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医里所指的阳和阴,是什么
中医所指的阴阳,是综合了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阴阳观念,以此论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防治疾病的经验。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以阴阳说明医学原理的。以水和火的特性作为阴阳的代表,因为火的炎热、升腾、活跃最具备阳的特征;水的寒冷、沉静、润下最具备阴的特征。阴阳并没有固定的物质,只代表两类事物的属性和动静趋势。阴阳的这一观念对中医学的影响很大,使中医学成为偏重研究人体功能状态,忽略器质变化的学科。
阴阳学说解释各种事物的规律时,认为对立面的一方必须具有阳性特征,另一方具有阴性特征。此外,阴阳学说把对立双方的相互转化看成是一种循环,即阴的转化方向是阳,阳的转化方向是阴,因此阴阳学说能精确地说明事物的发展及新旧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中而调和。
1,阴阳的相对性:阴阳是说明事物的两种属性,是代表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由此可见,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2,阴阳的互根:中医学有“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和“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论点。人体生理来说,机能活动属阳,营养物质(津液、精血等)属阴。各种营养物质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机能活动就表现得旺盛。从另一方面来说,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是依靠内脏的功能活动而吸取的。
由此说明二者是相互依傍、存亡与共的,如果没有阴,也就谈不上有阳。如果单独的有阴无阳,或者有阳无阴,则势必如《内经》所说:“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则一切都归于静止寂灭了
3,阴阳的消长:指阴阳双方在对立互根的基础上是在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断出现“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常处于相对平衡的,如果“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制,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时,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导致疾病的发生。
4,阴阳的转化:指同一体的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称之为“阴阳转化”。临床上常见的各种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病证变化。
2.在医学中这个是什么
掌上八卦区域图解 ●乾位 乾位,位于兑位的下方,小鱼际的根部,详细地说,是从小指下1线到手腕线之间下1/2处。
从五行上讲,属阳金,主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时,这个区域也是内分泌功能的体表反映区。
而且,乾位应该与兑位、艮位等高,色泽红润,无杂纹,光滑丰满。(如图8) ●坎位 坎位,在掌根部、腕横纹的上方。
从五行上讲,属于阴水,代表肾的功能。这个部位可以反映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强弱。
由于该区域处于大、小鱼际的分界处,手的频繁活动造成的压力使坎位的纹理显得相对杂乱。在坎位这个区域,最为常见的纹理是“米”字状纹、伞形样纹、三角形样纹、岛形样纹等。
不同的纹代表不同的疾病。 ●艮位 艮位,从五行上讲,属于阳土,其位于拇指球的下半部,3线下半部的范围内,主要体现传统意义上的脾胃功能。
艮位隆起而肉软色润,提示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良好,体力健壮。 人们在用手握力的时候,往往会导致艮位上有许多从拇指根向3线边缘生长的纹线。
这些纹线若呈现断续浅表状,就属于正常。若这些纹较深,似刻在掌上,则提示消化吸收功能发生了很大的病理改变。
如果这些纹上还有短小的线穿过,形成“井”字状纹,并有青筋浮起,色苍白青黄,压之肌肉松软无弹性,提示患有慢性消化性疾病,甚至是恶化。 ●震位 震位,从五行上讲,属于阴木,其位于3线范围的内上方。
西方手相学曾认为,该区域属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表象部位。经过大量的病历研究证实,该区域可显示胃的功能状况。
如果震位平软,出现许多细乱的纹线,提示由于精神紧张,生活失调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在震位的下方,最隆起的部位是处于大鱼际的艮位,与艮位相比,震位是在低位处,再饱满的震位也不会与艮位相平。健康的震位有弹性,红润,就表示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植物神经功能也正常。
在震位中下部出现萎缩、松软、压之不起、苍白无力,并有许多细乱纹理,是生殖机能及内分泌机能失调。(如图8) ●巽位 巽位,从五行上讲,属于阳木,其位置是在食指的下方。
从中医理论上分类,该区域属于肝胆。然而,很多病历研究证实,这个位置不代表肝的功能区,而是胆道系统的体表反映区。
若巽位呈微隆起状且肉呈红色,则表示胆的理化功能正常;若巽位过分隆起,提示胆固醇过高,血脂、血压偏高,胆汁的浓度偏高;若巽位呈现塌陷松软、黄白杂现状,则预兆胆道系统的功能严重受损,常见病症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癌、胆结石、胆囊息肉、胆萎缩、胆汁型肝硬化等。若巽位明显高于震位,则可能患有常见的胆汁反流型胃炎,这时候就要从治胆入手,以达到治疗胃病的目的。
(如图8) ●离位 离位,从五行上讲,属于阳火,位于中指和无名指下,在1线的范围内。很多病历研究证实,该区域是心脏、血液循环、视力功能的显象区。
通常而言,离位呈隆起状且红润,有弹性。 在这个区域上,尤其是在中指和无名指指缝下的这个部位,一旦出现杂乱的纹理,提示心脏的功能受到损害,会出现心悸、血压波动等症,多见于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在这个区域上,若出现“米”字状纹,意在提示心肌缺血、心绞痛;若出现“米”字状纹和2线尾端的“米”字状纹、3线尾端的“米”字状纹遥相呼应,就提示有中风、猝死的危险,要高度警惕。特别是老年人,当“米”字状纹变得苍白、压之不起时,应该立即使用强心、护心的药物,加强对心脏的保护。
●坤位 坤位,从五行上讲,属于阴土,位于小指的下方。从中医理论上分析,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的元气充沛与否,和坤位是不是隆起饱满很有关系。
该区域是少腹内脏器的体表反映区,更多地是反映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一般而言,坤位呈隆起状,色泽红润,且有弹性。
在这个区域上,若出现平坦、筋浮、苍白无力的症状,且布满了杂乱的纹理,则提示少腹内的脏器功能虚弱,大、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泌尿生殖系统有慢性炎症;若坤位平坦、筋浮,纹理杂乱。女性易患宫寒不孕、性冷感等症,男性易患不育症、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
对于患有性病的人来说,手掌坤位上会出现大量杂乱的“米”字状纹,同时伴有掌色的改变。需要注意的是,泌尿道炎症与性病应严格区分,重点表现在坤位的颜色变化上,炎症时坤位呈淡红色,患性病则呈青黄色,同时一定要参照掌上肝区和肾区纹线的变化共同分析,勿枉下结论。
●兑位 兑位,从五行上讲,属于阴金,位于小鱼际的上半部,小指下1线到手腕线之间上1/2处,近掌侧。大量的病历研究发现,兑位反映了下腹部脏器的情况,主要是大、小肠的功能。
健康状态下,兑位应该呈现隆起状且光洁,纹路清晰,色泽红润,高度还应与艮位相平。 若这个区域上出现多条平行的6线、“十”字状纹、“米”字状纹、方格形样纹,则提示肠道的吸收排泄功能出现了异常,如出现大便失常,甚至还会因为肠道的异常导致全身的其他不适症,如头痛、头昏、腹胀、腹疼等病症。