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从款识鉴别永乐瓷器
永乐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跨越了二十二年,是明清最重要的青花瓷产品。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永乐瓷器端庄秀美,器物线条非常柔美流畅。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胎体厚薄适度,灵巧凝重,较之洪武朝普遍轻薄一些。
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部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洁白色,接近甜白釉,釉汁肥厚处闪现虾青色。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大多为白色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大盘、瓶、罐等为细砂底,无釉,白色,有小块铁色斑;呈糯米粉状,摸之细腻滑润。也有釉底,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些底釉开有细片纹。小器底足多施釉,有的底釉呈波浪纹;细瓷底足平切,足跟较窄。琢器器底足大多是边棱状,即削切痕明显。圈足露胎处泛火石红,足内墙多泛黄斑。盘、碗底心多是外凸内凹。
永乐青花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年款。只有官窑压手杯中见有"永乐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写在器里面中心,围以双圈线、单圈线和花瓣飘带。最宝贵的是青花双狮绣球心款、花心款、鸳鸯围款。民窑产品偶有"福、录(禄)、寿"等款字。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记载: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永乐年制"四字,细若粒米者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
2.瓷器如何仿制底足落款
鉴别古董的真伪最本质原则的就是特征比较。
古董分类繁多,但每一类古董如瓷器,青铜器因年代,材质,制作工艺,保存状态等等的不同,存在各种特征。如铜器铸造留下的模具痕迹,年代留下的各种铜锈,瓷器的彩绘颜料,胎土,釉面特征等等。
这些自然形成的特征,许多都是都是不同时代器物所特有的。
换句话说,他们就像钞票上的防伪标志,是属于人为无法仿制或者是仿制成本高昂的。鉴别古董真伪就是利用这些特征做比对。
一件古董的真伪首先就是确定这件古董的名称和归类,然后按照相应的标志去对比,比对它上面是否存在这些特征,这些特征性状是否和真品的性状相符。这就是判断古董真伪的方法。
由于古董分门别类非常繁多,因此一个人每类古董的鉴别特征都掌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一辈子努力学习积累最多只能精通几个门类。
所以一个专家什么都能鉴别这往往就是不可靠的瓷器鉴别不是嘴一说就行的 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民窑瓷器的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
以下按朝代分而述之。 明代 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
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建文:未发现署年款的瓷器。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
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
因此,永乐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
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
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
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
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未见有印款。
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
款识还见有“大德吉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 正统、景泰、天顺:正统、景泰二朝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
正统一朝,迄今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二例。景泰朝一件未见。
天顺朝仅见四件:一件印“天顺年造”款卵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另两件书“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一件书“天顺年”三字,三件器物都是青花三足筒炉。
成化:以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为主,款识外,有的加双圈,有的加双方框,也有无圈框的。官窑罐类,还有在底足写“天”字款的。
民窑款识有写“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的。 弘治:以青花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两行款为主。
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款,多为刻款。尚有以红彩写“弘治年制”和“上用”款的,亦系官窑器。
民窑器有写干支年款的,如“壬子年制”(弘治五年,1492年)。也有写“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语款的。
正德:正德官款主要有“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款和“正德年制”四字楷款,其中以四字款居多。有书写款,也有刻划款。
除了用汉文外,此时亦有用阿拉伯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民窑器常见“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楷款,还有“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吉语款。
嘉靖:嘉靖官款一般都在底足书写“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并带有双圈;器口边书写六字横款者少见,但大盘、大缸等的口沿处也见有。款式有青花、红彩、刻字涂金等数种,均为楷书,未见篆书。
款字的排列形式,有两行直款、单行横款,也有环形和十字形六字款的。民窑器中有写“嘉靖制造”、“大明年造”年款的。
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东书堂”等。人名款激增,如“陈守贵造”、“邓奎自造”等等。
吉语款也增多,如“富贵佳器”、“福寿康宁”、“国泰民安”等等。另有写“金〓大蘸坛用”款的器物,系当时的道教用器。
隆庆:所见官窑年款都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两行楷款,“隆庆年造”四字两行款少见。款外常围以双圈或方框。
隆庆款识有青花和红彩两种,红彩款多用于彩器上。 万历:官款以“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四字两行款少见。
有的款外带双圈,也有不带圈的,或六字款呈环形。有青花和刻划款。
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增多,如“徐〓庆堂”、“纯思堂”、“程廷梓造”、“万福攸同”等等。 天启:官款以“大明天启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也有。
3.青花瓷底部落款
明洪武-----没有落款
明建文-----仍没发现有当朝青花
明永乐-----楷体落款(永乐年制)
明洪熙-----仍没发现有当朝青花
明宣德-----楷体落款(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
明正统-----(空白期)没有落款
明景泰-----(空白期)没有落款
明天顺-----(空白期)楷体落款(极少)(大明天顺年制)
明成化-----楷体落款(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制)
明弘治-----楷体落款(弘治年制)(大明弘治年制)
明正德-----楷体落款(正德年制)(大明正德年制)
明嘉靖-----楷体落款(嘉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明隆庆-----楷体落款(隆庆年制)(大明隆庆年制)
明万历-----楷体落款(万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
明泰昌-----仍没发现有当朝青花
明天启-----楷体落款(极少)(天启年制)(大明天启年制)
明崇祯-----楷体落款(极少)(崇祯年制)(大明崇祯年制)
清天命-----仍没发现有当朝青花
清天聪-----仍没发现有当朝青花
清崇德-----仍没发现有当朝青花
清康熙-----楷体落款,篆体落款(康熙年制)(大清康熙年制)
清雍正-----楷体落款,篆体落款(雍正年制)(大清雍正年制)
清乾隆-----楷体落款(乾隆年制),篆体落款(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
清嘉庆-----楷体落款,篆体落款(嘉庆年制)(大清嘉庆年制)
清道光-----楷体落款(道光年制),篆体落款(道光年制)(大清道光年制)
清咸丰-----楷体落款(咸丰年制)(大清咸丰年制)
清同治-----楷体落款,篆体落款(同治年制)(大清同治年制)
清光绪-----楷体落款,篆体落款(光绪年制)(大清光绪年制)
清宣统-----楷体落款,篆体落款(宣统年制)(大清宣统年制)(宣统元年制)(宣统二年制)(宣统三年制)
4.清三代民窑落款是怎样的
清三代名窑落款各自都不同的:
1,康熙 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写款——因为怕打碎,不吉利,不让写;后期呢,就会落款是前面朝代的“入大明成化年制”可以看出康熙还真怕反清复明呢!
2,雍正 雍正正官窑瓷器底款的篆书年号,《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分三行,每行两字——此种篆体六字款有青花、刻印和金彩三种,字体皆方整,外无双框。
3,乾隆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
其中,乾隆朝代的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我最喜欢!
此外,外销瓷一般都不落年号款。
5.明永乐青花瓷的款识
永乐青花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年款。只有官窑压手杯中见有“永乐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写在器里面中心,围以双圈线、单圈线和花瓣飘带。最宝贵的是青花双狮绣球心款、花心款、鸳鸯围款。民窑产品偶有“福、录(禄)、寿”等款字。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记载: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永乐年制”四字,细若粒米者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如今传世晶仅北京故宫博物院有狮球与花心两种四字篆款,鸳鸯心者及“永乐大明年制”六字款者未见实物传世。
从明正德年开始,就出现了仿永乐窑器款。其后,嘉靖、万历,康熙、雍正,清末民初都有仿款出现。历代仿款有青花写款、阴文刻款、阳文刻款三种字体;字体和写法也不一样。款的外围常饰花瓣形图案,线条硬直欠流畅,也有的围以单圈。所以凡以四字楷书或六字款写在器里、底足或口上的多是后代仿品。
永乐时期青花器物书写年款的虽然少,却开启了明清两代官窑器物书写朝代年款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