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开根号,根号符号怎么判断.如.4开平方
开平方的方法如下:
将被开方数的整数部分从个位起向左每隔两位划为一段,用撇号分开(竖式中的11'56),分成几段,表示所求平方根是几位数;根据左边第一段里的数,求得平方根的最高位上的数(竖式中的3);
从第一段的数减去最高位上数的平方,在它们的差的右边写上第二段数组成第一个余数(竖式中的256);
把求得的最高位数乘以20去试除第一个余数,所得的最大整数作为试商(20*3除256,所得的最大整数是 4,即试商是4);如果试商大于或等于10,就改用9做试商,如果第一个余数小于最高位数乘以20的积,则得试商0。
用商的最高位数的20倍加上这个试商再乘以试商.如果所得的积小于或等于余数,试商就是平方根的第二位数;如果所得的积大于余数,就把试商减小1再试。
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求平方根的其他各位上的数。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2.开方的符号怎么打
1、左手按住换档键(Alt键)不放,右手依次按41420(不要按键盘上方的,要按右边的),松开双手,根号(√)就出来了。
2、另一种方式是最直接使用软键盘。
现代,都习以为常地使用根号(如√等),并感到既简洁又方便。
古时候,埃及人用记号“┌”表示平方根。印度人在开平方时,在被开方数的前面写上ka。阿拉伯人用 表示 。1840年前后,德国人用一个点“.”来表示平方根,两点“..”表示4次方根,三个点“。”表示立方根,比如,.3、..3、。3就分别表示3的平方根、4次方根、立方根。
到十六世纪初,可能是书写快的缘故,小点上带了一条细长的尾巴,变成“ √ ̄”。1525年,路多尔夫在他的代数著作中,首先采用了根号,但是这种写法未得到普遍的认可与采纳。
与此同时,有人采用“根”字的拉丁文radix中第一个字母的大写R来表示开方运算,并且后面跟着拉丁文“平方”一字的第一个字母q,或“立方”的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开的是多少次方。
例如,中古有人写成R.q.4352。数学家邦别利(1526~1572年)的符号可以写成R.c.?7p.R.q.14╜,其中“?╜”相当于括号,P(plus)相当于用的加号(那时候,连加减号“+”“-”还没有通用)。
直到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年)第一个使用了现今用的根号“√ ̄”。
有时候被开方数的项数较多,为了避免混淆,笛卡尔就用一条横线把这几项连起来,前面放上根号√ ̄(不过,它比路多尔夫的根号多了一个小钩)就为现时根号形式。
扩展资料
书写规范
根号的书写在印刷体和手写体是一模一样的,这里只介绍手写体的书写规范。
1、写根号:
先在格子中间画向右上角的短斜线,然后笔画不断画右下中斜线,同样笔画不断画右上长斜线再在格子接近上方的地方根据自己的需要画一条长度适中的横线,不够再补足。(这里只重点介绍笔顺和写法,可以根据印刷体参考本条模仿写即可,不硬性要求)
2、写被开方的数或式子:
被开方的数或代数式写在符号左方v形部分的右边和符号上方一横部分的下方共同包围的区域中,而且不能出界,若被开方的数或代数式过长,则上方一横必须延长确保覆盖下方的被开方数或代数式。
3、写开方数或者式子:
开n次方的n写在符号√ ̄的左边,n=2(平方根)时n可以忽略不写,但若是立方根(三次方根)、四次方根等,是必须书写。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根号
3.算术平方根的符号表示
打出根号在这里是不行的,要在WORD里有公式编辑器才可以,网页上不支持!在本地电脑里打开WORD,里面选择公式编辑器打什么符号都可以!
打根号√和其它打各种数学符和特殊符号的方法有好多种,最简便的方法是直接在键盘上打出来。
方法是(在任何输入法状态下都可以),左手按住换档键(Alt键)不放,接着依次按41420然后松开左手,根号√就出来了。
用同样的方法:
按41468是↑
按41469是↓
按41466是→
按41467是←
按43081是↖
按43082是↗
按43083是↘
按43084是↙
按43125是╱
按43126是╲
按43127是╳
按178是平方符号(²)
按179是立方符号(³)
按179打出(³)后继续按41420,可打出立方根³√
按41455是★
按41461是□
按41462是■
按41439是∵
按41440是∴
按41423是∠
按41463是△
按41430是≈
按41420是根号√
按41429是全等号≌
按41421是垂直号⊥
按41465是※
不需翻页,很方便,你不妨试试,你还需要其它符号吗,我可告诉你,祝好,再见,
附:此方法在百度和电子表格上能用,在WORD上不能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4的平方根用符号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