上把它消除,我们就相信,就不再怀疑,你就成就了。
对一般知识分子来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表演的就是代表知识分子,好学多闻。你要把经认真去学习,要用真诚心去学习,你才真正体会到。体会到什么?自己的性德,佛所说的全是自性流露,你不用性德,你没有办法体会,你跟他不相应。就是说他是真心里头说出来的、流露出来的,你要用真心去听,用真心去体会,这才行。
用妄心、用怀疑心、用批评的心,你一样都得不到,今天圣学推广之难就难在此地。因为现在人都学会了,都成习惯了,听了之后一定要批评,一定要怀疑,听完之后一定有很多问题问出来,养成习惯,从小就这么学的,学校、家庭都这么教的。这种修学的态度、方式,用在现前科技的时代行,这个方法没有问题。用在圣教、用在佛菩萨典籍里头,不行,完全不能契入,会把这些典籍都当作现代的学术来看待,它是智能变成知识,不得受用。经上讲的这个,横出三界,圆登四土,一生补佛,究竟寂光,对你毫不相干。所以一定要能生信心,要相信自己。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六六集)
2.什么叫发露忏悔
发露
谓显露表白所犯之过失而无所隐覆。天台四教仪(大四六·七七九上):“如是五逆十恶及余一切,随意发露,更不覆藏,毕故不造新;若如是则外障渐除,内观增明。”
忏悔
二字,乃梵汉双举之词,梵语忏摩,华言悔过,言忏者乃忏摩之略,言悔乃悔过之意也。总之忏摩原意,乃请他忍恕之义。悔过者,则又自行悔罪之意也。止观曰:‘忏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是又就去来言之矣。
忏悔为天台所立五悔之一,洗除已造之罪之唯一要法也。心地观经曰:‘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普贤行愿品曰:‘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3.外的助行/怎样念佛/成复初痛改前愆发露忏悔文
净空法师---助修还是念佛。正助全是念佛,正助怎么分?
我们中国古大德,像莲池大师他老人家所说的,念佛是正因,正助双修,这是正修。助修呢?助修还是念佛。正助全是念佛,正助怎么分?正是定课,课是早晚课诵,课是每天定,规定我一定要念几千遍,这定课。除定课之外,一切时、一切处统统都在念佛,有需要用思考的,你就把念佛放下,你就好好去处理事情;事情处理完毕之后接著就念,这叫散课,就是助念,正助全是念佛,才叫一向专念。那个一是一心专念,也可以说一个方向专念,我一生走的这个路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的目标就是亲近阿弥陀佛,除此之外全放下了,不再分别,不再执著,这就对了,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得生,没有不得生的。
========================================
净空法师---我们没有勇气在大庭广众之下发露忏悔,至少要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
这个忏悔是发露忏悔,我们没有勇气在大庭广众之下发露忏悔,至少要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有一些人忏悔,在佛菩萨面前,自己默默的在忏悔,那个说话,看到他嘴巴在动,一句都听不见,恐怕佛菩萨也没有听见。佛教我们发露忏悔,发露忏悔是说出来,不要隐藏。由此可知,这种忏悔,是很想忏悔,又碍於面子,又不好意思,这个业障是忏不掉的。所以说在佛菩萨面前,你还不肯发露,还不肯高声说出来,可见得你忏悔的意愿不真;真的,不但是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在一般善知识的面前,都应当发露忏悔。
===============================
净空法师---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忏悔完了还造,还照干,这是假的不是真的。
忏悔真正的意思,我在年轻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真修忏悔法,因为那个时候我没出家,我还在工作,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就是它的仪规,那个时候没有人教我,有人教我,我也很难接受。大师对我非常清楚,用善巧方便来诱导我,告诉我重实质。实质是什么?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
在佛菩萨面前忏悔了,忏悔完了还造,还照干,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我们的业障忏除不净,原因就是在此地。非常有可能忏悔也是造业障,为什么?没有真诚心、没有恭敬心,把忏悔当作儿戏。在佛菩萨面前发愿,愿都不能兑现,都是假的,这假的就变成欺骗佛菩萨。诸位想想,欺骗佛菩萨那不是罪过吗?甚至于在做早晚课,早晚课没有真心在做,敷衍塞责。
道场规定要做早晚课,不能不参加,做早晚课有口无心,念诵着经本还照样打妄想。而且这个妄想负面多,没有把自私自利放下,没有把名闻利养放下,没有把五欲七情放下。这样的早晚课,求佛菩萨保佑你升官发财,哪有这个道理!所以这种忏悔就变成造业了,而且造很重的罪业。
怎么忏悔?着重在真心,改过自新。自己的过失,叫发露忏悔,可以向大家报告,我知道错了,我承认过失,从今而后不再犯同样的过失,所以它跟儒家讲的不贰过是一个意思。孔子的学生,真正做到不贰过的只有一个人,颜回,他能做到,别人没做到。孔子学生有七十二个优秀的,七十二贤,真正做到不贰过的一个,你就知道多难。佛法的忏悔比儒家的更严肃,为什么?儒没有出六道轮回,它是世间法;佛帮助你出六道轮回。
4.忏悔文疏写法向佛菩萨忏悔罪过文疏写法范本
忏悔偈: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恚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同段经文长行: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於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於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唐 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第四十卷)
忏悔文
弟子(某甲)至心忏悔。自从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未识佛时,未闻法时,未遇僧时,不知善恶,不信因果。遇不善缘,近恶知识。动身口意,无恶不为。身业不善,行杀盗淫。口业不善,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业不善,起贪嗔痴。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焚烧塔寺,诽谤大乘,侵损常住,污梵诬僧。犯诸禁戒,作不律仪。自作教他,见闻随意。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披陈,发露忏悔。惟愿三宝,同赐哀怜。令我罪根,一念霜融,悉皆清净。
(《四合经及课诵本》,金刚经文后)
另可查佛门课诵本,晚课之礼佛大忏悔文。
一心至诚,礼敬十方三世诸佛,发露忏悔。
善哉!
5.外的助行/怎样念佛/成复初痛改前愆发露忏悔文
净空法师---助修还是念佛。
正助全是念佛,正助怎么分? 我们中国古大德,像莲池大师他老人家所说的,念佛是正因,正助双修,这是正修。助修呢?助修还是念佛。
正助全是念佛,正助怎么分?正是定课,课是早晚课诵,课是每天定,规定我一定要念几千遍,这定课。除定课之外,一切时、一切处统统都在念佛,有需要用思考的,你就把念佛放下,你就好好去处理事情;事情处理完毕之后接著就念,这叫散课,就是助念,正助全是念佛,才叫一向专念。
那个一是一心专念,也可以说一个方向专念,我一生走的这个路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的目标就是亲近阿弥陀佛,除此之外全放下了,不再分别,不再执著,这就对了,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得生,没有不得生的。 ======================================== 净空法师---我们没有勇气在大庭广众之下发露忏悔,至少要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
这个忏悔是发露忏悔,我们没有勇气在大庭广众之下发露忏悔,至少要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有一些人忏悔,在佛菩萨面前,自己默默的在忏悔,那个说话,看到他嘴巴在动,一句都听不见,恐怕佛菩萨也没有听见。
佛教我们发露忏悔,发露忏悔是说出来,不要隐藏。由此可知,这种忏悔,是很想忏悔,又碍於面子,又不好意思,这个业障是忏不掉的。
所以说在佛菩萨面前,你还不肯发露,还不肯高声说出来,可见得你忏悔的意愿不真;真的,不但是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在一般善知识的面前,都应当发露忏悔。 =============================== 净空法师---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
忏悔完了还造,还照干,这是假的不是真的。 忏悔真正的意思,我在年轻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真修忏悔法,因为那个时候我没出家,我还在工作,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
形式就是它的仪规,那个时候没有人教我,有人教我,我也很难接受。大师对我非常清楚,用善巧方便来诱导我,告诉我重实质。
实质是什么?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 在佛菩萨面前忏悔了,忏悔完了还造,还照干,这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我们的业障忏除不净,原因就是在此地。非常有可能忏悔也是造业障,为什么?没有真诚心、没有恭敬心,把忏悔当作儿戏。
在佛菩萨面前发愿,愿都不能兑现,都是假的,这假的就变成欺骗佛菩萨。诸位想想,欺骗佛菩萨那不是罪过吗?甚至于在做早晚课,早晚课没有真心在做,敷衍塞责。
道场规定要做早晚课,不能不参加,做早晚课有口无心,念诵着经本还照样打妄想。而且这个妄想负面多,没有把自私自利放下,没有把名闻利养放下,没有把五欲七情放下。
这样的早晚课,求佛菩萨保佑你升官发财,哪有这个道理!所以这种忏悔就变成造业了,而且造很重的罪业。 怎么忏悔?着重在真心,改过自新。
自己的过失,叫发露忏悔,可以向大家报告,我知道错了,我承认过失,从今而后不再犯同样的过失,所以它跟儒家讲的不贰过是一个意思。孔子的学生,真正做到不贰过的只有一个人,颜回,他能做到,别人没做到。
孔子学生有七十二个优秀的,七十二贤,真正做到不贰过的一个,你就知道多难。佛法的忏悔比儒家的更严肃,为什么?儒没有出六道轮回,它是世间法;佛帮助你出六道轮回。
6.忏悔文疏写法向佛菩萨忏悔罪过文疏写法范本
忏悔偈: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恚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同段经文长行: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於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於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
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唐 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第四十卷)忏悔文弟子(某甲)至心忏悔。
自从无始以来至於今日,未识佛时,未闻法时,未遇僧时,不知善恶,不信因果。遇不善缘,近恶知识。
动身口意,无恶不为。身业不善,行杀盗淫。
口业不善,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业不善,起贪嗔痴。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焚烧塔寺,诽谤大乘,侵损常住,污梵诬僧。
犯诸禁戒,作不律仪。自作教他,见闻随意。
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披陈,发露忏悔。
惟愿三宝,同赐哀怜。令我罪根,一念霜融,悉皆清净。
(《四合经及课诵本》,金刚经文后)另可查佛门课诵本,晚课之礼佛大忏悔文。一心至诚,礼敬十方三世诸佛,发露忏悔。
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