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24孝读后感,500字左右是小学五年级的作文.快.~~~~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细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
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 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
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
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 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赏析: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二十四孝图》给我影响最深。
文中主要是批 判封建孝道观念,读来胜让人惶恐,不仅觉得就是观念与当今所持态度不同的何止十万八千里之远。 开篇作者反对“妨害白话者”,态度尖锐,亦使人想起鲁迅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写白话文的第一人,鲁迅先生认为,勿徒的古书是束缚儿童想象力的。
从“我的小同学因为‘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可见,那时的儿童对诸如此类的新的形式的书籍是多么喜爱,这就是白话。 接下来,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选文分析了“郭巨埋儿”的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2.求一篇24孝读后感,500字左右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细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
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
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
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赏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二十四孝图》给我影响最深。
文中主要是批 判封建孝道观念,读来胜让人惶恐,不仅觉得就是观念与当今所持态度不同的何止十万八千里之远。开篇作者反对“妨害白话者”,态度尖锐,亦使人想起鲁迅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写白话文的第一人,鲁迅先生认为,勿徒的古书是束缚儿童想象力的。
从“我的小同学因为‘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可见,那时的儿童对诸如此类的新的形式的书籍是多么喜爱,这就是白话。 接下来,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选文分析了“郭巨埋儿”的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3.对新24孝的感悟及联想 作文
暑假里,漫游在社区图书馆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开书,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映入眼帘,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在耳畔响起,顿时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个名为《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难以忘怀……
在柏林交响乐团的访华告别演出上,有这样一位中国姑娘,名叫张姗姗。她已是这个着名大乐团的小提琴副首席。每当她谈起今天的成就时,总忘不了一个人,那就是她的母亲。从6岁开始,在母亲的督促下,姗姗唯一的游戏就是拉小提琴;每逢周日,不管刮风下雨,妈妈总带着小姗姗从郊区到几十里远的市区辅导老师家学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张妈妈将女儿培养成才时,自己却突然被病魔击倒了。但作为女儿的姗姗始终没有放弃,时时陪伴在母亲身边,与母亲一起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张姗姗,一个孝顺的姑娘。她不正是我们当代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楷模吗?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更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他们像一棵参天大树,无私的为我们奉献着他们的光辉!明朝大学问家陶宗仪说:“孝为百姓宗。”唯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是个富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有望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爱,是一缕阳光;爱,是一丝雨露;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人类为爱而生,生来被父母爱着,那我们这些孩子,就不能向关爱着我们的人付出我们的一片爱吗?
曾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老人,老伴已亡,临终前,让他给女儿一百个幸福。但家中女儿女婿却冷眼对他,希望他早死。为了完成老伴的遗愿,他为女儿做了九十八件事,在为女儿买香蕉的途中,被车撞死了,临终前说:‘我的死是给我女儿的第一百个幸福!’
4.关于两尊一孝作文怎么写
俗语说:“百行之首,以孝为先。”
希望看了这几个故事的为人子者,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好好孝敬他们!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孝感动天 虞舜,姓姚,名重华,蒲阪人,母亲早死,继母是一个不讲理之人,常常加害于他;而虞舜却不恨继母,反而更加孝顺,由于虞舜的孝感应了天,自然界的鸟兽也帮他耕耘,尧知道后,绪位于他为贤孝帝君,以后便纷纷传开了。啮指心痛曾参,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是孔子的弟子,待母极为孝顺。
一次他在山中砍柴,家中来客,母亲因儿不在,无法招待心急,用嘴咬指。此时,曾参正在砍柴,忽觉心痛,便背柴回家,到家中跪问原因,母说:“我咬指是盼你回来。”
单衣顺母 闵损,春秋鲁国人,字子骞,孔子的学生,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娶了后母,并生了两个儿子,后母对三个儿子的态度不同。
冬天,用棉花给亲生儿子做棉衣,对闵损只用芦花所絮。一天外出,父亲让闵损拉车,因衣服单薄,站不稳,摔倒在地,父亲才知棉衣是芦花所絮,心疼,要赶走后母,闵损哀求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才将后母留下。
后母深受感动,痛改前非。戏彩娱亲老菜子,春秋末年楚国隐士。
自耕而食,对父母极为孝顺。他年过七十,从不说老,为讨父母欢心,常穿五颜六色衣服在父母面前玩耍。
一次取水故意摔倒,以取父母欢心。据说,他的孝感动天,父母也活到一百二十多岁。
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老顽童的故事。鹿乳奉亲 郯子,是东周人,十分孝顺父母。
父母年老后均患眼病,很想喝鹿乳。郯子就身穿鹿皮,到深山鹿群取鹿乳。
当他被猎人发现后,诉说原因,猎人也表示同情他之孝心。卖身葬父 汉朝董永,家贫。
父死卖身,贷钱埋葬。后来在给债主做长工的路上,遇见一女子愿与他结为夫妻,同去债主处做工还债。
债主要求半年织三百匹绢,以工还债。董永夫妻一月织成,在回家途中,女子在初见面的柳树下辞别而去。
这也是传说中的天仙配。涌泉跃鲤东汉姜诗,今四川人。
妻庞氏侍奉婆婆,殷勤体贴。因母亲爱喝江水,庞氏每日从江边提水供婆婆食用。
婆婆爱吃鲜鱼,夫妻俩亲自烹做,并请邻居老太太与母共食。由于他们有如此孝心,一天在房侧发现一口泉水,味如江水,每日还有鲤鱼随水而上。
姜氏夫妻便每天取上供母食用。为亲负米 仲由,山东人。
是孔子的学生,家贫,以糠、菜充饥。从百里之外背米为父母食用。
父母死后,他任宰相,叹息说:“现在虽有车百乘,粟万炉,再想为父母负米百里外已不可能了。”刻木事亲汉朝丁兰,幼年父母双亡,常念父母养育之恩,于是为父母刻了两尊木像,每日供奉。
但妻子认为木雕像事竟荒唐,戏以针刺木像手指,血从手指流出。丁兰见后,痛斥妻子,赶出家门。
郭巨埋儿 汉朝郭巨家贫,父早死。有一子三岁,母甚疼爱,省吃俭用给孙。
郭巨对妻说:“母亲只有一个,儿子可以再生。”妻子并不非不疼子,而讲究三从四德,不敢违抗。
于是挖坑在三尺深,要埋掉儿子,却意外有袋黄金,袋子上有“天赐郭巨,民不得取,官不得夺”的字样。孝感动天,赐黄金既不用埋儿又可孝母。
拾葚供亲东汉蔡顺,今广西人。幼年丧父,待母极孝。
当时王莽作乱,荒旱无粮,蔡顺手提两篮,拾桑葚。赤眉军路遇蔡顺,问他为何分两篮放桑葚,顺答:“熟的奉母,生的自吃。”
赤眉军同情如此孝心,赠他三升白米,一只牛蹄。怀桔遗亲 陆绩,三国郡吴县人,六岁时到九江看望袁术,袁术用桔款待陆绩。
陆绩拣了两个桔子藏于怀内,临走时恰巧桔子掉出,袁术问:“陆郎作客,怀桔何意?”陆绩跪答“老母最喜食桔,欲怀桔供母。”袁术大惊之孝心。
行佣供母 东汉江革(今山东)人,少年丧父,依母生活。村中连年遭灾,遇匪乱,背母逃难,数次遭贼。
江革泣告:“有老母在,请刀下留人。”如此孝心,贼不忍杀,逃难至南方。
江革出卖劳力,得钱供母,老母衣食,无不齐全。扇枕温衾黄香,东汉安陆(今湖北)人。
字文强,九岁丧母,日夜思念,村人皆称孝子。黄香勤劳朴素,待父极孝。
夏日暑热,替父扇凉枕席;冬日寒冷,用身体替父温暖被褥。如此孝敬之心,深受众人表彰。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吴江夏(今湖北)人,字恭武。少年丧父,老母病危。
其母想吃鲜笋汤,时值寒冬腊月,孟宗无计得笋,便跑入竹林抱竹痛哭,孝感动天,突从地中裂出笋数棵,孟宗持回家中为母食用。闻雷泣墓王裒,字伟元,今山东人。
对待母亲,十分孝顺,母在世时最怕打雷。每次打雷下雨时王裒就到母亲墓前跪说:”有儿陪娘,娘不必怕.”王裒后归隐教学,每逢讲授《诗经》,都要教学生孝父母为先。
扼虎救父晋代杨香,十四岁时随父亲上山砍柴,下午忽从山中蹿出一只老虎拖走父亲,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为了救父,奋不顾身,一跃而起,手扼虎颈,用拳头撞虎头,父亲才幸免于难。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的第三子,对母极为孝顺。
母病三年,日夜侍奉,三年如一日,不离病榻。饮食汤药,必先尝后,才供母用,汉文帝孝在全国影响颇大。
卧冰求鲤 王祥,晋琅邪临沂人,字休征,自幼丧母,继母对他虐待,又常在父前说他坏话,但王祥仍对后母极为孝顺。在后母生病时想吃鲜鱼。
5.关于两尊一孝作文怎么写
俗语说:“百行之首,以孝为先。”
希望看了这几个故事的为人子者,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好好孝敬他们!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孝感动天 虞舜,姓姚,名重华,蒲阪人,母亲早死,继母是一个不讲理之人,常常加害于他;而虞舜却不恨继母,反而更加孝顺,由于虞舜的孝感应了天,自然界的鸟兽也帮他耕耘,尧知道后,绪位于他为贤孝帝君,以后便纷纷传开了。啮指心痛曾参,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是孔子的弟子,待母极为孝顺。
一次他在山中砍柴,家中来客,母亲因儿不在,无法招待心急,用嘴咬指。此时,曾参正在砍柴,忽觉心痛,便背柴回家,到家中跪问原因,母说:“我咬指是盼你回来。”
单衣顺母 闵损,春秋鲁国人,字子骞,孔子的学生,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娶了后母,并生了两个儿子,后母对三个儿子的态度不同。
冬天,用棉花给亲生儿子做棉衣,对闵损只用芦花所絮。一天外出,父亲让闵损拉车,因衣服单薄,站不稳,摔倒在地,父亲才知棉衣是芦花所絮,心疼,要赶走后母,闵损哀求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才将后母留下。
后母深受感动,痛改前非。戏彩娱亲老菜子,春秋末年楚国隐士。
自耕而食,对父母极为孝顺。他年过七十,从不说老,为讨父母欢心,常穿五颜六色衣服在父母面前玩耍。
一次取水故意摔倒,以取父母欢心。据说,他的孝感动天,父母也活到一百二十多岁。
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老顽童的故事。鹿乳奉亲 郯子,是东周人,十分孝顺父母。
父母年老后均患眼病,很想喝鹿乳。郯子就身穿鹿皮,到深山鹿群取鹿乳。
当他被猎人发现后,诉说原因,猎人也表示同情他之孝心。卖身葬父 汉朝董永,家贫。
父死卖身,贷钱埋葬。后来在给债主做长工的路上,遇见一女子愿与他结为夫妻,同去债主处做工还债。
债主要求半年织三百匹绢,以工还债。董永夫妻一月织成,在回家途中,女子在初见面的柳树下辞别而去。
这也是传说中的天仙配。涌泉跃鲤东汉姜诗,今四川人。
妻庞氏侍奉婆婆,殷勤体贴。因母亲爱喝江水,庞氏每日从江边提水供婆婆食用。
婆婆爱吃鲜鱼,夫妻俩亲自烹做,并请邻居老太太与母共食。由于他们有如此孝心,一天在房侧发现一口泉水,味如江水,每日还有鲤鱼随水而上。
姜氏夫妻便每天取上供母食用。为亲负米 仲由,山东人。
是孔子的学生,家贫,以糠、菜充饥。从百里之外背米为父母食用。
父母死后,他任宰相,叹息说:“现在虽有车百乘,粟万炉,再想为父母负米百里外已不可能了。”刻木事亲汉朝丁兰,幼年父母双亡,常念父母养育之恩,于是为父母刻了两尊木像,每日供奉。
但妻子认为木雕像事竟荒唐,戏以针刺木像手指,血从手指流出。丁兰见后,痛斥妻子,赶出家门。
郭巨埋儿 汉朝郭巨家贫,父早死。有一子三岁,母甚疼爱,省吃俭用给孙。
郭巨对妻说:“母亲只有一个,儿子可以再生。”妻子并不非不疼子,而讲究三从四德,不敢违抗。
于是挖坑在三尺深,要埋掉儿子,却意外有袋黄金,袋子上有“天赐郭巨,民不得取,官不得夺”的字样。孝感动天,赐黄金既不用埋儿又可孝母。
拾葚供亲东汉蔡顺,今广西人。幼年丧父,待母极孝。
当时王莽作乱,荒旱无粮,蔡顺手提两篮,拾桑葚。赤眉军路遇蔡顺,问他为何分两篮放桑葚,顺答:“熟的奉母,生的自吃。”
赤眉军同情如此孝心,赠他三升白米,一只牛蹄。怀桔遗亲 陆绩,三国郡吴县人,六岁时到九江看望袁术,袁术用桔款待陆绩。
陆绩拣了两个桔子藏于怀内,临走时恰巧桔子掉出,袁术问:“陆郎作客,怀桔何意?”陆绩跪答“老母最喜食桔,欲怀桔供母。”袁术大惊之孝心。
行佣供母 东汉江革(今山东)人,少年丧父,依母生活。村中连年遭灾,遇匪乱,背母逃难,数次遭贼。
江革泣告:“有老母在,请刀下留人。”如此孝心,贼不忍杀,逃难至南方。
江革出卖劳力,得钱供母,老母衣食,无不齐全。扇枕温衾黄香,东汉安陆(今湖北)人。
字文强,九岁丧母,日夜思念,村人皆称孝子。黄香勤劳朴素,待父极孝。
夏日暑热,替父扇凉枕席;冬日寒冷,用身体替父温暖被褥。如此孝敬之心,深受众人表彰。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吴江夏(今湖北)人,字恭武。少年丧父,老母病危。
其母想吃鲜笋汤,时值寒冬腊月,孟宗无计得笋,便跑入竹林抱竹痛哭,孝感动天,突从地中裂出笋数棵,孟宗持回家中为母食用。闻雷泣墓王裒,字伟元,今山东人。
对待母亲,十分孝顺,母在世时最怕打雷。每次打雷下雨时王裒就到母亲墓前跪说:”有儿陪娘,娘不必怕.”王裒后归隐教学,每逢讲授《诗经》,都要教学生孝父母为先。
扼虎救父晋代杨香,十四岁时随父亲上山砍柴,下午忽从山中蹿出一只老虎拖走父亲,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为了救父,奋不顾身,一跃而起,手扼虎颈,用拳头撞虎头,父亲才幸免于难。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的第三子,对母极为孝顺。
母病三年,日夜侍奉,三年如一日,不离病榻。饮食汤药,必先尝后,才供母用,汉文帝孝在全国影响颇大。
卧冰求鲤 王祥,晋琅邪临沂人,字休征,自幼丧母,继母对他虐待,又常在父前说他坏话,但王祥仍对后母极为孝顺。在后母生病时想吃鲜鱼。
6.如何教小学三年级写关于孝道的作文
【孝在我心中】
一个暑假的早晨,我和妈妈提着篮子,踏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农贸市场。
在市场的一个角落里,围了一群人,他们好像在谈论着什么,好奇心使我想弄清事情的原委。我个儿小,一闪身子便钻了进去。嗬!我还以为是什么古怪的事呢?原来是一位老爷爷。
只见老爷爷白发苍苍,穿着一件破烂的布衫,鞋子连脚趾头都露出来了,额头上的皱纹像一条条蚯蚓在爬似的,身旁还有一个包袱。老人满脸愁容,眼里含满泪花。老爷爷这是怎么回事呢?被车撞了还是迷路了?一团疑云掠过我的脑海。我一打听,原来这位老人的的儿女不孝顺,见老人老了,没有劳动能力,嫌弃老人吃闲饭,身体有不好治病还需花钱,所以干脆把老人从家里赶出来。老人无家可归,想着自己辛苦把儿女抚养成人竟落得如此下场,不禁老泪纵横。啊!太让人觉得气愤了。
这时,我内心不由得同情起老人。我心想:如果老人是我的亲爷爷,我怎么忍心看他这样呢?于是,我走到妈妈跟前对妈妈说:妈妈,让老爷爷到我们家住几天吧?周围的人一听,都说我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应该向这个孩子学习。我的脸顿时红的像一只煮熟的虾子,但心里美滋滋的。因为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孝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可是,我心里想老人的儿子怎么不懂这个道理呢?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精瘦的阿姨对大家说:“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如把老人送回家去,我在民政 部门工作,我给他儿女做做思想工作,在不行我给领导汇报这件事。”
周围的群众拍手叫好。
至今,我每每想起老泪纵横的老爷爷,我就想起“百善孝为先”这句话。
7.小学生24小时作息的作文怎么写
我的学校
我的学校座落在南城的中心,这里环境优美、整洁,我在这里学习非常快乐、非常幸福。
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环境优美、整洁的地方。一走进学校大门,一个宽阔的操场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操场上有两种跑道,一种是直跑道,另一种是随圆形的跑道。我们的操场上还是乒乓球台、篮球场、足球场三合一的呢!
操场边有一个四季如春的花园,这里盛开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花,有红如火的玫瑰花,有粉如霞的杜鹃花,有白如雪的月季花,有黄如金的蝴蝶兰……有的花像一个个小太阳开得灿烂夺目,有的花像许多的小星星,一眨一眨的,有的花像一盏盏小灯照亮了我们的校园……
操场的东边有两幢7楼的教学楼,这是我们读书、学习的地方,每层有10间教室,教室里桌椅板凳摆放得整整齐齐,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教室里,暖暖的,把教室照得十分明亮。操场的西边有一幢艺术楼,我们在这里学唱歌、学画画、学书法……它让我们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的学校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清晨同学们迎着初升的朝阳,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校门口老师微笑着迎接我们,花园里,花儿在微风中摆动着婀娜多姿的身姿,国旗在风中飘扬着,好像都在说:“加油吧!同学们!”
“叮零零”上课了,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老师总是想尽办法给我们上课,我们学得特别轻松、特别愉快。下课了,大家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赛跑……操场上顿时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叫喊声、欢呼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汇成了一首欢乐的歌。
我们的学校还是一个充满幸福的地方。当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老师总是耐心地教导我们;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老师总是给予我们鼓励;当我们沾沾自喜时,老师总是不断地提醒我们不要骄傲;当我们生病时,老师总是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我们……同学们也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感到无比幸福!
我爱我们的学校,更爱像爸爸妈妈一样的老师,像亲人一样的同学!
8.围绕“百善孝为先”写一篇作文
弘扬中华美德,从小孝敬父母。”这句话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这句话是那么简单,那么的朴素,可是谁又能做到呢?
这次活动有很多组参加,但真正能打动我的还是赵名雪他们组朗诵的诗歌。其中一句话是“当你们渐渐长大,他们却越来越老时,请不要嫌他们罗嗦,因为他们都是为你们好。”
父母们永远都在为我们着想,而我们又在那一时为他们想过呢?我们还总是埋怨没为我们做这个做那个,而我们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呢?
哪怕一杯水、一句问候?望着父母那驼起的背你想过为什么吗?看着父母脱落的牙和满头的白发你想过为什么吗?听到父母的喘咳声,拖地的脚步声你想过为什么吗?那是因为你小时候的哭闹,少年时的学习,青年时的叛逆。现在你已长大,是该孝敬他们的时候了,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要在父母去世后你才能明白他们的话,你才要孝敬他们,那时已经晚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的想起了24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冬天时,王祥的后母病了,王祥衣不解带的照顾后母,后母想吃鲤鱼,他就用自己的体温把河上的冰融化了,找到了鱼,做好了给后母吃。读读完这篇故事我不禁有些惭愧,王祥对后母都能这样孝敬而我们对亲生父母呢?虽然我们不用像王祥那样卧冰求鲤了,但是我们起码也要知道孝敬父母啊。其实父母需要我们做的并不是很多,他们只需要我们学习好一点,不给他们添麻烦。难道我们连这点都做不好吗?
孝敬父母不是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情感,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他是我们儿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9.小学二年级写孝敬长辈的作文怎么写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
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
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
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
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小学生24孝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