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淑的繁体字怎么写
淑的繁体字是:淑没有标准繁体字
淑的异体字是:淑没有异体字
『淑』
拼音:shū 注音:ㄕㄨ
简体部首:氵 部首笔画:3 总笔画:11
繁体部首:水 部首笔画:4 总笔画:12
康熙字典笔画( 淑:12; )
字意五行:水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常用字,多用女性
五笔86:IHIC 五笔98:IHIC 仓颉:EYFE 分解查字:氵叔(shuishu)
笔顺编号:44121123454 四角号码:37140 UniCode:U+6DD1
笔顺读写:捺捺横竖横横竖撇捺折捺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淑;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629第22(点击查看原图)
【唐韵】殊六切,音孰。【说文】淸湛也。 又【尔雅·释诂】淑,善也。【诗·曹风】淑人君子。 又【集韵】昌六切,音俶。淑沑,水貌。 又与俶通。【仪礼·聘礼】俶献无常数。【注】古文俶作淑。
2.菽字繁体多少画
菽 拼音:jiāo shū shú 部首:艹,部外笔画:8,总笔画:11 ; 繁体部首:艹,部外笔画:8,总笔画:14五笔86&98:AHIC 仓颉:TYFE 笔顺编号:12221123454 四角号码:4494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3FD基本字义--------------------------------------------------------------------------------● 菽shūㄕㄨˉ◎ 豆的总称:~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承欢”)。
~麦。~粟。
3.淑的繁体字怎么写
“淑”字简繁同体,繁体也写作“淑”!拼音:shū笔画数:11; 部首:氵; 笔顺:捺捺横竖横横竖撇捺折捺笔顺说明:提为横,点为捺,竖勾为竖,横折或竖提都为折。
释义:淑是一个汉字,读音为shū,形声。从水,从叔,叔亦声。
"叔”意为“捡拾豆子”。“水”与“叔”联合起来表示“在清水中捡拾豆子”。
组词:淑貌(美丽的容貌);淑姿(优美的姿态容貌);淑尤(优美出众,美善过人);淑丽(犹淑美。贤淑美丽);淑美(美丽贤淑);淑令(美丽);淑好(美丽)古文出处:淑,清湛也。
——《说文》其何能淑。——《诗·大雅·桑柔》。
遇人之不淑矣。——《诗·王风·中谷有蓷》淑人君子。
——《诗·曹风·鳲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雎》淑,善也。
——《尔雅》有私淑艾者。——《孟子》九侯淑女。
——《楚辞·招魂》淑人君子,其仪一兮。——《诗经·曹风·鸤鸠》未获至论之淑真也。
——《潜夫论·论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诸葛亮《出师表》。
4.书的繁体字怎么写 繁体字大全
简体字:"书"的资料大全书的繁体字是:书书的异体字是:书没有异体字书的拼音是:shū
书的五笔编码
是:nnh,nnhy书的同音字是:俆 倏 倐 儵 姝 摅 摴 摅 书 杸 樗 枢 橾 殳 毹 疋 疎 纾 綀 纾 荼 菽 虪 踈\ 軗 输 鄃 陎 鮛 鵨 埱 塾 尗 掓 焂 璹 秫 薮 蜍 襡 赎 跾 鸀 婌 属 数 潻 癙 盨 薥\ 薯 襩 镯 钃 鼡 侸 兪 凁 尌 庻 术 杼 樜 树 沭 涑 潄 澍 濖 竪 籔 絉 翛 腧 荗 蒁 术 袕 裋 竖 鉥 錰 鏣 鶐 鹬
5.“适”的繁体字怎么写
读音【shì】
部首:辶
共十四画
组词:
1. 适应【shì yīng】
释义:一方面指生物各层次的结构(从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由个体组成的种群等)都与功能相适应;另一方面,这种结构与相关的功能(包括行为、习性等)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
2. 适当【shì dāng】
释义:合适,妥当。
3. 适合【shì hé】
释义:形容事物对所对应事物较为贴切,方便的形容词。
4. 适度【shì dù】
释义:适合要求的程度;适当。
6.想 字的的繁体字怎么写
我翻阅了《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1979年版)。
可是想这个字没有繁体的写法呀! 《古代汉语》中说,“繁简字”这个词有特定的含义。“简化字”是指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文化部、教育部、文字改革委员会《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又作了一些补充规定和调整)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下面网址可以找到《简化字总表》,里面没有“想”字,可见它没有繁体字,如果社会上有一些复杂的“想”字的写法,只能算作异体字或俗体字。凡篆书以前的繁体字只当作古体字或异体字。
http://www.stlcls.org/s-words/Simplified_word.htm。
7.中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中字的繁体与简体写法相同,繁简对照图片如下:
中
拼 音 zhōng zhòng
部 首 丨 笔 画 4 五 行 火 五 笔 KHK
[ zhōng ]
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央。华~。居~。
2.指中国:~文。古今~外。
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水~。山~。心~。队伍~。
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指。~锋。~年。~秋。~途。
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农。~学。~型。~等。
6.不偏不倚:~庸。适~。
7.中人:作~。
8.适于;合于:~用。~看。~听。
9.成;行;好:~不~?。这办法~。饭这就~了。
10.姓。
[ zhòng ]
1.正对上;恰好合上:~选。猜~了。三枪都打~了目标。
2.受到;遭受:~毒。~暑。胳膊上~了一枪。
扩展资料
组词
一、中用 [ zhōng yòng ]
1、合用;有用。
《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 汉 郑玄 笺:“白华於野已沤,名之为菅,菅柔忍中用矣。”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衣服不中制,器械不中用,不粥于市。”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这一座 荆州 ,直恁的中用。”《红楼梦》第六九回:“ 贾赦 十分欢喜,说他中用。” 萧红 《生死场》八:“ 王婆 思想着女孩怎么会这样烈性呢?或者是个中用的孩子?”
2、中间人的佣金。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内里又扣了他那边中用二十三两四钱银子。”
二、中午 [ zhōng wǔ ]
白天十二点左右的时间。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农民协会要早晨捉土豪劣绅,知事不敢捱到中午,要中午捉,不敢捱到下午。”
三、中原 [ zhōng yuán ]
1、原野之中。
《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郑玄 笺:“中原,原中也。”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 鲁迅 《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地区名。广义指整个 黄河 流域,狭义指今 河南 一带。
《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 秦国 ,天下孰弗患?”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文选·谢灵运》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 注:“中原,谓 洛阳 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
3、泛称 中国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