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话声象声词
嗡嗡:形容低声说话声。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如:喃喃自语。 琅琅:象声词,形容响亮的读书声音等。
朗朗:象声词,形容读书的声音,如:书声琅琅。 喀:象声词,呕吐、咳嗽的声音。
嗷嗷:(书)象声词,哀号声。 吧吧:象声词。
咿唔[wú]:象声词,形容读书的声音。 咿哑:或咿呀,象声词,形容小孩子学话的声音。
哑:象声词,哑哑,形容小儿学语声等。 牙牙:象声词,形容婴儿学说话的声音,如:牙牙学语。
咯咯:象声词,形容笑声,如:他咯咯地笑着。 杭育:象声词,群体重体力劳动时呼喊声音。
呼噜:象声词,如:他喉咙里呼噜地老响。也说呼噜噜。
哄:象声词,形容许多人大笑声或喧哗声。 嚯[huò]嚯:象声词,嚯嚯一笑。
叽里咕噜:象声词,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或听不懂,如:他俩叽里咕噜地说了半天。 喳[chā]喳:小声说话的声音。
咕[gū]哝:小声说话声,多指自言自语。 喳[zhā]:旧时仆役对主人的应诺声。
2.说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shuō,shuì,yuè
部首:讠,四角码:38712,仓颉:ivcru
86五笔:yukq,98五笔:yukq,郑码:SUJR
统一码:8BF4,总笔画数:9,笔顺:454325135
释义:
[ shuō ]
1、用话来表达意思:我不会唱歌,只说了个笑话。
2、解释:一说就明白。
3、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有此一说。
4、责备;批评:挨说了。爸爸说了他几句。
5、指说合;介绍:说婆家。
6、意思上指:他这番话是说谁呢?
[ yuè ]
同“悦”。
[ shuì ]
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扩展资料
一、说的笔画
二、说组词
诉说、说唱、说笑、听说、说明、说书、小说、说穿、乱说、假说、传说、絮说、游说、说教、再说、说媒,部分词语解释:
1、说话:[shuō huà]
用语言表达意思:不要说话。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2、说明:[shuō míng]
解释明白:说明原因。说明问题。
3、诉说:[sù shuō]
带感情地陈述:他在信里诉说着对地质工作的热爱。
4、说唱:[shuō chàng]
指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大鼓、相声、弹词等。
5、小说:[xiǎo shuō]
文学类型的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3.写描写声音的句子,是描写人说话的声音哦
1、他的声音声音低沉浑厚,富有磁性。
2、他的声音深沉而又粗豪,如果猛听他高声问道“是谁”——你准会大吃一惊。
3、他说话的声音如夏日般热烈的呼唤,融化了我整个冬天的冰凉,如暴风袭来,让我不能呼吸。
4、冷漠的他,不爱说话。但,只要一提到自己的父母,他那坚定刚柔的唇薄发出的语句使其他人都为之一惊。
5、他的声音声音让人着迷,很有磁性,显得很稳重,给人一种安全感,感觉很踏实。
6、温暖从背后慢慢的包围过来,耳畔传来他的声音,有点低哑的,却带着说不出魅惑,每个字从他的薄唇中吐出,听在我的耳中,都仿佛下着大雪的十二月倚窗而坐,独自品尝一杯热气腾腾的蓝山咖啡,袅袅的咖啡香弥漫着,温热的液体体贴的从口中划入喉咙,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7、他说话的声音磁性、温柔,像是重力的吸引,每分每秒都想向他的声音靠近。
8、他邪恶而俊美的脸上噙着一抹放荡不拘的笑,声音冷冽,犹如千年寒冰
4.形容说话噪音的词
1。叽叽嘎嘎——叽:形容鸟声、说话声或各种嘈杂声。用来写说笑声。
2。叽叽喳喳----喳:低语声。语音杂乱
3。叽叽嘈嘈——嘈:杂乱,杂声。说话急而乱的声音
4。叽里咕咕----咕:形容刹车、低声说话等的声音。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
5。叽里咕噜——用来写别人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的声音,也用来写物体滚动的声音。
6。叽里呱啦——用来写大声说话的声音。
7。叽哩哇啦----大声说话声
8。哩哩罗罗——形容说话罗嗦不清楚
9。嘀哩咕噜----1.形容东西滚动及其声音。 2.形容急促慌乱的跑动。 3.形容快而听不明白的话语。
10。嘀嘀咕咕----小声说,私下里说。
11。咕咕哝哝----嘴很少动,低声说出难于听懂的话。
12。噜哩噜苏----1.方言。言语絮叨。
13。嘀里嘟噜----1.形容说话很快,使人听不清。 2.形容成串的东西。
14。唧唧哝哝----哝哝:小声说话,1.低声说话而絮叨不休。
15。咭咭呱呱----1.亦作"咭咭刮刮"。 2.形容大声说笑。
16。叽哩嘎啦----1.形容杂乱的说笑声。
17。呜哩哇啦----1.象声词。多形容喧嚷声。 2.形容听不明白的话语。
18。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19。赞声不绝----连续不断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
20。歌功颂德----歌、颂:颂扬。颂扬功绩和德行。
21。金口玉音----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22。足音空谷----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
23。德音莫违----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24。声音笑貌----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25。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26。掷地有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27。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28。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5.描写说话声音的词
铿锵有力:声音响亮有力。
空谷传声:人在山谷里发出声音,立可听到回声。
口碑载道:称颂的声音充满了道路(口碑:众人口头称颂跟文字刻在石碑上一样)。
口口声声:每一次张开口,每一次发出声音,说的都是同样的话。形容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
龙吟虎啸:龙、虎的吼叫,形容人歌啸或吟咏声音的嘹亮。
锣鼓喧天:锣鼓的声音震天响。
默默无闻:不声不响,不为人所知(默默:没有声音;无闻:不曾听说)。形容不出名或不为人们所注意)。
气喘吁吁:吁吁:指张口呼吸的声音。形容呼吸短促。
泣不成声:抽泣哽噎发不出声音来,形容十分悲痛。
巧舌如簧:灵巧的舌头好像簧片,能发出动听的声音。形容能说会道。
轻手蹑脚:手脚动作声音很轻,尽量少出声音。
绕梁三日:形容(美妙的声音)在屋梁上回旋不绝。
人声鼎沸:人群声音嘈杂,就像锅子里的水在沸腾一样(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局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
如簧之舌:好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声音的舌头。形容能说会道。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哀诉。形容悲切婉转的声音。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像听到他的声音,像看到他本人一样。比喻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山鸣谷应:声音在山谷中引起回响。多比喻彼此投合、互相呼应。
余音绕梁:留下的声音环绕屋梁旋转不去。形容歌音美妙动听,久久留在记忆中。
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声嘶力竭:声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拼命地呼号、叫喊。
声应气求: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形容朋友之间意气相投,象相同的声音互相共鸣、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一样。
石破天惊:原形容演奏箜篌,声音激荡,奇特,出人意外。现多比喻诗文、议论、演唱或事件使人震撼。
铁中铮铮: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金属敲起来当当响的材料。比喻出色人物。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近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呼应,自然结合。
万籁俱寂:一点声响也没有(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声响;俱寂:都静下来)。多形容自然环境的安静、幽静或冷静。
万籁无声:一点声音都没有。多形容自然环境的清静或冷静。
瓮声瓮气:形容声音粗重。
无病呻吟:没有病痛而故意发出表示痛苦的声音。比喻没有真情实感而强作感慨。
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默默无闻,也比喻对外界没有什么影响。
无声无息:没有声音,没有信息。比喻人的默默无闻或对事情不发生影响。
弦外之音:弦乐器的线上发出的声音以外的声音。比喻在说话中间接透露而不是直接说明的意思。
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彻:贯透。
响遏行云:声音响彻云霄,阻挡飘动的云彩(遏:阻止)。形容歌声嘹亮。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比喻非常静。
鸦默雀静:非常静。形容人们的安静或人群聚集、活动的场所的安静。
牙牙学语:咿咿呀呀地学说话(牙牙:摹拟婴儿学说话的声音)。
音容宛在:声音和容貌如在眼前。多用于对死者的怀念,吊唁。
音容笑貌: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态。
有声有色:有声音,有色彩。形容说话、作文生动精彩,表现出色。
余音袅袅:留下来的声音悠扬婉转,延绵不绝(袅袅:轻扬的样子)。
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怨恨。
振聋发聩:见“发聋振聩”。声音大得连聋子都听得见(聩:耳聋)。比喻言论惊人,影响深远。
震耳欲聋:几乎要震聋耳朵,形容声音极大。
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意义重大,声势浩大,也形容声音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