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养人们见义勇为的精神
学校要重视对青少年的见义勇为教育 勤劳勇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中国人民正是凭着这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挫败了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美梦,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使自己翻身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了中国人的尊严。
近几年,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又涌现了一批敢于同各种犯罪行为作英勇斗争的先进人物,徐洪刚、刘玲英、郭敬安……,他们用自己的英勇行为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弘扬了社会正气,保卫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谱写了一曲曲鼓舞人心的凯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的学生中,却缺少这种勇敢的无畏的精神和品质,常出现见义不为的现象,不少学生包括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面对校内同学的违法乱纪和校外青年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不敢制止,牪桓叶氛瑺有的甚至连报告老师的勇气也没有。
近期,笔者对本校1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当问到:“碰上了,敢上去制止和斗争吗?”的问题时,回答“不敢”的竟占74.5%;在“你敢向老师、学校领导或公安机关报告或检举揭发吗?”的问题上,有31.2%的学生表示“不敢”或“不屈”;当问及“你不敢斗争、汇报和揭发的原因”时,45.7%的学生说:“我们人小,无力制止”,有53.l%的学生则表示是怕“遭他人的打击报复而吃亏”,还有少数学生则本身就是好事者,喜欢看热闹,当然根本没想要去制止和斗争。正毕业的一校外青年本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向我校五六名学生敲诈去了一百多元钱,学生中竟无一个(包括受害者)主动向老师反映过。
不久那校外青年因偷盗被派出所抓获,在公安人员的审讯下,他招供了对我校学生的敲诈情况,派出所打电话给学校,要求学校在学生中查实,以便取证,当政教处和班主任分别找这些有名有姓的学生谈话时,这些学生都矢口否认,不愿或不敢承认,据了解是因为一旦承认,那人可能要判刑,日后遭那人的打击报复而招致麻烦,不如现在不承认不揭发来得好。使得老师摇头叹息,哭笑不得。
学生为什么那么胆小怕事,对违法乱纪的现象不敢斗争、不敢揭发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品大潮冲击下,社会上不少人淡化了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自私自利、个人主义。
明哲保身思想比较严重,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导演了一出出麻木不仁的“看客事件”和胆小怕事的“逃兵事件”,例如,歹徒在客车上公然**妇女,车内其他乘客包括售票员和驾驶员都无动于衷、竟没有一人勇敢地站出来制服他,眼睁睁地看着那女同胞遭蹂躏;犯罪分子在火车内洗劫,众旅客乖乖掏钱,列车员和乘警退避三舍;……,这一幕幕、一桩桩缺乏勇气、见义不为的事件,通过不同渠道影响学生,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使学生原有的正义感和勇敢精神,因得不到良好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激发、培育而削弱、消退甚至丧失。二是家庭教育不当,如今的父母大多只有一个或二个子女,因而特别看重,倍加爱护,生怕自己的子女在外有一丁点闪失,因此常叮嘱告诫自己的子女在学校要专心读书,少管或不管闲事。
在父母这种思想教育熏陶下,子女自然对学习以外的事特别是他人的违法乱纪行为不闻不问,当然也就谈不上见义勇为了。三是学校教育失衡。
近几年,应试教育和追求升学率成了学校工作的中心,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尤其忽略了对学生的见义勇为教育,成绩代替一切,不仅使学生学无榜样,而且学生原有的正义感和见义勇为精神也得不到学校积极的培养、引导和发挥。勇敢和见义勇为不仅是一种优秀品质,而且也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没有对祖国对人民强烈的爱,没有对阶级敌人和犯罪分子的仇恨,就不会有勇敢的斗争精神。
同时,勇敢和见义勇为也是一种很强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一个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心越强,那么他就越容不得不法分子对法律的践踏,对人民利益的侵害,必然会勇敢地站起来捍卫法律的尊严,与不法分子作坚决的斗争。
试想,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勇气,对一个小小的不法之徒都没有勇气与之斗争,不敢制限他打倒他,那么很难想象当他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他会勇敢地迎上去作誓死的搏斗而保家卫国。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源,没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勇敢的斗争精神是可悲的,必然亡国灭族;同样,对一个社会来说没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和品质,同样是可怕的,同样有祸国殃民的危险。
可见,唤起激发、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见义勇为、勇敢斗争的精神,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显得多么的重要。作为学校该怎样培养和唤起青少年的见义勇为、勇敢斗争的精神呢?我想首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法纪观念和道德观念,努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爱国爱民情感、正义感和尊严感,使他们懂得祖国、人民和法律是神圣的,是不允许任何人有任何侵害的,。
2.见义勇为,为主题的文章怎么写
见义勇为之我见
不久前,看了中央台的《我的今日之最》栏目,正在讨论一个话题。一个不会游泳的大学生下水,救起了两名小孩的事迹,社会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赞同,认为这是见义勇为。认为见义勇为是不需要考虑后果的,也是无法考虑后果的。也有人认为,见义勇为,首先应该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以,这些人提出了所谓的见义智为,见义巧为。
我听到了这些所谓的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等新名词,总感到有点怪怪的,因为,过去没有这种提法,也从未听说过。
其实,这些人对什么是见义勇为并不清楚,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见义勇为。何谓勇,子曰“知耻近乎勇。”这里的“勇”,就是敢于面对的意思。新华字典对“勇”的解释是“有胆量、不畏避。”
一个人遇到了突发的危急情况,你首先要敢于面对,不畏避,这是一个态度问题。至于采用什么方法,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可以自己解决,也可以请他人帮助解决,当然,也可以求助社会公共机构来解决。但是,如果你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为,那就不对了。
见义勇为,不能事先设定功利的条件。否则就谈不上“义”了。有人说,一个大学生去救一个老者,如果牺牲了一个大学生,就不值得了。两个人去救一个人,如果牺牲了两个人,就更不值得了。这种看法太肤浅了。
让我们来看看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故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陆诺曼第时,米勒中尉率领一支8人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去寻找空降部队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
因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个哥哥都已相继阵亡。马歇尔将军怕这颗独苗再出意外,使伤心的母亲绝望,于是做出了不惜一切代价,要将这个母亲唯一的儿子送还母亲身边的决定。
8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一个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们的将是战火的洗礼和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条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战争中受到考验。
马歇尔将军的决定是正确的,这不是用8个人的生命去换一个人的生命,而是为了去安慰濒临绝望的母亲的一颗心。她不仅是瑞恩的母亲,她也是所有美国大兵的母亲,她是所有将自己的儿子送上前线的母亲的代表。即是牺牲了8个人,你说,值不值得?
为什么现在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了呢?原因是我们的社会让我们的英雄太失望了。英雄不怕流血,但是,不能流泪。那不是普通的泪啊。每一滴的泪水,就像一颗子弹,击穿英雄的心。外伤可以愈合,心灵受了伤就难以愈合了。
我们的社会有责任为英雄抚平心灵的伤痕。首先,应该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让英雄的事迹扎根于每一个人的心里。其次,要解决英雄的后顾之忧,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然而,最重要的是要永远铭记他们,世世代代,永志不忘。像法国设有先贤祠一样,我们也应该为这些英魂设立永久的忠魂祠。
如此,我想,见义勇为者一定会多起来,社会的风气也一定会更好。如果,大家都不见义勇为,那么,马丁·尼默勒所说的悲剧就可能重演。
马丁·尼默勒有一段名言,他说道: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我们要让所有的人都明白,今天帮助他人,明天他人就会来帮助自己。
3.如何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见义勇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加强教育,弘扬正气,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对涌现出来的见义勇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在最短时间内予以报道,还必需落实保障见义勇为人士的权益,健全优待服务机制,决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要做到见义勇为人士发现一个,核实一个,奖励一个,教育一片。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通过典型人物的事例来感染人、鼓舞人,用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带动身边的人,才能提高全民素质,弘扬社会正能量。
4.写见义勇为的事迹开头该怎么写
英雄就在身边 --记顺达汽修厂郭宏林同志见义勇为先进事迹 郭宏林,一位洪石乡胜利村三组的农民。
2005年镇坪,以他为骄傲!7月9日,他在涛天巨浪中舍己救人,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英雄之歌。 镇坪人一齐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来自农村的“平民英雄”,全城传唱起这首见义勇为的“英雄之歌”。
7月9日,是郭宏林英勇救人的日子,也是所有镇坪人认识英雄的日子。当时曾目睹整个情形的69岁的郑达银老人说:“郭宏林真是好样的,了不起!当时那个险啊,真是无法形容,下水后命就不是自己的了!就算给再多的钱,估计一般的人也不敢去救!”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2005年7月9日这天。
2005年7月,镇坪连日阴雨,而在9日这天更是雷鸣电闪,风雨交加,下起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
以落差大、水流急著称的竹溪河河水暴涨。中午11点10分,一辆冒雨急驶的客货两用车,行至竹溪河顺达汽修厂下方大拐弯处,因刹车失灵,再加上雨大路滑,带着惯性几个侧翻,连车带人一起栽进洪水中。
车在翻滚过程中,将乘客田金红、刘定贵和蒋世宏等人相继从车内抛出,落入湍急的水中。而蒋世宏的妻子谭仁琴则被困在车内,巨大的洪流将车淹没,几起几落后,冲到深潭边的汽车侧立着摇摇欲坠。
被洪水冲走的刘安贵,在水中拼命挣扎,好不容易抓住崖壁,可一个急流,又将他冲走。如此反复了三四次,最后终于抠住岸边的一块崖壁。
当他用尽全力爬上岸后,十指血肉模糊,指甲全部被抠掉。而蒋世红的情形并不比刘安贵好到那去,历经九死一生,爬上岸时浑身是血,脸上、腿上、手臂上到处都被石块划伤。
而最先被洪水冲走的田金红,凭着求生的本能,在离出事地点100米左右的地方,死死抱住一块洪水中凸起的石头,远远望去,仿佛抱住一朵浪花。她撕心呼救,可巨大的洪流淹没了她的声音,淹没了她的身躯,她只能拼命昂着头,挣扎着呼吸。
此时,雨越下越大,暴涨的洪水渐渐淹至到田金红脸部。公路上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奔走呼救,急促的“救人”声和着巨大的波涛声,令人感到异常窒息。
岸上不断有人尝试着跳进急流中涉水救人,可水流湍急,冲力实在太大,根本就站不稳脚跟。顺达汽修厂工人袁仁军,一下水就飘了起来,险些被冲走。
他说人下水就如一片树叶飘着,根本站不稳。而被人称为“水上老大”的余国顺,自幼与南江河打交道,可他下水还没走到三步,就被洪水冲走,幸好水性好,才得以爬上岸来。
雨根本没有停歇的意思,反而越来越猛。此时,被困在车里的谭仁琴,也被一位农民用长杆子救了起来。
只剩下田金红,还是困在河中间,已经开始绝望。 就在人们用尽一切办法,仍然无济于事的时候,有人喊了声“让开!”。
大家回头一看,是顺达汽修厂职工郭宏林。原来郭宏林修完车正准备吃饭,突然听到急促的“呼救”声,跑出来一看,一名妇女被困在洪水中,而汹涌的水流,人们根本没办法靠近她。
而此时,疯狂的波涛已开始从她的头顶扑过,眼看妇女性命难保,郭宏林心急如焚。或许是急中生智,他猛然想到绳子,便赶紧叫人找来绳子,同时,喊了声“让我上”。
郭宏林让人用绳子的一头拴紧自己的腰,另一头栓在电线杆上,跳进汹涌浑浊的洪水中向被困者艰难游去。洪水又急又猛,他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
一次次被洪水冲倒,又一次次爬起来,好几次险些被洪水冲走。每前行一步,大家的心就跟着紧缩一下,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几经险情到了跟前,郭宏林伸出手让田金红抓住,可她脸色惨白,死死抱着石头,无力配合。经过数次与急流搏斗,他用尽全身力气,硬是把田金红抓了过来,解下自己身上的“救命绳”拴在她的腰上,然后用左臂夹着她,右臂划水,示意众人拉绳子。
在众人的帮助下,郭宏林艰难地将田金红拖到岸边。这时,汽车被洪流冲走,田金红攀附的石头也被洪水完全淹没,人们惊呼“好险!”。
再看郭宏林,双腿血迹模糊,浑身是伤。 被救的田金红,左臂右腿严重受伤,在医院住了整整半个月还不能下床行走。
在这场人与洪魔的搏斗中,郭宏林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凭着果敢,凭着机智,凭着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支撑,救起了危在旦夕的生命。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人的人性光辉,让我们在和平年代,再次目睹了平凡人的壮举。
英雄壮举绝非偶然。顺达汽修厂经理王平说:“郭宏林舍己救人,这是他的本性所至!”。
英雄也不可能在瞬间塑造而成。从一个个来自郭宏林老家及和他共过事的人那里,记者了解了这位来自农村,普普通通的农民一步步成为时代英雄的轨迹。
郭宏林,1970年出生于镇坪县洪石乡胜利村,自幼吃苦,乐于助人。14岁那年,还在上小学五年级的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听到河里有人呼救,连衣服都来不及脱,一个猛子就扎进河中救人。
第一次摸到了男孩的衣服,可由于水流湍急,手一滑没抓住,他浮上来深吸一口气又扎下去。经过数次与急流搏斗,终于把男孩救上河岸,一看,才知道是同所学校的一年级同学。
他的先进事迹受到了县文教局表彰,当地群众称他是“舍己救人的小英雄”。 1997年,为了改变生活,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
5.可以怎么写关于见义勇为的话题作文
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种应该大力提倡的行为。作为旁观者或许会考虑很多,但是作为需要救助的人,可能会改变以后的人生!!“义”有大小,无论是大小都会体现出高尚的人格。
我看到有见义勇为想法的大有人在,而真正去见义勇为的毕竟还不多。这种现象不是我们的群众思想不够高尚,而是对于事后的保障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希望在今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的健全,对于见义勇为有了一套完善的制度。避免了英雄的后顾之忧。这样我们生活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安定.团结.和谐的社会不再是愿望!我们的英雄会越来越多!社会风气越来越好!见义需勇为,出手不顾虑!
所以你阐述这个话题应从多方面着手,不同的人立场不同角度不同所受的影响和感受都不同。
6.怎么写见义勇为的作文
见义勇为的他早上,我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到国道旁,我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一位老奶奶送她的小孙女儿去上学,不知什么原因,这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儿突然放开了奶奶的手,向国道跑去,只见她跑到路中间,回过头说:“快点,不然就迟到了!”老奶奶说:“我的乖孙女儿,快回来,危险啊!”小女孩儿没听见奶奶的话,仍然不停地向奶奶招手。此时,一辆大卡车向她开来,周围的人都惊呆了,谁也不敢上前去救她,我心想:“小女孩儿这下完了。”
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候,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抱住了小女孩儿,迅速跳到路边,这才避免了惨剧的发生。那个见义勇为的青年站起来,把小女孩子送到了老奶奶的怀中,小女孩儿毫发无伤。
老奶奶一把将她搂在怀里,亲了又亲。人们都向这位青年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这位青年走了,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我想,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这样见义勇为的人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见义勇为的精神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