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防风怎么用
1.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2. 用于风湿痹痛: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3. 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用法用量】4.5~9g,水煎服或入丸散应用。
2.防风有什么作用
防风根供药用,有发表祛风、胜湿止痛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无汗、关节痛、皮肤瘙痒等症。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自汗不止。用防风,去掉芦头(按:芦头是指接近根部的叶柄残基),每服二钱,浮麦煎汤送下。又方:防风用面炒过,猪皮煎汤送下。
2、盗汗。用防风二两、芎 一两、人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临睡时服。
3、老人便秘。用防风、枳壳(麸炒)各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开水送下。
4、偏头风与正头风。用防风、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两次送药服下。
5、破伤风(牙关紧闭)。用天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两次送药服下。
6、小儿解颅(按:指囟门久不闭合)。用防风、白及、柏子仁,等分为末,乳汁调涂囟门。一天换药一次。
7、妇女崩中。用防风(去芦头),灸赤为末,每服一钱,以面糊酒调下。此方称“独圣散”。
8、中乌头、芫花、野菌等毒。用防风煎汁服。
3.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的功效:
1.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 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2. 用于风湿痹痛 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3. 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4.防风的功效
防风:(解表:发散风寒药)辛、甘,微温。归肺、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主要用于感冒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疼、恶寒等。常与荆芥相须为用,或与紫苏配伍,均可增强祛散风寒的作用。若属风热壅盛,目赤肿痛之证,亦可用本品与荆芥、薄荷、黄芩等配伍,以祛风清热。
2、用于感风湿或风湿痹痛。常与羌活、独活、川芎等配伍,以增强祛风除湿和止痛的功效,如羌活胜湿汤。
3、可用于破伤风。常与天南星、天麻等配伍,内服或外敷,取其祛风止痉,如玉真散。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3—9克
使用注意:
痉病不因外风影响者慎用。
细辛:(解表:发散风寒药)辛,温。归肺、肾经。
功效:
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应用:
1、最适用于阳虚外感,寒邪入里而见无汗、恶寒、发热、脉沉等。常与麻黄、附子配伍,以共奏温经散寒的功效,如麻黄附子细辛汤。若用于感冒风寒或风湿所致的头痛、身痛,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祛风止痛药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风寒头痛和齿痛。风寒湿痹,肢节冷痛,可与桂枝、附子、麻黄等配伍;风寒头痛,常与白芷、川芎配伍。至于齿痛,除可与藁本、白芷配伍,用于风冷齿痛外,亦可与石膏、蔓荆子配伍,用于胃火齿痛。现代也用于拨牙和脓肿切开。以本品配生半夏、生南星、生草乌等共研细末,酒精浸泡涂患处,有麻醉止痛的功效。
3、用于肺寒咳嗽,痰多清稀。常与干姜、五味子、半夏配伍,共奏温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如小青龙汤。
此外,又可用于口舌生疮。配黄连研末撒布患处;或单用本品研末,加水和蜂蜜调成糊状,敷于脐部。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1.5—6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的头痛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